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大佬

文/肖翰

11月28日,在华为余承东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具有L4级别的智能电动车智界S7在无人状态下缓缓开上舞台,说明智能电动车时代的真正到来。在股市上,凡是和华为智能汽车沾边的股票,都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投融资事件数98起,投资金额达1006.25亿元。2023年1月-3月20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21起,投资金额达146.08亿元。

但造车是一个花费巨大的投资活动,在我们今天看到的造车热和新能源遥遥领先的背后,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反做空研究中心注意到,从2010年以来,许多大佬携巨资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最后却被湮灭在时代的洪流中。

本期,我们就看看究竟有哪些大佬被造车事业拖垮。

这些年,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大佬

起个大早一再忽悠,贾跃亭的车还是PPT

煤老板出身的贾跃亭可谓互联网跨界造车第一人。

1973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一个小村子的贾跃亭,小时候经常被亲戚们叫做“亭娃子”、“牛娃”,他和玩伴们凑在一起,喜欢打打扑克、下下象棋、逃个学。就是在吕梁山脚下的小村子通过煤炭行业赚得第一桶金,2004年左右,“煤老板”贾跃亭转身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后,构建了乐视网的庞大版图,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创业英雄。

2013年,乐视网无疑是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星。那时的乐视网不仅仅是一个做视频的公司,它还尝试涉猎多个领域,如智能硬件、电视、手机甚至汽车。

当时,贾跃亭描述的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系统,将内容、平台和终端设备完美结合,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态化反”。乐视市值也一度高达数百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在跨界造车这件事上,贾跃亭曾是很多人的“导师”。2014年,如日中天的乐视开始酝酿自己的造车计划,新能源汽车成为贾跃亭生态化反一块不可缺失的战略拼图。

展开全文

在2015年,乐视控股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并成立了乐视汽车。即使在2016年,乐视危机四起,但乐视控股依然宣布,要投资近200亿元,打造自己的乐视生态汽车超级工厂和汽车生态小镇。为了完成造车梦想,贾跃亭从融创孙宏斌融资了150亿,还有很多影视娱乐圈先富人群争先恐后的加入贾跃亭超级梦想计划里。

这些年,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大佬

但正如许多成长故事中常见的,辉煌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乐视的扩张速度过快,涉足的领域过于分散,导致其资金链日益紧张。2016年,乐视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2017年贾跃亭构建的“生态化反”事业轰然倒塌,江湖上只留下了他PPT造车的传说。贾跃亭跑去美国滞留不归,只留下成千上万的债权人在寒风中不知所措。人格和信用早已 破产的贾跃亭,活在“下周回国”的传说里。

有意思的是,虽然贾跃亭负债在美国,但他创办的乐视网还活着。迄今为止,乐视仍有400多名员工没有离职,他们在北京的办公室里过着没有老板的神仙日子,贾跃亭的债务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稳定工资。乐视网仍然依靠《甄嬛传》的版权快乐地过着日子,有时候还发广告说要招聘老板,增加了互联网网民的乐子。

但所有人都知道,乐视汽车开启了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后,就已经落幕了。但令人讽刺的是,在乐视汽车崩盘之后,Faraday Future(下称FF)不但没有让贾跃亭东山再起,反倒成为引领中国跨界造车的一股潮流。其中不容忽视的便是以恒大造车。

三年造车花了500亿,许家印身陷囹圄

许家印的造车故事灵感还是来自贾跃亭。

2016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随着电动化、智能 化等概念的提出,造车不再是传统主机厂的特权。2017年11月,还未更名为恒大汽车的恒大健康以代持方式曲线入股贾跃亭创办的Faraday Future(下称FF)。其中前期投资为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额更是高达20亿美元。

但仅在半年之后,FF与恒大同床异梦,一度对簿公堂,2018年10月,贾跃亭在中国香港提起仲裁,要求终止恒大健康投资协议,矛盾公开化。两个月后,恒大健康与贾跃亭达成和解,先前投资的8亿美元换得FF公司32%股权,后续不再投资,恒大健康让出FF单一大股东地位。受FF拖累,2018年恒大健康亏损14.28亿元。

首次出手便遭遇失利,许老板造车之志不改。与FF交恶之后,恒大的造车之路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坚定。许家印总算没有食言,2019年恒大健康就开启“买买买”模式,首先耗资9.3亿美元(约65.5亿元人民币)获得NEVS控股权,获得造车资质,随后豪掷145亿元入股新疆广汇集团;又以10.6亿入股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成第一大股东。短短一年之内,恒大争相入局电池、电机、动力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领域。根据媒体统计,在2018年至2019年7月,恒大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上豪掷超过200亿元。

