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澜湄学院溯源“中华水塔”:做“水文章”,共赴“澜湄之约”

河海大学澜湄学院溯源“中华水塔”:做“水文章”,共赴“澜湄之约”

图为河海大学澜湄学院建设调研团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前合影。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玉树8月4日电 (记者 张添福)“饮水要思源。我们要发挥好河海大学人才、学科等优势,做好澜沧江-湄公河的生态文章和国际文章,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学院”(即:澜湄学院)拓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人文交流、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助力‘中华水塔’青海更好打好‘生态牌’。”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卫亚说。

日前,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卫亚带领该校澜湄学院建设调研团,在青海省会西宁市及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调研。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六国的国际大河,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地区“黄金水道”。她起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流经西藏和云南两省区,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并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干流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

河海大学澜湄学院溯源“中华水塔”:做“水文章”,共赴“澜湄之约”

图为青海省玉树州委书记蔡成勇(右二)与调研团交流。 张添福 摄

徐卫亚介绍,一个月前,在缅甸蒲甘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中方提出将实施包括“澜湄英才计划”在内的六大惠湄举措,与湄公河国家分享合作红利,增添发展动力。其中包括向湄公河国家提供2000个学历奖学金名额、2000人次培训,培养民用核能、生态、农林等领域专业人才,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学院,打造一流水资源人才培养基地。

展开全文

徐卫亚表示,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最新发布的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位列其中。目前,河海大学正在建设澜湄学院,旨在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教育和人文交流项目;培养水资源、环境、能源、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推动澜湄国家教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形成澜湄教育基地;成立澜湄国家高校联盟,形成覆盖澜湄国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国际合作网络。

据悉,在学历教育方面,该校招收澜湄国家留学生、打造澜湄国家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澜湄国家全英文精品课程、开设水韵课堂“澜湄合作”专题高端讲座;在非学历教育方面,该校面向澜湄国家水资源、环境、能源、农业等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织开展线下、线上专题培训,并创新了“云参观”“云考察”的实践模式;在教育和人文交流方面,编写澜湄教程,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澜湄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

河海大学澜湄学院溯源“中华水塔”:做“水文章”,共赴“澜湄之约”

图为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卫亚介绍相关情况。 张添福 摄

青海省玉树州委书记蔡成勇会见了澜湄学院建设调研团。他介绍,青海省是“中华水塔”,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玉树州,玉树州是水的源头,而河海大学是中国水利学科的龙头,希望提高双方契合度,做足“水文章”。

“玉树州是青海生态高地,特别是澜沧江畔的昂塞地区是旗舰物种雪豹的重要栖息地,同时,玉树州文化资源丰厚、多元且独特,希望玉树州和河海大学共赴‘澜湄之约’,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的玉树篇章。”蔡成勇说。

在青期间,徐卫亚一行还前往青海省委宣传部、中新社青海分社座谈,了解“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以及澜湄国家媒体交流合作事宜。(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