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商回归”再升级:如何让校友富矿变产业富矿?

长沙“湘商回归”再升级:如何让校友富矿变产业富矿?长沙(摄影 / 石亮)

文丨北极虫

湘商回归、返乡创业等回归经济正成为长沙经济腾飞新引擎。

特别是近些年,“节会经济”“会长经济”“商会经济”成为拉动“湘商回归”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企业回湘的桥梁与纽带,而在这三者之外,“校友经济”也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6月19日,湖南高校校友暨湘商回归恳谈会在长沙举行,现场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323.6亿元,其中多个企业创始人具有在长沙高校求学经历。同一天,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向全球发布《湘商回乡倡议书》,呼吁广大互联网湘商要发挥优势带头回乡,一起为家乡的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校友经济”与湘商的力量在经济环境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越来越多的校友正在回湘

“在湖南大学的求学经历,为我从事金融互联网行业打下了良好基础。”6月19日,在湖南高校校友暨湘商回归恳谈会上,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倪凡伟说起自己在湖南大学求学经历时,对往日一幕幕仍记忆犹新。

作为本次恳谈会签约项目之一,蚂蚁科技集团拟在湖南湘江新区投资建设中南技术服务中心、中南数字运营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24年可实现税收过千万元。

长沙“湘商回归”再升级:如何让校友富矿变产业富矿?湖南高校校友暨湘商回归恳谈会项目签约仪式

展开全文

而近些年,长沙也充分发挥自身高校资源优势,以学校为纽带,吸引校友带项目“回湘”。

去年4月份,在长沙市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三六零集团中非经贸总部项目就落户于雨花区。该项目拟建成中非经贸服务平台、数字安全服务平台、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支撑服务平台、数字安全服务平台、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支撑服务平台,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项目。

生于长沙、长于长沙,毕业于雅礼中学的三六零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张备就曾表示,以长沙的历史与发展为荣,时刻关注着长沙。同时长沙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也是三六零集团决定投资长沙的定心针。

实际上,近两年,通过广大校友及各地商会,发挥“两地熟”的优势,引进湘商回归企业150多个,到位资金近900亿元,今年1-4月新注册的湘商企业57家,到位资金300亿元

校友经济就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以中南大学为例,目前中南大学在湘企业近千家,涉及工程机械、医疗、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年营收超过了3000亿元。

在本次恳谈会上,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广大校友和湘商是长沙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大家情系家乡、报效桑梓,为母校增光、为家乡添彩,在长沙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是长沙发展值得信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校友经济”以及湘商正在成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

早在1997年,著名经济学者吕世杰教授创造性的提出“校友经济理论”,即以母校和校友为载体,目的是通过校友与母校、校友与城市之间天然的纽带,长期不断循环推动相关经济活动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高校校友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城市开始重视校友这股不容忽视的“发展助推力量”。

以“校友圈”串起产业链、生态链,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增添新势力、凝聚新动能的重要方式。

二、回湘的背后:不止情谊

如果说校友回归,最初是以情谊为纽带,那么,真正决定校友企业结队回归的背后,还是长沙近年来营商环境的稳步提升,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本次恳谈会上,吴桂英表示,长沙始终秉承尊商、兴商、安商、爱商理念,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坚决兑现惠企承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安企政策,强化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积极推进暖企行动,把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履职清单”。

正是在长沙这种“想企所想、为企分忧”的理念下,长沙营商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在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长沙排名全国第六,上一轮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7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成为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而营商环境是城市的强大磁场,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来到长沙。此前,长沙已先后获得了“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等称号。

但是一座城市如何具备长久且持续的吸引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产业的发展。

长沙“湘商回归”再升级:如何让校友富矿变产业富矿?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

长沙作为一座不沿边、不临海,也不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实际并不明显。但是,近些年,长沙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壮大。如今,长沙的产业特色鲜明,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长沙。

以工程制造业来说,近些年长沙制造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亮点频频,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铁建重工荣获中国工业大奖;长沙“智造”亮相2023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览会;长沙工程机械设备热销海外市场;博世汽车(长沙)、三一集团18号工厂被选为“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2022年6月,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经验被作为“湖南模式”“长沙经验”在全国推介

同时,在汽车领域,长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四块国家级牌子的城市;在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在2022年迎来井喷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增速全国第二,仅次于西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长沙在壮大升级产业同时,也诞生新的产业名片,比如新型储能材料产业。现如今,长沙聚集了巴斯夫杉杉、长远锂科、德赛电池等一大批新材料企业,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先进储能产业集聚区之一,2022年,荣登“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

这些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校友企业以及项目的回归。

三、长沙“校友经济”:正迈上新台阶

从前述长沙的产业名片可以看出,它们与高校科研资源紧密相关。作为拥有三所985高校,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的长沙也一直在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打造自己的优势产业。

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湖南湘江新区的特色便是“科教创新实力雄厚”。如何将科教创新实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长沙走在了前列。而在这个产学研转化过程中,校友经济同样为之注入了活力

最近,一篇《最年轻985,正批量诞生IPO》的文章,便清晰展示了中南大学的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校友们的抱团发展,为长沙甚至全国的整个先进储能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中南大学就被一些行业人士称之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等人,还有业内许多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高管,有很多都是中南大学毕业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南宁乡“锂电谷”,聚集了数十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其中大约70%的研发人员来自中南大学

总部位于宁乡高新区的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王双才在中南大学完成本、硕、博的学业后,就一直深耕于新型储能产业。

长沙的汽车产业也是如此。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湖南大学在其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19年12月,湖南大学校友、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主导,在长沙成立了舍弗勒智能驾驶科技(长沙)有限公司。今年5月18日,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在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揭牌,成为舍弗勒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长沙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开发。

在本次湖南高校校友暨湘商回归恳谈会上,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南数智项目,就是长沙积极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

此外,国防科技大学的超算,对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创新也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也促进了长沙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从高校优势学科中诞生的长沙企业,正在加速行业的发展。

长沙“湘商回归”再升级:如何让校友富矿变产业富矿?岳麓山大科城

长沙是一座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湖南大学校长、校友总会会长段献忠表示,湖南大学将做好“科技创新的领航员”“人才培养的输送员”“成果转化的服务员”,助力长沙高质量发展。

当然,科技成果转化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撑,没有好的政策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大大减低。实际上,近些年,长沙出台了多项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2022年8月,长沙市就出台了《长沙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在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达到45亿元以上,科技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全市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长株潭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并且提出了5大任务、24条具体实施措施,促进科技转移转化成果实施。

可以预见的是,在以高校为纽带、以湘商为纽带的基础上,未来将有更多的技术、人才、资金的生产要素回流,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红利和智力支撑。

而长沙也必将继续做好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周期互动。长沙市商务局局长郑平表示,为促进校友招商,长沙将依托湖大、中南、湖南师大等校友会团队和“长沙云招商服务平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湘商回归服务中心将对各位校友提供全天24小时专业热线咨询,跟进政策解读、政策兑现指导等服务

一条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与资源,以“优质项目、高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为载体,将长沙产业与高校优势学科进行深度嫁接的产业桥梁已经架起。

未来,还会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