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增支减税稳大盘 财政政策须高效落实

视点丨增支减税稳大盘 财政政策须高效落实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助企纾困解难、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一招。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已有2000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倍。

经济稳步复苏态势越发明显

从财政账本看,7月份,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实现连续2个月正增长。为了进一步稳经济保民生,财政支出持续发力,1—7月份,财政的收支差额累计超2万亿元,未来财政压力较大。财政数据折射出怎样的经济运行态势?

“财政是维持国家运转和社会稳定、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缺口扩大,以下几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经济下行、生产放缓和楼市遇冷是财政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二是收入减少叠加支出刚性,导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加,财政风险上升。三是地方财政困难,一些地方保基层运转、保民生任务繁重。四是在税收收入减收的同时,非税收入大幅增收,值得特别关注和研究。”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对本报记者表示,第一,财政收支状况的好转根本上还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这需要我们更加科学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对中央政策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和执行水平。第二,在财政收支差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支出也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状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率;另一方面,在财政收入增速整体下降的背景下,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接近三年,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如果仍然保持过去的增长趋势是缺乏长期支撑的。

留抵退税、缓交税款等政策助企纾困

为了稳经济,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促发展、补短板、保民生作用得以积极发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上半年的发展带来诸多利好。

展开全文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50余名,是一家集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优质农特食品精深加工为一体,采取线下连锁加盟、线上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等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安徽省智能工厂、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市场竞争激烈,原料价格波动大。同时,用工成本也比较高。”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权胜对本报记者说,“稳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是当务之急,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较为及时、多维度、更具针对性。我们作为农特食品企业,上半年在长三角‘疫情+淡季’的形势下,企业也面临着各项考验,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充分享受了留抵退税、缓交税款、稳岗补贴等优惠政策。”

詹权胜介绍,上半年詹氏公司完成留抵退税10余万元、缓交税款200余万元、民营经济政策资金项目扶持300余万元、稳岗补贴6万余元,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缓解了资金回笼的压力,提高了员工福利待遇,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稳中有序地推进。

“下一步,希望能加大企业中长期贷款融资力度、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加大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具有权威性的宣传平台,提高消费者认知度,进一步释放利好政策和福利,以刺激消费;对涉农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詹权胜说。

加快落实前期出台的政策并确保见效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性,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还将延续。对此,周景彤建议,第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根本出路。稳经济不仅是稳就业、保民生,也是稳财政。要加快落实前期出台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多项政策并确保见效。第二,平衡好税基和税率的关系。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稳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要注重通过财政手段扩大税基、增加税源和降低税率。在投资和生产方面,今年以来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达到“放水养鱼”的效果。消费方面,可以降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和购买力,提振消费市场信心。第三,可以考虑启动新一轮经济改革。第四,政府要持续带头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大幅减少非经济因素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冲击,呵护奋斗者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另外,要给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更加确定的发展预期,这种预期很多时候要比扶持政策更为关键。同时,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尽快形成扩张发展的正循环。”白彦锋说。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降息叠加政策持续优化楼市企稳可期

●聚焦丨“个人碳账户”升温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视点丨强化财政支持 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

●关注丨2022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创新农业 共享未来

● 民生丨近90万人参保“天津惠民保”

监 制 丨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