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利好不断,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听两位经济学家解读

今年以来,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反复影响,中国经济短期下行压力较大。5月以来,为了稳定经济,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发布了多项稳经济重磅政策。另外,深圳、上海、南京、青岛等地方的促生产、促消费政策也相继出台。

政策密集发布,释放了哪些信号?A股市场行情将会怎样?哪些行业又将迎来机会?6月2日下午,南方都市报《湾区大钱进》洞见2022系列解读,特邀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连线对话,听听他们的解读。

1、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都发布了重磅政策。密集发布政策的背后,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杨德龙:近期重磅政策频频出现,特别是最近国务院发布的33项稳经济措施,有力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涵盖很多方面,稳投资、促消费双管齐下。从稳投资的角度来看,政府将会加大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在刺激消费方面,国务院出台了20条刺激消费政策,从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到家电下乡、家具补贴等,都有利于推动消费的复苏。

在当前的情况下,出台一揽子的政策,是非常及时的,这会扭转我国经济下行的趋势,预计(我国经济)从三季度起开始出现一定的回升。此外,随着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逐步落地,6月PMI数据可能重回50%以上,7月会更高一些。

更关键的是,疫情得以控制后,实现全面复产复工,人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被压抑已久的消费可能会出现恢复性甚至是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全国经济复苏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2、政策很密集,措施也很多。我国从“工具箱”里都拿出来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

陈雳:今年以来,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货币工具箱”的提法备受市场关注。从结构上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偏总量政策条件下的“工具箱”,一种是结构性的“工具箱”。从总量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像降准、降息这些手段的组合运用。

结构性工具箱今年用的相对更多一点,包括专项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就是俗话的“麻辣粉”MLF,以及绿色支持工具,都属于结构性“工具箱”。今年4月,这个“工具箱”还创新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的再贷款,相当于是一个新的运用。

从整个“工具箱”运用的角度来讲,应该是在打一个非常明显的组合拳,而且组合拳的力度是比前几年是要大得多的。从未来的导向来讲,会更加注重:保民生,拉经济,对一些特定行业领域的精准滴灌。

从总体来看,当前的货币“工具箱”应该是比前几年开的更大一点,也更精准一点。从未来进一步扩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应该放在两个关注点上:一是帮助企业纾困,打通产业链“堵点”问题;二是着眼中长期,对一些特定行业,包括基建、消费和科技等领域,实现积极投放。

3、深圳、上海、南京、青岛等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促消费政策,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地促消费的关键是什么?

杨德龙:在疫情得以控制,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消费自然会恢复起来。受困于疫情,餐饮、旅游、机场、航空等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经营非常困难,从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出。通过对消费的一次性补贴,包括发放消费券、现金补贴等方式,是利国利民的,对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也是有利的。

展开全文

4、目前疫情初步已经稳定,你对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吃紧的行业有哪些预判?这些行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陈雳: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供应链吃紧的问题,如果放在全球来看,应该是最近这大半年一直存在的问题。

从源头上来讲,有两个,一个是原材料,另一个是高科技,比如芯片。最近一年时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包括原材料价格,是持续上行的,说白了就是供不应求。在这种前提下,对制造业带来的压力肯定存在,特斯拉连续涨价是一个很好的印证。第二个(科技)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在当前来看,主要是第三个“堵点”的问题。“堵点”问题主要侧重在物流领域,产品需要配送,配件也需要配送,这个环节在特定的时间受影响,比前两个因素会更直接。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成果不断显现,物流“堵点”首先会得到解决,制造业稳步复工。所以,趋势结论上肯定是向好的。

在全球化分工协作的背景下,有些矛盾并不突出,但在当前的一些时点来看,很多企业其实更需要关注如何解决供应链安全的问题。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有客观层面的,也有主观层面的。主观层面更多需要未雨绸缪,去做好的供应链的布局,做好紧急情况下有备份,比如在其他区域有备份工厂。如果提前布局,相信所受的冲击会要小一点。

此外,应该去补足制造业的短板,想办法去做进一步地优化和完善。只有这样,在下一次全球有重要冲击时,我们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5、目前市场走势是反弹还是新一轮的上涨?A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杨德龙:4月底,市场跌到2863点,那次探底就是属于今年的低点。作为股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往往提前反映经济的变化,现已进入到右侧回升阶段,逐步开始震荡回升。

此外,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边际目前都在变好。边际改善决定了市场的趋势,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战略性做多的时候。在当前市场趋势确立的情况下,大家更应该保持信心和耐心。

6、市场在内外部还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哪些影响?

