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与三农金融难做,网商银行发布“百灵”能改善局面吗?

(文/李鹏涛 编辑/周远方)疫情反复之际,二季度,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终于出现回暖迹象。

“二季度小微企业营收有所改善,企业者信心指数在自2021年第二季度下滑后首次出现反弹,”这是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网商银行等机构20日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2年二季度报告》中的内容。

上述调查问卷有效样本量11674份,报告负责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晓波介绍,二季度小微企业营收有所改善,经营者融资需求比例出现回暖,从53.9%增长至59.1%。报告称,融资目的仍以满足日常运营为主,融资途径更加依赖线上渠道,线上方式申请贷款的比例上升,由30.4%上升至37.6%。

然而,传统银行业务服务能力有限,即使像台州、泰隆银行这样使用“人海模式”,都无法对海量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作出合规、安全、精准的供给。

这个行业难点,是网商银行的长期努力方向。

7月19日,该行发布“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下称“百灵系统“),这是行业内首次探索将人机互动信贷技术用于小微信贷业务,试图借助AI和客户自驱力,破解银行有限审核能力与小微企业海量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银行“两强”格局,不同业务方向造就业绩差异

目前,中国共有19家民营银行,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据各家民银营行2021年度报告,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以4387.48亿元和4258.3亿元的资产规模处于“第一梯队”,大幅领先于“第二梯队”800亿元体量的苏宁银行和众邦银行。

据《农金研究》梳理,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总资产规模差距不大,但营业收入却相差一倍,微众银行2021年营业收入为269.89亿元,网商银行仅为139亿元,只有微众银行的一半左右;净利润方面,微众银行2021年净利润68.84亿元,网商银行仅为20.9亿元,不到前者三分之一。资产质量方面,微众银行以1.20%的不良贷款率低于网商银行的1.53%,而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则比网商银行高,两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67.46%和363.95%,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11%和12.5%,《农金研究》认为,微众银行的资产质量要略优于网商银行。

小微与三农金融难做,网商银行发布“百灵”能改善局面吗?

展开全文

网商银行2021年财务概览(中金公司图)

同是首批互联网民营银行,分别背靠腾讯和阿里,两者在财务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或许是由业务模式决定的。

微众银行基于腾讯的社交场景,在微信、QQ应用中均可到达微众银行业务,微众银行独立APP也支持微信、QQ登录。在腾讯社交流量的支持下,微众银行主攻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服务,以“微粒贷”为主。

而网商银行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刚开始为阿里巴巴电商体系内商家提供贷款,后来随着支付场景拓展到线下商户,将贷款业务拓展至码商(支付宝二维码首款商家),如今进一步下沉,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

小微与三农金融难做,网商银行发布“百灵”能改善局面吗?

网商/微众银行科技布局对比(中金公司图

网商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数字信贷业务累计服务的小微经营者达到4553万。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累计为超88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传统银行方面,2021年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为91.33万户;建设银行“小微快贷”等新模式产品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客户252.49万户。

与其他银行相比,网商银行的小微经营者服务数量在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这也决定了网商银行发展互联网和AI技术的路径和难度。

解决小微企业“提额”难

之前,小微金融服务难以攻克的“不可能三角”是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发展”三个目标。在传统服务模式之下,小微企业想要提升贷款额度,就必须要增加抵押品、担保或者提供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的切实证据,这几乎相当于重新进行一次风险评估,甚至比重新申请一次贷款更麻烦。

对很多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来说,这种金融服务体验并不友好,传统审批效率快则一周慢则一月的时间,小微经营者大概率等不及。

小微与三农金融难做,网商银行发布“百灵”能改善局面吗?

