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论势丨王微:我国消费恢复展现较强韧性

前瞻论势丨王微:我国消费恢复展现较强韧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202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疫情管控防控放开后半年的消费增速相比,我国消费恢复展现较强韧性和较快的恢复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8月12日在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王微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大幅高于2022年32.8%的水平,也高于今年一季度10.6个百分点。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新回到了主动力的地位,其“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与此同时,市场运行稳定,特别是价格的稳定性凸显。

我国消费市场运行亮点纷呈,新消费增长点正持续涌现。王微表示,一是服务消费持续加快恢复。集聚型接触型服务消费加快回升,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长21.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二是升级创新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10.5%、8.6%。三是互联网购物等新型消费实现稳定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623亿元,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四是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持续推动一批健康消费增长热点。

然而,多种因素叠加对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王微认为,在促进消费恢复的过程中,当前的重点任务,一方面要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也要稳定预期,让老百姓有钱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中国作为最大规模的全球消费市场,消费增长是非常有潜力的,这也是未来迈向高收入过程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从中长期来看,王微认为,中国的消费增长空间十分巨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消费规模将达约90万亿元,消费率将达到6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将稳定在60%以上。由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消费可能成为中国消费增长最大的来源,“十四五”末期或“十五五”初期,居民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将提高到50%,预计未来10年年均增长9%,增速超过商品消费2.5个百分点。商品消费也将逐渐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存量结构调整,满足置换升级需求的消费增长潜力依然较大。人口结构变化、中等收入人群扩大、城市化深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等五大结构性因素的集中显现,将成为促进消费增长和创新的主要动力。随着人口年龄及家庭结构变化,特别是规模庞大且快速发展的老龄化、Z世代等新生代不断崛起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的消费人群,促使消费需求不断细分。

展开全文

王微预计,到2025和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分别达到68%和72%,城市群加快发展、城市分化将重塑消费增长空间。例如1.7亿的进城农民工新增消费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成为最大的增长点之一。数字技术赋能加快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创造,成为消费创新主要途径。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9.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消费有利于优化内需结构,推动消费向节能降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转变,带动绿色出行、绿色住房及家居、资源循环利用等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实际上,消费的增长还会带动很多产业的变化,特别是和消费有关的产业,新的消费经济形态都会得到快速发展。王微举例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里出现很多新的热点词汇,比如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免税经济、打卡经济,这都成为新的消费热潮和热点,所以消费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新的消费将推动新的产业发展,推动新的城市空间塑造和新的基础设施发展,也会推动很多经济制度的完善,从而形成从消费到生产再到分配的顺畅循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微认为,下半年中国消费市场还会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2023年全年增长大概在6%-7%。7月24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已经陆续释放了大量促进消费的政策,从财政金融、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消费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将推动今年下半年消费市场企稳,同时也会推动很多中长期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变化。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在京召开

●前瞻论势丨余斌:立足消费扩张驱动经济增长

●前瞻论势丨黄群慧:中国高质量发展亟须完成的新任务

●前瞻论势丨韩保江:“十四五”后半期经济政策应从五方面发力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