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在即:积极财政接近尾声

扫码文末“投小圈” 加入行业交流群

作者:北京明树数据高级研究员 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今日高层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视频特别对话会时提出,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超发货币、预支未来。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结合近期针对疫情管控的措施更加灵活精细、整体经济运行进入恢复通道的背景来看,意味着未来的财政政策将进入转向的节点;未来宏观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引导积极财政逐渐退坡,并进一步引导市场经济逐渐正常运行、建立新的循环机制。

01

消化存量政策资金需要时间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在外部环境与逆周期的共同压力之下,宏观政策工具已经开始发力,在去年末形成了财政支出、政府投资的小高峰。加上今年积极财政仍然保持了较高力度,且将大部分政策工具在上半年进行使用和支出,从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来看,消化这些存量的政策与资金需要时间。

以地方专项债券为例,在2021年7月-2022年6月这12个月期间,总新增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6万亿,可以说是将两年的额度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合并发力;但作为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定向资金,专项债券的支出受到实际开工情况、工程进度等多方面的制约,许多地区都出现了资金到账后却没有达到付款节点、资金沉淀的情况。

因此,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量的积极政策与财政资金消化仍然需要时间,在经济已经逐步恢复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次出台新的政策,三季度完全可以进入观望、等待状态。可以说,如果没有更大的不确定出现,这一轮积极财政已接近尾声。

02

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持续加大

虽然在经济逆周期时,积极财政需要有担当、及时发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地方债务水平已经积累到一个比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逆周期加大政策力度,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的收支缺口与运行压力,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自2020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与许多地区财政自给率不断降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叠加今年地产下行后土地出让市场快速萎靡的影响,许多地方财政在今年遇到了更大的考验,尽管有国办20号文,加快进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地区财政统筹的力度,但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地方债务风险的隐忧仍然时刻存在。

因此,在经济逐渐恢复、积极财政可以暂缓加强后,财政系统的重点就将转向存量问题的解决以及债务风险的梳理。无论是存量政府隐性债务,还是地方国有企业与城投公司的债务风险,以及新增地方债券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都值得财政系统高度关注,等待时机去处理、解决问题。

03

展开全文

避免政府信用挤占社会融资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格局来说,积极财政固然是起到了托底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挤占社会融资、加大了国有资本在经济运行中所占的份额。因此,一旦经济开始恢复,政府融资必须进行“让位”,尤其是在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大背景下,留出更大的空间给予市场主体。

在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持续加强与15号文的落地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遏制住地方政府信用的扩张,以及通过市场机制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运作效率是大势所趋;过去依靠政府债务无序扩张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背景与新的产业结构下,需要市场化、更高效、产业升级的新一轮发展与新动能。

04

积极财政进入“新常态”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接近尾声,未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也将是在新模式、新思路下进行的“新常态”,与过去政府无限扩张带来的体验与环境都将截然不同。未来的积极财政将是有限的、审慎的、定向的;针对某些领域、某些方向可以出台政策,但绝不会是大水漫灌,也不会是无序投资。

新一轮的发展,注定还是需要市场机制下的新发展,建立新的循环机制才能实现;积极财政只是政策性的调节工具,能托底、能帮忙,但不会是发展的重心,也不会是新发展的核心。

— END —

别二维码,加入行业交流群

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