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的

织金县金龙乡建福村,位于临近两条国、省道的交会点。记者将在这里实地感受毕节织金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旺”的强劲脉搏。

初夏的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一头头牛羊在路边的山坡上悠闲吃草。千多亩烟地成簇连片,漫山遍野,蔚为壮观。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的

小小烟叶托起村民致富希望

这里是毕节市织金县烟叶核心种植区。烟叶生产已进入初耕管理期,烟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紧张有序地除草、施肥,细心呵护烟株生长。

“李大姐,又出来除草啦。”5月25日早晨,建福村大坡脚,村民们热情地向李龙艳打招呼。“可不,要过好日子全靠它们,要对它们好点。烟苗管护好,才能长好。”李龙艳看着地里的烟苗,幸福全写在脸上。

眼前这个朴素而瘦小的女子,每天有太多事情要做:赶在6点半前到娘家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亲生老父亲安顿好,然后赶回夫家和丈夫下地干活;10点半前跟家里喂养的8头肥猪和7个猪仔弄猪食,并准备午饭;下午出门干活、割猪草;晚上再到不远处的后家照顾亲生老父亲……

近年来,金龙乡里的烟叶产业越来越成熟,不仅让老百姓增收致富,还通过配套工程改变了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

“我们村种烟叶有30多年历史,我家今年种了120亩,现在正在进行初期管护。去年烟叶产量还行,我家100亩卖了33万多元。”李龙艳一边管护烟苗,一边介绍说。

“现在国家政策好,大力支持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烟草行业形势好,种烟是条好出路,在家不仅能赚钱还可以照顾家人。”有了烟农这个新身份后,李龙艳每天起早贪黑到处奔波,时常向老烟农“取经”学技术,参加市、县烟叶培训班学习种烟知识,在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后,李龙艳在村里流转土地120亩发展烤烟种植,誓要将这片“贫土地”变为“金土地” 。

李龙艳的亲生父亲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又要照顾公公婆婆,丈夫常在外打零工,照顾不了家里。幸好婆家和夫家相距不远,家里的重担全都压在她瘦弱的肩上。

展开全文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的

村民烤烟管护忙

即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李龙艳也始终保持乐观,她一直记着爷爷临终前的嘱咐,“人穷不要紧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要勤快一些,少给别人添麻烦。”多年来,哪怕再苦再难,她也极少向亲戚朋友求助,从未向村委会申请低保等政策,她觉得还有比她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李龙艳说,一开始,没技术没肥料没农药,怎么种玉米,就怎么种烟。自家留种,自己买氮肥、磷肥,把肥料用水和好后撒在田里,土里挖个洞就把烟苗栽下去,一天下来最多栽了3分地。

利用第一年种烟成功的示范效应,李龙艳在全村人中,动员了10多户人家种起了烤烟。乡镇上办烤烟讲座,李龙艳第一个去学知识,回来后又召集社员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摸索,慢慢地积累经验。

就这样,村民们靠种养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李龙艳在村里也因种植烤烟闯出了名堂。在李龙艳等种植大户的带领下,如今的金龙乡,已经是种烟大乡,种植面积达7053亩。

据织金县烟草专卖局(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织金县在全县烟区投入设施设备资金累计达2.5亿元,全县烟农合作社专业化烘烤覆盖率达70%。今年,织金县种烟面积2.5万亩,共有13个乡镇、97个村的545户烟农签订了烟叶种植收购合同,预计产值超过1亿元。

“帮扶干部经常过来帮忙,不仅从产业上扶持,生活上关心,也从精神上鼓舞我们。”提起政府对自己的帮扶,李龙艳心里满是感激。

“服务烟农,减工降本,多元增收”。当地政府对乡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农业合作社的典范,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功不可没。

“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我自己也得给孩子做好自立自强的榜样。”李龙艳笑着说,眼里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争取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王璐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