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只有“强”藤蔓才会有“好”地瓜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这是20年前“之江新语”中关于地瓜经济理论的精彩描述,作为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的省情,抓住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有机时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实现浙江更大的发展。

20年来,从加入WTO、顺应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到开启双循环、新格局的变化,虽然全球的大趋势不会变,但是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市场与新空间,新机遇与新挑战,浙江如何在民族复兴的第二个百年、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地瓜经济”的新路径,是浙江面朝大海、站在东北亚,从长三角、一带一路,始终在强藤蔓上下功夫,在链接上世界上做功课,着力打造最强的藤蔓,支撑地瓜经济更好地发展,在全球经济丛林彰显更好的风采。

在传统物理空间上链接“强”藤蔓

地瓜的汲取养分的多少,根本在于藤蔓延伸的能力。要想在更大的经济丛林中,获得更多的养分,不断地拓展藤蔓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经济的藤蔓,十分重要的形态的就是“链接”。从历史视角上看,如果在近200年历史方位上看,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东方睡狮的话,那么唤醒这头狮子、建立起与世界联系的最强“藤蔓”之一,就是宁波港。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早在孙文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就指出了宁波港—东方大港是睡狮觉醒的国家战略。

2020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时指出,宁波舟山港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这是自宁波港迈向宁波舟山港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宁波舟山港的重新定义。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宁波舟山港这个藤蔓的力量,20年前的“八八”战略中,就明确作出相关规划部署,做大做强港口经济这篇大文章,一直是浙江强藤蔓、链接世界的重要内容。截止到2022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 12.6 亿吨,连续 14 年 位居全球第一;当年孙文先生提出的伟大梦想,已经梦想成真。而今天从宁波舟山港、大小洋山港、再到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通往世界的最强藤蔓。

藤蔓在海上延伸,更在陆上丝路延伸。在进入新世纪以来,藤蔓从宁波港到宁波舟山港,又延伸到最大的全球无水港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港口集群。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马路市场成长为世界超市、全球最大的无水港,浙江省顺势而为,2016年,“义甬舟”大通道开启,从宁波港的“水港”开始向义乌的陆港延伸,建立起了与“无水港”的无缝衔接。2013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义新欧班列”应运而生,海上丝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也由此开始打通并建立起链接的枢纽。这种“水港”与“无水港”之间的链接,是浙江强藤蔓的重要步伐。藤蔓在陆地延伸的同时,也在海上延伸。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倡导、构筑“新长板”,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在这一国家战略指引下,宁波舟山港为等主要平台,开始向海上延伸,从大、小洋山港,到头门港、嘉兴港、上海港等延升,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协作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支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港口群。

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载体,集装箱已经成为口经济最大的看点。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3335 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 集装箱航线总数达 300 条,贸易网络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 多个港口。海铁联运常态运行班列增至 23 条,业务覆盖 16 个省,全年海铁联运箱量累计完成超 145 万标准箱,同比增 长超 20%。从 2020 年 的“阿尔赫西拉斯”轮,到 2021 年的“长范”轮,再到2022 年 7 月全球最大载箱量 24004靠泊的“长益”轮停靠,宁波舟山港已迎来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从宁波港、到宁波舟山港,再到长三角港口群;从东北亚最大的不冻不淤港,到义甬舟大通道,再到义新欧班列,新时代的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实现了完美的藤蔓延展。正是这种藤蔓的不断延展,为浙江的各种地瓜获得全球养分,提供了最强的渠道支撑。

展开全文

在数字新空间上链接“畅”藤蔓

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上世纪80年代,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从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传统的电信时代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演进的过程。杭州,这个马可波罗笔下最繁华的城市,一直是“0571”的城市代码,在传统的电信时代,二线城市与4位数字的城市代码,高度匹配。杭州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长三角一体化时代,在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从“1+6”的城市格局向“1+1+5”的格局迈进、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成为一线城市?努力在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潮中进位?