在2019年11月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春风得意,向外界总结了恒大造车的15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彼时,外界对于恒大的印象还是财大气粗,猜测其想通过收购或者合作获取核心技术,组建汽车产业朋友圈,从而造好车。但对于不差钱的恒大来说,买出一个汽车帝国无可厚非,而对于“5个茶杯三个盖子”的恒大来说,当野蛮增长的房地产主业陷入危机,汽车业务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9月末,一封求救信引爆了网络,恒大危机开始逐步显现,恒大汽车难以独善其身。当初的大规模并购未能整合为自身优势,形成核心产品,反倒成为压垮恒大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车”三年,烧了500亿,许家印充分展现了他的阔绰与执拗。汽车俨然已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一切都在今年秋天许家印身陷囹圄而画上休止符。虽然恒大汽车还在,但许家印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了。

白手起家的许家印,从1996年开始创立恒大,到2017年以2900亿身家,登顶中国首富,用了21年。然而从巅峰跌落则只用了四年,2021年恒大爆出惊天大雷,债务高达2万亿。现在的恒大汽车裁员降薪、部分员工停工、总部解散,恒大汽车不时有负面消息传出,已然摇摇欲坠。许家印期望咸鱼翻身的造车梦,可能很难实现了。

有外行进入汽车行业翻车的,当然,汽车圈内人翻车也不是例外。

这些年,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大佬

威马沈晖:烧光400亿后“人在美国”

沈晖是汽车圈的“老人”。

美国名校毕业后,先后在TXU、伊顿、博格华纳、菲亚特等世界知名公司担任高管。在他公开的履历中,帮助李书福主导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成为最光彩的一笔。一些媒体甚至把他描述成收购沃尔沃的最大功臣。

外界很少公开描述沈离开吉利集团的原因。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同比上年增速超过45%,在宏观经济和整体车市的带动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吸引了一大批汽车人才归国淘金,沈晖就是在这一时期从菲亚特动力加入吉利集团。当时主要负责吉利集团的国际事务,成为收购沃尔沃团队的一员,沈晖有着几分幸运与时事成分。在当时中国汽车整体流行区东南亚淘金,李书福提出将目光放在处于发展危机的美国企业身上,福特集团的下属的沃尔沃轿车成为关注对象。

为了拿下这场硬仗,李书福组建的谈判队伍中,沈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中间加入,和当时参加收购的团队其它人不同,沈晖加入吉利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整车企业管理与运作经验,沈的优势更多的是在菲亚特的从业经历,让他对福特的了解与预判可以给整个团队一些经验,用参与者形容沈晖在并购沃尔沃的作用更为贴切。

但正是收购沃尔沃这段经历成为以后职业生涯中创办威马汽车的融资中大放异彩,同时也为以后的败局埋下伏笔。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10月,沈晖凭借其在汽车行业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迅速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并获得了多轮融资,总计融资410亿之巨。威马汽车以“科技普惠”的初心,打造了EX5、EX6、W6等多款智能纯电SUV,并在2018年3月正式上市。

当时,威马汽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形成了“四小龙”的格局。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却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问题。可惜威马高开低走。

2019年交付量还遥遥领先,而2022年仅有3万辆出头,与蔚小理的10万辆相去甚远。裁员降薪、多家门店关闭、IPO失败,威马危机四伏,一度传出沈晖跑路的传闻。

对于创始人沈晖的跑路传闻,今年10月18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说:“公司创始人沈晖于1991年赴美留学,在欧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项为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创始人跑路海外的情况。”也就是说,沈晖人已在海外,这是事实,只是威马汽车说这不是跑路。

熟悉沈的人说,沈晖是个温和的人,很好说话。这个品质若放在普通人身上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一个公司管理者来说,这很可能是个致命弱点。沈晖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在一个“掌舵者”的领导下,把公司从1做到10,但当他自己在扮演“掌舵者”的角色时,很多问题就被暴露,中国有句俗话“慈不带兵”。

以后,威马汽车败局会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创业失败的经典案例被大家记住。

结语:跨界造车应更加审慎

为何大佬们都热衷造新能源车?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中国供应链的完善,技术难度的下降,资本的热衷,庞大而美好市场规模,这些多方面因素的叠加,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房地产以及互联网等企业转型和变换赛道的首选。不过,造车难,跨界造车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房地产企业造车,更被外界质疑“假造车、真拿地”。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崛起的必然选择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并且2023年7月3日,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已经下线,在产业规模和技术上,已经“遥遥领先”其它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有机会避免燃油车时代被外资控制和垄断的悲剧。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越发达,越有利于我们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摆脱石油背后美元金融的剥削和控制。

这些年,被新能源汽车拖垮的大佬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乐视、恒大,都是在行业高度繁荣时获尽红利,在原有行业陷入停滞时寄希望于通过“钞能力”进入新的赛道,继续攫取下一个时代的红利。新能源是百年年一遇的机会,但机会并不属于所有人,也从侧面证明了抓住过去的人并非都有抓住未来的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应该感谢这些失败的人,毕竟他们提供的反面教材可以鞭策同行和供后来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