魏新:我看山东这五年

五年前的山东,的确充斥了危机感。

2017年,在经济总量上,山东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2018年,又扩大到了2万多亿和1.6万多亿。

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山东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近邻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上,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万件,山东1399件,仅为广东的5.8%。

金融上,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基金规模仅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境内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只相当于江苏的1/2、广东的1/3。

突然之间,在外地出差,介绍自己是山东人时,觉得底气没有那么足了。尤其是在包邮区,山东人的优点似乎只剩下了酒量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齐鲁文化被嘲笑不过是酒桌文化,山东名校不过是蓝翔技校,山东人天天吃煎饼卷大葱,过年到处磕头,女人不能上桌,山东电视台无论怎么创新,都只被记住了多年前的不孕不育广告。

那时觉得,山东太难了,在山东生活,也不容易。济南的雾霾经常爆表,作为省会竟没有轨道交通,经常超过首都成为“首堵”,包括创城,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还没有那么顺利。

那时不知道,山东应该怎么办,未来究竟会如何?那些年,我在文学圈为数不多的好友陆续离开山东,直奔南方:苏州、杭州、广州……

当时流行一句话,时代抛弃你,连个招呼都不打。有时候真让人怀疑,难道我的家乡真的被时代抛弃了吗?甚至有人说“我的家乡山东是个病人”……

一向骄傲的山东,都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落后。

作为生在山东,长在山东,一直爱着山东的山东人,我也经常感到困惑。山东不可能成为商业底蕴深厚的广东,也不会成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浙江,但我坚信,山东可以成为更好的山东。

山东有山东的优势,山东有山东的力量。正如李干杰书记所说,山东既要认识好、巩固好、拓展好,努力把比较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又要强化创新、寻求突破。既不能盲目乐观、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自损信心。

是的,这片土地稳重而不保守,踏实却从不高调。这片土地懂得有过改之,知耻后勇。

这些,都深藏在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里。不管是孔孟治理传播的儒家思想,还是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就像齐威王和那个“一鸣惊人”的故事,山东就像一只大鸟,一旦振作起来,就会震惊天地,展翅翱翔。

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我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山东正在争创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3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工信部已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

展开全文

山东在全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推行揭榜组阁制,面向全球公开“张榜”,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于是,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国内首套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2021年,在国家创新创效评选中,山东获4大类11个奖项,数量居全国首位。

2018年以来,山东诞生“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工信部已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

2021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2%;新增上市公司37家,其中代表新动能、高科技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七成;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5.1%,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5.2%,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

这五年,山东每年新增城镇就业都超过120万人,增收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建设困境儿童“希望小屋”1.5万间、残疾人“如康家园”445处。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分别新开工12.95万套、65.5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

2021年上半年,山东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增速在各省份的排名来看,为近些年来最好水平。

这五年,山东不仅仅是腾笼换鸟,而是破茧重生。

新冠疫情以来,山东体现了一个大省的担当,山东人更表现出厚道的品质。不管是“搬家式支援”湖北,还是今年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都充分体现出了山东人的乐观、勇敢、和责任。

山东的自信回来了。

或许,对山东的盛赞,和我是山东人有关系,但并非仅仅这样。山东的变化有目共睹,山东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五年,不管是在东营,看到黄河入海口越来越好的生态;还是在淄博、潍坊看到科技产业的发展;或是在济南、青岛看到传统制造工业的一次次升级;包括在我老家“宇宙中心”曹县看到的电商村,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山东人的骄傲和自豪。山东,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更没有辜负山东。

公元736年,科举失利的杜甫来到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言,那年杜甫24岁,后来他登上了文学的顶峰,一定不会忘了曾在山东许下的心愿。这五年的山东,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和追求,或许还没能“凌绝顶”,但脚步却如挑山工一样坚实有力,在这里生活,我总能听到他的心跳。

来源:魏道泉城

责任编辑:颜雨梦

魏新:我看山东这五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