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中国第一份电子邮件从长城发出,开启了文明古国与世界对话的新通道。“网事”从此成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2003年,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亲自部署谋划了“数字浙江”战略,为迎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掀起了之江大地在数字藤蔓延升上的高潮。“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执政这一关”,大力提高数字藤蔓的能力,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千年古镇隆重举行,乌镇由此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直通车–透过浙江看世界,让“互联网+”成为了从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走向智能经济时代的阳光大道。十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乌镇成为了国际互联网机构的新IP。与此同时,2018年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在莫干山隆重举行,联合国数字经济创新促进中心正式落户德清,成为国内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另一个国际机构IP。2023年联合国数字大会在杭召开,更是体现了杭州在数字网络“硬”能力与“软”能力的双螺旋总实力。如今,城市算力,是数字藤蔓的重要体现。经过新世纪以来20多年的努力,浙江省算力规模达到8.86Eflops,拥有166个数据中心,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28个,成为数字长三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藤蔓最好的数字注解。

如果说在传统电信时代,杭州的0571、宁波的0574,是二线城市的典型代表符号,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与世界建立起全方位的数字链接,在5G时代、甚至未来的量子时代,是浙江在数字新空间中的强大藤蔓体现。而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将成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现重要节点。杭州努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宁波打造“智能制造第一城”,浙江的“双城记”成为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支撑和发展引擎。

以数字化推进藤蔓建设,构筑数字藤蔓,努力实现硬件的自主可控与软件的系统集成,让浙江与世界距离更近、联系更便、交流更畅!

在更高的组织化程度上“织”藤蔓

商业的进化,有了商邦。一个能够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行稳致远。为了提高一个群体的市场竞争力,商邦成为了一个新社会组织。以“四千精神”为标志,是浙商充分发挥“效率优先”的真实写照,也是浙商企业创业创新的难忘岁月。有人说在上世纪30、40年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是福建人,讲闽南话为主导的;50-60年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是广东人,讲潮州话为主导的;70-80年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是温州人,讲温州话为主导的。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一部《温州一家人》成为热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浙商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地瓜经济”发展的实践主体。如何面向全球化时代,让更多的浙商从竞争走向竞合、携手走向更大的蓝海?有组织的商会应运而生,浙江总商会与省工商联,成为了数字孪生。多年来,广大浙商发扬“四千精神”,走出去创业发展,藤蔓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呈现出规模化、集聚化、组织化、品牌化的“四化”特点。截止到2022年,在省外经商办企业的浙江人已有1172.05万人,与2016年(675万人)相比增长73.63%。其中,在省外注册的浙商企业164.26万家,与2016年(71万家)相比增长了131.35%。另外,除了在省外的这个巨大群体外,走向全球的海外浙商,达到200多,省外和国外的两大浙商群体,共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浙江人经济”。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把“走出去”做一个30年前后比较的话,浙商群体“藤蔓”延伸最大的变化,即从单打独斗为主导向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转变。截止2023年,全省共有省外异地商会1600多家 ,其中省级浙江商会38家(包含副省级城市),实现每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在外商会最多的地区为温州和台州,在外的温州商会和分别为295家和242家。温台地区,成为了向外拓展、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代表区域。

有组织的藤蔓延伸,织成了浙江更有效率的市场网络。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各种商会,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在全球浙商总商会、各省(市、区)商会,以及浙商相对密集的市、县(市、区)的组织化网络体系,整个体系让“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的浙商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组织在身边。可以说,浙江的产品、服务、项目到哪里,商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如果说市场之手是无形的开疆拓土,那么商会之手就是有形的巩固阵地。

