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6万例!最高级别警报!

世界卫生组织23日宣布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猴痘疫情

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了解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超1.6万例!最高级别警报!

成熟猴痘病毒(左)和未成熟病毒粒子(右)电子显微镜图像

世卫组织评估认为,猴痘疫情在全球以及除欧洲外的其他地区是中等风险,在欧洲地区的风险是高风险。猴痘疫情还存在进一步国际传播的明显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21日第二次召集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开会讨论多国猴痘疫情,但委员会当时未能就该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达成共识。但在23日的记者会上,谭德塞仍决定宣布将猴痘疫情警报提高至这一最高级别。

谭德塞表示,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在决定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考虑五个因素。

首先,各国提供的信息显示, 猴痘病毒已迅速蔓延到许多以前从没出现过病例的国家;其次,《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项标准,猴痘疫情都已满足;第三,紧急委员会虽未达成共识,但确定为总干事的决定提供支撑;第四,有关猴痘的科学原则、证据和其他相关信息目前还不充分,尚存许多未知数;第五,猴痘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可能形成国际传播,对国际交通也有潜在干扰。

谭德塞同时补充说,虽然他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就目前而言,这是一场集中在男男性行为者,特别是有多个性伙伴的男性中暴发的疫情”。因此, 可以通过在正确的群体中采取正确策略来阻止疫情

全球已报告超过1.6万例猴痘病

展开全文

6月23日,世卫组织召开关于猴痘疫情的突发事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6月25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暂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时世卫组织收到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40例猴痘病例报告。

但近一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猴痘病例。 截至目前,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1.6万例猴痘病例

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消息, 猴痘是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引起的,通过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接触而传播给人类,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褥等受污染物体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猴痘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世卫组织称,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但也可能会发生严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美国发现首例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的病例

据海外网,美国《纽约邮报》7月22日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男子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和猴痘病毒,双倍的痛苦,导致他几个星期无法下床 。这也是美国首个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病毒的病例。

超1.6万例!最高级别警报!

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病毒的美国男子 图片来源:海外网

患者名叫汤普森, 他于6月底确诊新冠肺炎,几天过后,背部、腿部、手臂和颈部又出现红色疹子,被医生诊断为感染猴痘病毒 。

汤普森说,他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发冷、身体疼痛等症状, 一度无法喝水 。在休息几个星期后,终于有所好转。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一个人确实有可能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并称汤普森的运气“非常糟糕”。

美联社7月22日报道称, 美国已报告2500多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患者多为男性,约8名为女性。美国《纽约时报》7月8日曾发文,批美政府应对猴痘疫情不力,致病例迅速扩散,称应对新冠大流行初期时的糟糕表现正在重演。

此前报道↓

美国猴痘病例激增,专家:新冠的错误正在重演

英国研究显示:

95%猴痘病例或因性行为感染

英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其研究的猴痘病例中95%经由性行为传播。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科学家团队主导这项研究,在分析了今年4月27日至6月24日16个国家确诊的528例猴痘病例后,得出上述结论。

研究发现,这些病例中98%患者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75%是白种人,41%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中间年龄为38岁。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约翰·桑希尔强调,从传统意义上说,猴痘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身体密切接触感染。但研究发现已有猴痘病例中多数传染关联性行为,主要是男男性行为。不少病例出现生殖器病变等类似性传播症状,以前未被当作猴痘典型症状。

猴痘如何防控?

国家卫健委发布“技术指南”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记者注意到,为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此次《指南》在原卫生部《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试行)》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根据《指南》,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

指南指出,猴痘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疫区归国人员该怎么做?

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在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指出,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

本次发布的《指南》,在预防方面分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限制动物贸易等四个部分。

在宣传教育方面,《指南》强调,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

在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方面,《指南》指出,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瘆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此前报道↓

我国首次发布诊疗指南!可通过飞沫传播

国家卫健委:对这些人排查猴痘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海外网、每日经济新闻、上观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