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价收购天然气,钱都让谁给挣了?

各位好啊,我是董佳宁。欧洲的天然气主要来源,正在由俄罗斯转为美国。2022上半年,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2700万吨,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2100万吨)。得益于欧洲旺盛的购买力,美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

但众所周知,“自由气”的收费是要高出一丢丢的。之前我们也介绍过,一艘LNG船,在美国装船6000万美元,运到欧洲,就能以2.7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销售价格是美国国内价格的7倍,国际市场价格的4倍。法德等国都开始抱怨,一些友好国家的气,太贵了啊,马克龙直言道:这不是“友谊的真谛”。

这段话说得特有意思,我给大家完整复述一遍:“本着伟大的友谊精神,我们将对我们的美国和挪威朋友说:你们太棒了,为我们提供能源和天然气。但用卖给别的同行超四倍的价格卖给我们,这个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我觉得马克龙可能懂“友谊”的真谛,但不够懂“自由”的真谛,还需要加强学习。

在欧洲卖的天然气,正在被赚取超额利润,具体被谁赚走了呢?首先是各大跨国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今年第二季度利润高达93亿美元,创下14年以来单季利润新高;壳牌115亿美元,去年同期的两倍多;雪佛龙117亿美元,同比增长也接近三倍。五大国际能源巨头二季度利润总和高达550亿美元。

上面这些是国际巨头,美国国内能源企业也赚到手软。美国最大的炼油厂马拉松原油(Marathon Petroleum),二季度净利润57亿美元,是去年的12倍。美国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净利润38亿美元,同比暴增36倍。反正在能源界混,利润要只是翻倍都不好意思出门。

为什么这些能源巨头现在能大赚特赚呢?液化天然气LNG,分为长期合同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过去现货价格一般低于合同价格,但今年受俄乌冲突影响,现货价格暴涨,目前已经是合同价格的三倍多。而能源巨头采购时,往往都是有长期合同的,不会太受市场影响,但销售的时候可不是按成本价卖的,暴利就此产生了。

LNG的产能往往是固定的,并且大部分都锁定在长期合同中,欧洲要想增加储备,只能高价去国际市场买现货。那谁有能力扩产并供应欧洲呢?美国。7月,美国出口的LNG有63%去了欧洲,8月,56%,9月,上升到70%。目前美国正在尽心尽力,全力帮助盟友备战备荒,墨西哥湾正在新建22个LNG项目,自由港也将在明年3月完全恢复运行。

当然,美国天然气,不一定全是美国人在卖。欧洲企业也在积极赚钱。像法国巨头道达尔,在墨西哥湾就有不少天然气项目。2018年,道达尔收购Engie,获得了路易斯安那州的LNG项目。2019年,收购东芝美国液化天然气公司,每年可以在得克萨斯州自由港出口220万吨LNG。

实际上,像道达尔能源集团这样的巨头,布局全球所有市场。今年6月,他们与卡塔尔签署协议,投资20亿美元帮助卡塔尔北方气田(North Field)扩建。在俄罗斯,也有大量的天然气项目,后来被指责通俄,不得不退出一部分。国际巨头技术强大,产业链掌握完整,从勘探、开采,到冶炼、运输,都有他们的业务。

除了美国,欧洲传统的天然气进口国,像挪威、北非和阿塞拜疆,也在加大力度,大赚特赚。此前阿尔及利亚是欧盟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国,通过管道输送到意大利、西班牙,这次也多赚了一点,2022年前五个月,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天然气收入达到2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0%。不过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前殖民地,传统势力范围,正是当用的时候。

7月份,欧盟多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天然气生产协议,加大供应。不过很快啊,美国就发现了这个漏洞。9月份,大量美国议员联名上书,要求制裁阿尔及利亚,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阿尔及利亚2021年的时候,购买了俄罗斯的武器,我们美国人老实,拖到现在才忽然发现,赶快制裁!阿尔及利亚估计也很懵,要说购买俄罗斯武器,印度最多啊,你怎么不冲印度去呢?美国说你说什么?喂哎,我这儿信号不好啊……

展开全文

卡塔尔一直是LNG出口大国,因此也被欧洲寄予厚望,但其生产能力已经到极限,而且都被长期供应合同锁定了。所以卡塔尔准备扩建北方天然气田,预计每年LNG产量会增加1.6倍。项目开发还是由法国道达尔这样的能源巨头负责,卖出的LNG也主要以合同价为主,虽然比以前高了不少,但还是合同价,赚了,但赚的不多,而且要等到2024年才能交付。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既然欧洲能源集团赚了这么多钱,那不还是欧洲获利了?为什么说的仿佛欧洲吃亏了。这就要更进一步分析收入的去向了,根据报道,最近几周,道达尔能源集团等多家企业,因为工人罢工等原因,炼油产能减少60%,导致法国油荒,大量加油站外排起了长龙。原因很简单,今年以来,道达尔集团向股东分红了80亿欧元(约合560亿人民币),但拒绝了工人涨薪10%,以应对大通胀和高昂能源价格的要求,目前劳资双方还在僵持,谈判尚未展开。这样一看,欧洲的政客们,为什么对待能源危机的态度仿佛梦游,也就显而易见了。

除了欧美的政客和巨头们大肆赚钱之外,还有一些赚差价的中间商,也跟着喝了点儿汤。亚洲地区的天然气需求没有太大变化,而且由于行情波动,普遍减少现货采购,多签长期合同。比如一些中国企业,与美国有LNG长期合同,但一来中国对天然气需求不是那么迫切,二来欧洲正在四处求购,所以只好按照现价,含泪转卖给欧洲,帮助欧洲人民囤货过冬。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9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转卖了400万吨LNG,约占上半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7%,能帮的不多,礼轻情意重。当然也没办法帮太多,俄罗斯赚钱的管道突然被炸,就是前车之鉴。

LNG船的售价也在快速上涨。今年前8个月,全球LNG新船订单量达到111艘,超过去年全年的86艘。LNG船是出了名的难造,技术含量超高,截止2021年,全球在运行的LNG船一共才681艘。只有中韩等国有能力建造。中国船企去年的新船订单量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LNG造船市场多年来是由韩国主导的,但受产能影响,韩国并不能满足暴涨的新船需求,因此中国船企在新船订单上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10%,快速上升到今年的25%(截至7月)。

当然,我们之前说过,造一艘船的周期要2到4年,利润率远不如现在用一个月时间,在大西洋东西岸之间跑个来回。所以不仅要掌握造船的技术,也要占据主要市场、核心专利,形成规模优势和议价权,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总之都是一些小钱,想挤到产业链头部去赚大钱,还需要继续努力。

目前欧洲储气设施库存已达到80%以上,但是有分析称,即便储存了100%,最多也只能维持三个月。冬天会更紧着民用,工业上会多腾出来一些。德国8月数据显示,有718家实体企业破产,同比增加26%,预计9月增加25%,10月增加33%,因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问题,德国汽车供应商施耐德博士、德国车载激光雷达供应商LBEO也纷纷宣布破产。工业用气,反正都是些没啥技术含量的能源密集型企业,我看就搬到中国算了。

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最近降温很快,大家还请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咱们下期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