构筑新规则 共同“筑”藤蔓

常言道,三流经济体输出产品(服务)、二流经济体输出技术与能力,一流经济体输出是品牌与规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WTO,就是典型的利用世界市场规则,从“入局”起步,到希望参与“变局”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也只有主动“入局”,才能够有机会去实现“变局”。无论是新中国成立、积极参与各类全球组织,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主动加入各类经济贸易规则,都是在各种不断的加入与吸收中国中,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主动适变、应变、求变,是改革的重要价值追求。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开启寻求从适应规则时代向参与规则制定时代的历程。在美国提出CPTPP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将之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新战略。所谓“十年磨一剑”,2023年“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BRLC)落户杭州。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宁波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机制性展会,为“一带一路”枢纽注入了构筑起藤蔓的支撑力量。

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开始,孕育了“BAT”,并使之成为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互联网公司。2009年“1111”节隆重出场,“网购+支付宝+快递”以信息流为支撑的市场发展方式,让市场从有形为主导开始向无主导转变。EWTP商业试点落地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比利时、墨西哥、泰国等地,助力108个跨境电商海外服务点,283个海外仓覆盖主要贸易国。阿里支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从“刷一刷”、“扫一扫”的便利,到支付平台出口,沿着“一带一路”国家延伸。2016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阿里首次提出eWTP,在24小时通关、税收优惠等层面推动世界各国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在G20杭州峰会公报正式发布,从此 eWTP在全球获得广泛响应,步入高效落实阶段。

面对双循环、新格局,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国家成立了数据局。浙商的新藤蔓如何对接 “2030年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数据对于优化政策制定、应对当前全球挑战、打造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为寻找解决获取公平开放数据的方案,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上半年在杭州隆重开幕。大力推动“浙商”向“数商”转变,成为了浙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各种“国际藤蔓”不断向“浙”里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浙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全球500强,已延伸进浙江设立了9大机构。不仅仅是外资企业,更多的本土化国际公司也以各种藤蔓,不断地向浙江延伸。如ICT领域创新代表性公司华为,把最能够代表未来的智能计算研究所设在杭州。杭州,全球创新策源地,在过去的10年,也成为了年轻人创业、就业的首选地。

在“翻”藤的反哺根块

众所周知,地瓜的“藤蔓”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翻”藤环节。随着地瓜藤不断地向外延伸,藤蔓会在相对肥沃的地方“安营扎寨”,为了促进藤蔓对地瓜养分的导入,更好地抚育根块的成长,需要对藤蔓进行“翻”操作,确保藤蔓所吸收的养分可以持续地输送到“主根块”。翻藤蔓进化、确保地瓜茁壮成长必不可缺的环节,更是“强”藤蔓的重要工程,因“翻”而“腾”(藤)进化,确保养分始终回流到根块,反哺根块发展壮大、茁壮成长。以格兰诺维特在《弱联系的力量》中所描述的场景比拟,今天浙商走向外省、国外市场中得到的虽是“弱链接”,呈现出的却是“强关系”,这是对格兰诺维特的理论校准。

必须看到,面对双循环新格局,大力实施“地瓜经济”能级提升“一号开放工程”,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枢纽,推动制度型开放在提升,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打造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具有活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安全的开放型经济载体,要更加注重从物理空间到人文空间的更畅通,不断地推动制度型重塑,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如对标、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落实中国—中亚五国西安峰会协议,以项目合作推动更强藤蔓建设,在“翻”藤中不断实现跨越,促进浙商在市场、规则、技术的迭代中,始终发展壮大。藤蔓的“翻”,是必须的,但养分回馈到根块,是不变的。打造命运共同体,因此也有了更好的解读。

梳理历史,对比标杆,无论是外企的亚马逊、微软,还是本土的华为、阿里巴巴,都有着几乎相同的广告语:“一切因链(联)接而改变”,强大的藤蔓链(联)接,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好的渠道,只有不断地“强”藤蔓,才会不断地结出“好”地瓜。

而杭州、香港、全球,2023港澳浙江周,这样的链接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数字藤蔓上,更是文化上与规则上,讲开启浙江与世界联系的新的篇章。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