陈雳: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第一个风险就是海外的地缘政治,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还是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造成生产资料的成本抬升。此外,还有石化衍生品也受到了原油价格的推动上行。

第二主要是美国加息政策。美国加息主要是应对自身的高通胀,但通胀因素具有传导性。从当前全球的整体情况来看,确实是存在着高通胀的压力。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手段降低冲击和影响?其实大家都非常关注。

第三是粮食安全。从近期一些国家对农产品的提价来看,一方面是受到了通胀的推动,另一方面是海外疫情对农业还有农产品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所以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在今年也是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四是市场现在比较关注的全球产业分工的问题,这涉及到出口层面,以及东南亚承接制造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需要重视去看的。

最后一点,是关于货币的角度。货币其实很关键,我们看到今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俄罗斯卢布的问题。后面卢布的涨幅以及对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其实值得我们去看一下。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主权货币的安全,包括黄金储备、货币政策怎样去做积极的应对,其实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道比较有意思的题。

7、密集发布的政策之下,哪些行业近期可能会迎来机遇?普通投资者应该抓住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陈雳:从整个市场的信心恢复和市场走势来看,5月相对来讲是不错的,在探底之后稳步上行。回顾一个月以来的走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梳理了一下,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前期这个行业跌得太深,但行业本身没问题,随着这轮去泡沫及这个行业的估值底呈现,那么这个行业自然而然会出现上行。最典型的是新能源赛道中的好的股票,包括光伏等相关的,已经开始恢复上行,这是第一个可以看到的投资主线。

第二,要看当前的这种市场情况下,哪些行业是高盈利的。比如说煤炭行业、有色行业,利润就是好,从配置的角度来讲,投资的这种确定性大的,现在就是在相对的高景气位置。

第三,最典型的是受政策的催化的行业,尤其是短期政策。从短期政策的落地点来说,5月中旬后,最显眼的是汽车行业。我们看到有补贴政策,有核酸检测车的概念,新能源车的订单也很多。一系列的加持下,投资亮点自然就出来了。以上三点,是从投资方法和市场近一个月的热点角度来看。

从中长期来看,强调以下几个点:第一点,能源和新能源。这涉及到国家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必须重视;第二点,新、老基建,托底经济的最核心的点必须重视;第三点,数字经济,这是未来的,包括数字平台、数字科技必须重视;第四点,高端制造,这一块的重点是在高端制造上怎么去补短板;第五点,粮食军工。这几个核心方向,是我们总结中长期都要去重点去看的一些领域。

杨德龙:当前需要布局的三大方向,我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那么在A股方面重点关注消费和新能源两大方向,港股方面重点关注科技互联网巨头。

从逻辑上来看,非常的清晰,这次疫情影响下,消费是受压抑比较多的。疫情稳定后,消费就会快速回升。最近,白酒已经蠢蠢欲动,出现了第一波的上升,其他包括中药、食品饮料、免税店等,都会迎来比较好的回升机会。

新能源则是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并且是景气度很高的方向。今年以来,新能源的调整,不是基本面的改变,而是估值的下降。因为去年涨得太多了,透支了未来好几年的业绩。所以,我认为,今年的这次调整是好事,相当于把泡沫“挤出来”了,现在又到了一个布局的机会。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既定国策,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最近中央又出台了关于光伏和风电发展的规划,这都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量。所以清洁能源是重点布局的方向。

港股重点关注跌幅比较大的互联网巨头。这些互联网公司很多都已经被腰斩,但他们的流量优势以及发展前景仍是比较好的。相关部门也表示,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对平台经济的整治也已经取得了成效。这也意味着后面利好的政策会比较多,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仍然是凸显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墨山 实习生 陈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