“小微(企业)信贷在当下深入行业、深入场景的时候,客户的信息特别复杂、资产类型特别多,”网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百灵”系统就是让我们能够更深入了解到用户的具体经营情况的目的而诞生的。

对于中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主流金融机构一般都会有客户经理与其对接,无论是线上材料还是线下资产,通过真人信贷经理都可以解决。

但是,对于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来说,出于银行时间和经济成本上的原因,显然不可能提供专属客户经理。

对于主要面向C端个人客户的消费贷业务来说,银行一般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得到征信和交易流水信息,银行方面基于自身理解,给予一个贷款额度。但是对于B端的小微企业来说,一方面,在某些时刻其确有提升贷款额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拥有各种差异化的证书、资产可作信用背书,但因小微企业分属的行业差异大、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低、生命周期短等状况,主流金融机构很难识别和获取结构化数据,以及从中抽象出的数据维度与客户画像,小微企业提额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那么,为什么不发挥小微企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呢?

“百灵的出现,我们给了用户一个通过双向交流使信用成长的途径,比如上传营业执照、交易对手发票,甚至运营卡车或者店铺门头、货架的照片,都有可能得到提额。”上述网商银行负责人介绍。

对于更个性化的信贷需求,百灵还支持直接通过对话进行提额。整个过程实时发生、无人工介入,完全通过智能技术自动完成。据了解,百灵已经支持超过20个行业,62种提额自证任务,提额通过率超过50%。

多模态数据理解能力助力“百灵”

基于“百灵”的交互式风控系统,信贷审批可以从完全的“他证”转化为“自证+他证”模式,但每个小微企业主手里能够证明自己经营实力的材料种类繁多,比如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等,要识别出来,难度很大。

以合同为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写体签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对机器而言,准确识别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种多模态感知技术,且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另外还要考虑防篡改、翻拍等验真问题。

这也意味着,仅凭几张照片就能证明自身经营状况的背后,离不开AI信审强大的科技支撑。

网商银行人工智能专家郝正鸿向表示,百灵系统中的“提额小助手”能够基于自然语义分析实现非剧本式的实时决策型对话,与传统客服机器人的“固定套路”RPA交互模式相比,这种对话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留存和回应率,使得对话能顺利进行,引导用户提供有效的行业、流水、进货关系等信息,实时推荐合适的提额方式,并对客户上传的凭证和照片进行校验。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模态能力的使用,”郝正鸿向观察者网提到,所谓“模态”(Modality),是德国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生物学概念,即生物凭借感知器官与经验来接收信息的通道,如人类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模态。多模态是指将多种感官进行融合,而多模态交互是指人通过声音、肢体语言、信息载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环境等多个通道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充分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

“人工智能对文本、语音和图像的融合理解。基于自身多模态的凭证、场景识别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百灵能快速适配到各种新增的大跨度行业场景,这对于底层多模态数据的预训练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郝正鸿解释。

目前,百灵系统已经支持包含合同、发票、营业执照在内的26种凭证,以及包含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超过400种细粒度物体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并且通过多尺度摩尔纹算法等验真技术,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可被风控系统采信。

小微与三农金融难做,网商银行发布“百灵”能改善局面吗?

谈到人机交互中是否有人工介入,郝正鸿指出,“目前在交互端没有人工介入,但在决策部分会有人工审批专家做兜底,我们整个多模态的识别准确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部分用户未通过审核的材料会流转到人工审批平台,人工帮助机器再复核一下。相对来讲,一些标准化流程机器人基本可以应对。”

网商银行方面介绍,在对照测试中,百灵系统与人工的审核一致性达到80%;在提效方面,该系统可节省50%-70%的人工成本,且审批效率要远优于人工。对此,网商银行CTO高嵩表示,“我们希望小微经营者和百灵系统的交流,就像和真人信贷员交流那样顺畅。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项技术前景广阔。

当然,“百灵”系统并非单独发挥作用。

“本次网商银行发布‘百灵’,从单个技术来说,并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网商银行此前已发布的‘大雁系统’主要通过供应链金融,使用许多行业图谱技术获取信息,‘大山雀系统’则通过卫星遥感识别地面作物,专门服务农村金融,这几个技术结合,能够使客户申请贷款和之后的风控过程更为便捷精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数字经济专家刘典对观察者指出。

刘典表示,最近几年,金融科技确实已经带来颠覆性的意义,目前很多传统银行也逐渐发展这样的体系,就网商银行的实践来说,它更像是对金融需求的一种激发,对金融供需双方的一种精准匹配和撮合。未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金融服务会更加智能化和灵敏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