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他能够省吃俭用的“省”出来的,而是取决于他如何看待手中的这些金钱,俗话说得好,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那么,对于“赚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有的人就喜欢靠理财赚钱。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财是对资产处置的一种方式,对于手中有一定积蓄而又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人来说,理财一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在人们不同的需求之下,各类理财产品应运而生,其中既有各类适合大多数人的投资,也有农村合作社这样专门为了农村的乡亲们理财的产品。

有的人胆子大,会选择高风险高回报,也有的人胆子很小,宁愿将一辈子攒的钱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人们常说理财是现在人的选择,可是,其实并不是,早在1957年便有“理财”这一概念。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1957年,黑龙江的一位小伙在农村信用社存买了6元股金,他本想着能够有一笔“意外之财”,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64年后,他却只分到了17块多。

一、农村合作社

展开全文

合作社这个名字,我们一定非常耳熟,但是它究竟是什么,和银行又有什么区别,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合作社的全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其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与商业银行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信用社与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由合作社成员入股组成,即以互帮互助为主要宗旨,由农民集资共同组成。这是因为在信用社成立最初,储备金非常少,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把钱存入信用社,便实行了“入股”这种形式。

农民们将自己想要存的钱放在合作社,而这些钱将作为“股金”,由信用社依据规定计算出股息以及分红,分发给每一位入股的农民。

在其成立最初,其主要目的是便捷农民。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并不稳定,人们对于钱非常看重,为了能够让手中的钱更加安全,他们往往一有钱就会立马存进银行当中,让国家来代为保管。可是,那个时候不比现在,既没有网络,交通也不发达,所以对农民来说就很不方便。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由于他们既需要存钱,又需要取钱,还需要贷款来购买种子、农药等种地所需,都需要时间,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农民存取钱,也方便他们的日常生产,国家专门设置了合作社,让农民们将钱存在这里,并且自己入股,自己分红。

虽然现在其本质上有利于农村和农民,但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农业社刚刚兴起,农民们对它保持着怀疑态度,敢于尝试的人寥寥无几,而故事中的黑龙江小伙除外,这件事的全部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二、六元股金

1957年,信用社在黑龙江兴起,掀起了一股浪潮,其宣传的重点就是帮助农民贷款,让他们可以预支出钱来买种子和肥料等农产品,以方便农业生产。然而,虽然其始终在大力宣传,并且有国家作为保障,很多农民还是处于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把钱交出去。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黑龙江小伙站了出来,在众人的惊讶当中,将六元钱存到了合作社。那个时候的他刚刚拿到工资,原本就不知道要怎么样处理这笔钱,而后他恰好听到了合作社的宣传广播,所以就打算尝试一下,于是,他把钱存了进去,换来了一张写着“股金证”的纸。对于这位小伙的行为,有许多人都笑他傻,认为他这完全就是在扔钱。

可是小伙心里有自己的打算,首先,他并不缺钱,这六元钱在或不在,对他的生活产生不了本质上的影响。其次,他有心做理财,所以对于这个新开的合作社很是好奇,存放六元钱也是抱着试试水的心理,万一最后真的获得了高收益,那岂不是找到了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

其实,农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合作社的背后是国家,而合作社成立的最根本目的,是希望真正便利农民的生活,所以,即便合作社利息不高,也绝对不会让农民有什么亏损。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对于黑龙江将六元钱放进了信用社引起争议之事。或许我们会震惊,六元竟然还能作为一笔钱存进去吗?才6块钱有什么好争议的?其实,人们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1957年的六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简单地算一笔账:1957年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经济市场发展也很缓慢。物价水平很低,一斤大米的价格大概只有一毛二分,一斤猪肉的价格也只有五毛钱,电影票价大概一角左右,是现在的几百分之一。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根据1956年的工资表,我们可以看出来,企业当中等级最低的学徒每个月的工资是在十几元,而等级最高的每月可以达到一百多,农民的收入介于他们中间,大概在二三十块钱左右。因此,在当时,六块钱相当于农民每个月五分之一左右的工资,换算到现在的工资表上,当年的六元约等于现在的一千块左右。

此外,如果节省一点花,当时的六元钱基本上能够维持一家人两周左右的衣食住行。因此,在当时能够一口气把6元存放进合作社,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家境优渥。

三、64年后的利息

说回将6元钱存进合作社的黑龙江小伙。黑龙江小伙作为第一批敢于尝试的人,并没有把这笔钱放在心里,在回家之后,他随手便把存单放在了柜子里,之后便很少再想起来。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1958年的时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其失去了原本的创立初心,不再是适合农民们的合作社,到了十年后,合作社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管理和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们的钱也处于没有管理秩序的情况当中,一片混乱。

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国家对经济有了全面的管控和科学的规划,所以信用社逐渐恢复了其原本的生机。可惜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早已忘了自己曾经存过钱,也没有想过把钱取出来。

六十多年过去,当初的黑龙江小伙已经成为了将近九十岁的黑龙江大爷,由于他并没有结婚生子,所以一直是由自己的侄子张凤江照顾。当他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便总会回想这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想要把它们都交给侄子,作为他照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报答。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有一次,他在翻旧物的时候,偶然间找到了当初的那张股金证,便把它交给了侄子,让他有时间去信用社兑换。大爷的本意是好的,他以为这笔钱经过这么多年,一定能换出不少的利息。可是没想到,在他去世后,张凤江拿着股金证去农行时,在工作人员的仔细核算之下,最后的结果是只能兑换十七元。

张凤江难以置信,但是又无可奈何,这毕竟是专业人士反复计算过的结果,自己再无奈也值得接受。事情的发展令他没想到,后来有人将这件事放到了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在这些讨论之中,人们不仅对黑龙江大爷的决定而遗憾,也有人对合作社产生了严重怀疑,认为他们仗着百姓不懂而忽悠人,当初的六块钱放到现在可是不少的一笔钱,算上利息和分红,怎么也不至于才有十七块。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其实,从客观事实来说,六元钱能够占的股份比例微乎其微,能够分到17块或许也是一件正常事情。只可惜,当初的6元能做很多事,而现在的17元却只能做一件事。

正当网友们的讨论异常激烈时,张凤江也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表示对叔叔来说,能够把这笔钱取出来是他的遗愿,钱数的多少其实并不重要。现如今即使只取到了17块,叔叔也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1957年,黑龙江一老农在信用社买6元股金,64年后只分到了17块钱。其实,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这些事例的存在,无疑是在告诉我们,投资是一件存在很大风险的事

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投资市场也是瞬息万变,所以如果想要通过投资赚钱,就必须要仔细思考,否则很容易就会变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像古董一样,存在的年头越多越值钱。投资理财若是一个不小心,很容易会落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1957年,一位黑龙江小伙在信用社买了6元股金,64年后取出来多少

不管怎样,凡事三思而后行总比一时脑热决定要好很多,不管是在什么事情上,还是需要仔细思考一番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