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鲍威尔周末“吓崩”美股!全球唱衰声此起彼伏……会否惊扰A股下周开盘?

原创             鲍威尔周末“吓崩”美股!全球唱衰声此起彼伏……会否惊扰A股下周开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出品 | 价值线

栏目 | 热点

作者 | 边江

编辑 | 风飞扬

价值线导读

周五晚间,鲍威尔的一场演讲彻底“吓崩”了美股。

鲍威尔演讲中明确表态,美联储不会被一两个月的数据所左右,当前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美联储必须继续加息。

同时,鲍威尔直接反驳了货币市场对2023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的定价。这番表态后,市场对9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瞬间飙升至60%附近。这直接导致了美股三大指数的单日暴跌。

二季度以来,中美经济周期以及中美的货币政策都出现了较大的错位,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完全不同。8月22日国内仍有一次“降息”,体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以我为主”。

当下,全球经济衰退的声音越来越多。中国还能保持“尖子生”的地位吗?美股大跌之下,下周A股何去何?

1、鲍威尔讲话“吓崩”美股,没过多久好日子的美股再一次血崩了!

周五晚间,纳指暴跌3.94%,创6月16日以来最大收盘跌幅;标普大跌3.37%,创6月13日以来最大跌幅;道指重挫1008.38点,跌幅达3.03%,为5月18日以来首次单日暴跌超1000点。

板块上来看,全军覆没,科技股成为杀跌重灾区。其中,英伟达等芯片股所在的IT板块暴跌4.3%,谷歌所在的通信板块、亚马逊所在的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均大跌3.9%。

展开全文

美股FAANMG六大科技股中,谷歌大跌5.4%,创下7月26日以来新低;亚马逊大跌近4.8%,奈飞跌近4.6%,Facebook母公司Meta跌近4.2%,微软跌近3.9%,苹果跌近3.8%。

血崩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场演讲。

北京时间8月26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了演讲。鲍威尔演讲中明确表态,美联储不会被一两个月的数据所左右,当前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美联储必须继续加息。同时,鲍威尔直接反驳了货币市场对2023年下半年开始降息的定价。这番表态后,市场对9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瞬间飙升至60%附近。

据彭博社数据统计,鲍威尔短短10分钟左右的讲话,令美国最富裕人群的财富被血洗超7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60亿元)。

除了加息,美联储掀起的另一个风暴是量化紧缩。根据政策安排,今年9月开始,美联储的量化紧缩规模将更加激进,减持规模由475亿美元/月增加至950亿美元/月。桥水基金联合首席投资官Greg Jensen警告称,随着美联储加速QT,美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下滑,总体而言,资产市场将下跌20-25%。

近日,白宫发布年中预算更新报告,下调了经济预测,将2022年美国实际GDP增速预期从3月份的3.8%大幅降至1.4%;将2023年美国实际GDP增速预期从3月份的2.5%降至2%。报告指出,经济放缓的原因包括新冠变种病毒奥密克戎变体的复苏、俄乌战争、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

2、全球衰退,中国仍是尖子生?

当下,全球经济衰退的声音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全球经济都面临着超预期的全球通胀;第二是欧美政策逆转;第三是俄乌冲突与大国博弈的新阶段;第四是疫情的不确定;第五是传统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恶化了,尤其是全球范围的贫富分化、创新乏力、老龄化、高债务和环境问题。

8月初,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东吴国际副董事长陈李称,欧亚部分国家或地区已出现了经济衰退,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来说,2023年上半年衰退的概率非常大,而中国经济在环比回升,虽然回升幅度并不强烈,但仍是全球视野中的“尖子生”。

不过陈李表示,从“三驾马车”的角度考虑,明年经济形势比今年更困难。出口方面,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非常强劲,预计全球经济在明年上半年进入衰退,那么外部需求的下滑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速也在明年下降;投资方面,今年通过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帮助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到接近10%,那明年就很可能出现下滑。今年房地产的土地购置面积明显下降,意味着施工面积也在明显下降,进而导致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实物投资规模明显下降;消费方面,一方面,疫情的延续对消费场景的打击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下降,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均出现萎缩和下滑。

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全球的衰退对中国反而是利好。

首先,如果欧美全面通胀,导致日用品和耐用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话,唯一能够从供给侧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中国,博弈天平就会倾向中国。

第二,这一轮能源问题,特别是化石能源的价格暴涨,对中国的绿色转型是全面的助推,特别是新能源。我们过去20年在新能源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处于全面市场化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我们被全面助力,我觉得非常好。

第三,美国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会以国内问题为主体。因此拜登政府对中国的“高墙小院”的遏制,力度可能会减弱。

