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稳增长须做好生产和物流恢复,加强政策稳定和协同性

作者 王孝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5月18日,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5月)在线上召开。笔者表示,中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下行压力来自疫情影响、国外需求萎缩,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但是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要进一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把握内外两方面因素,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下行压力价格指数平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由正转负,整体工业发展动力不足;2022年前四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且民间投资动力不足;房地产投资开发继续下行,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也使得中国就业压力凸显。

价格指数方面,4月份中国价格指数比较温和,朝着更为合理的状态变化。CPI同比、环比均出现温和上涨。另一方面,4月份PPI同比涨幅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这一特征主要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除此之外,PPI与CPI差额有所收窄,显示出比较健康的经济发展趋势。

对外贸易遭遇困境

4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遭遇困境。以美元计价,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961.2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3.9%,进口与去年同期持平。此外,贸易顺差为511.2亿美元,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4月份出口下行,除了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上海封控措施升级,对出口运输造成较大影响;叠加疫情管控影响出口企业开工,降低供应链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复工复产进程推进,海外订单转移明显,冲击了中国的出口。

进口方面,虽然4月份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是相比去年同期进口为零增长。疫情的反复削弱了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且上海疫情防控导致进口通关报关延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进口。而最终数据之所以好于市场预期,是因为中国进口商品中有大量大宗商品,这些产品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的进口数据。

经济预期转弱地区发展分化

4月份经济数据体现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预期转弱的问题。首先是工业PMI持续下降至47.4%,构成指数中衰退最严重的是供应商配送时间,这也反映出物流体系的不通畅。另外原材料成本较高,使得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增加,并且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反映出中国面临较大的出口下行风险,几大因素叠加使得中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4月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其中服务业受冲击最为严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6.7个百分点,降至40.0%;而建筑业稍好,高于50%。另外受到俄乌冲突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股市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

通过各省发布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发展出现一些分化的情况。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三;在增速方面,新疆和江西较为突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吉林出现负增长。从地区看,沿海发达地区强者恒强,中部的湖北和安徽崛起趋势明显。

投资方面,各省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增速有所差别。内蒙古59.6%的固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共有22个省份高于9.3%的全国平均值。中西部地区的新疆、湖北投资领域势头强劲,但是部分东部省市投资乏力,上海与天津分列最后两位。而在财政方面,南京、苏州、深圳、杭州等几大重要城市4月份财政收入下滑较为严重,同比下降40%左右。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增值税留抵退税。国家推出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进入4月之后,很多企业都开始办理退税手续。第二,减税、缓税政策的实施。多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减免税收或者暂缓企业缴纳税收。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疫情防控、居民补贴上的支出增加了自身的财政压力。

展开全文

内外并重突破困境

4月份的经济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考验,但其中也不乏亮点。一方面,在4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在制造业整体增加值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逆势上扬;此外中国对外资的利用情况较好,前四个月实际利用外资4786.1亿元,其中大项目有185个;消费方面虽然整体情况不好,但是网上商品零售还是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状况。

从趋势来看,4月下旬运输业发展状况有所恢复,快递揽收和投递、重点港口货物吞吐等高频数据都在增长;此外5月份以来货运流量指数有所回暖,物流的恢复也将会带来经济活力的恢复。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需要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全面布局,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从短期看要发挥投资的作用。要注重基建和民生补短板方面的投资,要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积极作用,利用好政府专项债,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

第二,从中期看要优化布局,维护供应链稳定。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产业链的完备性,攻克关键的卡脖子的环节。此外要维护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做到国内国外相互促进。并且要积极引导产业的国内转移,利用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第三,从长期看要重视消费的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要切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减轻居民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负担,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而稳增长是稳预期的基础和前提,要稳增长还需要做好抗疫基础上的生产和物流恢复,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协同性。从长远看要继续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分配公平,并且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推进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