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比如,前些时候我家楼下有一家新的洗衣店开业,他们到处发传单,凭传单可以免费一次,然后充300百送100,几天下来,我收到了好几张。一个月过去了,这几张传单还在我家里。我拿到这些传单的成本是零元,虽然我可能用不上,但如果一个没单子的人想得到我手上的单子,我可能会觉得不舍,迟迟没有扔掉。这种现象就是禀赋效应,本来就是一张我用不上的纸,但是在我手上我就觉得它很有价值。这就是禀赋效应在起作用。

禀赋效应是什么意思?

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自己拥有的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我们来看一个禀赋效应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人会被分为A、B两组。给A组每个人发一个杯子,告诉他们这个杯子完全归他们所有,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现场将杯子以某个价格卖掉或者将杯子带回家。B组可以选择一个相同的杯子或者选择一笔钱带走。

实验的结果与传统经济学的选择完全不一样。A组中选择将杯子卖掉的人,平均卖价高达7.5元;B组中选择要钱的人,为一个杯子平均要价仅为3.2元。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杯子是贵的,别人的杯子是便宜的。

由于A组的成员已经获得了一个杯子,他们的“参照点”被设定在我拥有一个杯子上,将杯子卖掉,就意味着将要发生“损失”,确切地说,他们现有的物品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重。而B组实验者的“参照点”是我没有杯子,选择一只杯子意味着“获得”。

A、B两组成员所要求的“补偿金额”的差距,说明了等额度的“损失”和“获得”在人们心中不同的价值分量:人们对于“损失”的心理感觉是要比等量的“获得”更为强烈的。

这个行为经济学原理,就是在1980年由塞勒发现的禀赋效应。禀赋效应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面的实验中,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为获得某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和失去拥有的同样商品所要求的补偿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个体作为买卖者的身份不会影响他对商品的价值评估,但禀赋效应理论否认了这一观点。

禀赋效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

在生活实践中,禀赋效应的应用其实挺多的。

1.我们一旦买入某一只股票,我们会立刻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总觉得这只股票非常好,会一直上涨,其实不舍得卖,一方面的原因是贪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觉得这只股票比其他的值钱,下跌时也一样,看到20%的亏损,还会继续持有。我们还是会认为这只股票比其他的强,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好感,不愿意“割肉”卖出。

2.我们借钱给一个朋友5万元,一两年以后问他要。对方即使有实力还钱,也是支支吾吾地不愿意。原因是他拥有的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他资产的一部分,一旦让他吐出来,会很难受,就像是你抢他的钱一样。

展开全文

3.很多年轻人谈恋爱,相处一段时间,不断地争吵,不合适。但是因为“禀赋效应”,很多人会选择将就着谈下去。可能会想:“其实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其实她对我挺好的”,“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实在割舍不下”,所以很多人在一起都是凑合着。毕竟,拥有总比失去强。

往期回顾:

损失厌恶就是不想“失去”,让痛苦升级而采取的行为

我们做决策时,如何找一个标杆?

行为经济学:生活中非理性的消费行为陷阱

什么是前景理论?

习得性无助:被拐卖的人,为何会认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