同时,刘元春认为当下中国还有两大契机:第一个契机是二十大之后将会全面开启新一轮的改革;第二个就是全球滞胀,给了中国两年的战略转型调整期。这是我们最近会看到的中国经济最大的两个亮点。当然,市场下一步怎么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做投资的可能要重点关注。

3、货币政策国内坚持“以我为主”

自4月底反弹,A股频频走出独立行情。

回顾4月底到6月底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从2863点反弹到3400点,涨幅达18%,创业板上涨更多,同期创业板指反弹达33%,很多个股股价反弹50%以上甚至翻倍。

但是,同期美股则表现惨淡,美国标普500指数2月28日高点4300点,经过两个月到6月底的3750点(期间最低到了3636点),跌幅达13%,而纳斯达克指数则从12900点跌到6月底的11000点(期间最低到过10565点)跌幅达15%。

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对比标普500指数超额上涨30%以上,中国创业板指对比纳斯达克指数超额上涨近50%,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在几个交易日内A股明显强于美股可以理解为交易行为、短期的市场利好刺激等因素,但是超过两个月的大幅领先其背后肯定有基本面的逻辑驱动。

不少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归结于,二季度以来中美经济周期以及中美的货币政策都出现了较大的错位,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当前来看,中美货币政策仍然各自“以我为主”。

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较前值3.7%下调5BP;5年期以上LPR为4.3%,较前值4.45%下调15BP。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调幅度超出了10个BP的预期。之前的8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降息10BP 。

全球加息,中国降息,货币政策的超预期,不仅体现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也是稳经济的应有之义。

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更加系统和精准,确保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沿着精准畅通的途径引向实体经济,帮助企业度过生存艰难期。通过资金润泽市场末端微循环,增加供给侧和需求端原动力,实现稳住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的目的。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4、机构观点:A股未来怎么走?

中信证券:仍处高波动窗口,转向偏冷门行业

本周已开启的切换预计将持续推进,本轮切换既不是简单的小切大,也不是传统的成长切价值,而是赛道内高切低,行业间热切冷的“非典型切换”;同时,政策加力应对经济压力,货币政策已先行,国常会19条接续稳增长,中报集中披露并收官,热门行业难超预期,部分冷门行业难低预期,外部通胀及衰退风险依然较大,内外因素叠加下,预计A股波动将进一步加大,建议配置重心继续转向偏冷门行业。

首先,多因素叠加压制经济修复斜率,稳增长政策加力,货币政策超预期降息宽信用,预计未来LPR还有进一步压缩空间,国常会布局19条稳增长接续措施,看点是“准财政”发力,重督导地方执行。

其次,中报业绩集中披露并收官,业绩分化加速资金调仓,加大市场波动,结构上热门行业难超预期,冷门行业优于预期概率更大,前期市场错误定价纠偏后,行业估值将与盈利预期重新匹配。

最后,预计外部高通胀持续期更长,美联储表态后,经济衰退的风险也更大,预计外部市场和北向资金短期波动依然较大。

综上所述,预计本次“非典型切换”主要体现为赛道板块内部转向估值和增长确定性匹配度更好的个股,从纯粹炒预期的个股转向成长白马;行业间从热门赛道行业转向医药、基础化工、消费当中相对冷门但已出现边际改善迹象的细分行业及个股。

东吴证券:年底前股市可能面临几大挑战。

1. CPI上涨超过3%。受猪肉价格上涨推动,9月的国内CPI同比可能超过3%,甚至8月的CPI同比就会超过3%。尽管央行不会仅仅因为猪肉价格上涨推动CPI上升,就去收紧流动性。但物价超越目标后,还是会引起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警觉。

2.金融机构杠杆率太高。用M2信贷(金融体系提供的贷款)和社融信贷(金融体系提供给非金融体系的贷款)差值,可以很容易计算出,金融机构互相拆解的贷款额度有多少(所谓的脱实向虚,资金空转)。2022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增加的贷款额度已经超过8000亿,达到了2015年时为了填补亏空,央行向资本市场投放资金总额。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增加的杠杆达到了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存在风险。耐人寻味的是,从股票和债券的成交杠杆来看,我们感觉债券投资的杠杆水平超过股票。换言之,债券市场调整的风险可能大于股票。任何有关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速度上升)预期的变化,促使债券调整,而杠杆率可能会让这种调整非常剧烈。

3.汇率的潜在弹性风险。一旦海外需求萎缩,出口下滑,央行可能会主动让人民币增加弹性,部分海外投资者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在未来六个月从6.8到7.2。人民币汇率调整,可能导致很多海外资金离开资本市场。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但是外汇储备一直没有上升,有投资者一直怀疑,资本项目下有资本流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