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从不回头

撰文|王攀

编辑|吴仙芝

目前手机厂商做图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从早期围绕像素的参数大战,到后期供应链升级打造的硬件大战,再到去年爆发的自研图像芯片大战,小米都没有缺席。

前不久,小米宣布启动形象战略升级,在理念和技术、架构和生态四个方面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说战略升级更像是技术脉络的演变,与徕卡的战略合作意味着小米的形象观开始触及审美层面。正如雷军不久前在小米12S发布会上所说,图像是这个时代人最重要的语言。

这一举动,让人不禁嗅到小米对产品价值的衡量发生了变化。如何定义好的产品?是参数还是人的价值实现?

小米从不回头

在这几年的迭代中,小米逐渐强调从“性能领先”向“体验优先”的转变,这与技术实力、研发和运营密切相关。d能力、价值判断等因素。技术的积累,观念的改变,让小米更加从容自信。

小米“堆砌”简史

把时间拨回到2011年,北京789艺术中心。

无数年轻人几乎挤满了现场,人们热情高涨,为一部横空出世的手机欢呼。从此,“小米”一词被打上了移动时代的烙印,成为媒体和网友讨论的话题。随后,小米以性价比切入市场,与数码爱好者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米粉这个特殊群体,在数码圈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故事。

小米从不回头

展开全文

当时手机行业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大众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认知还处于懵懂时期。“像素”和“价格”可能是唯一可以比较和讨论的参数。

但与普通大众不同的是,数码发烧友不仅关心相机的像素,还关心SoC频率、电池容量、屏幕面板、内存大小等具体参数。带着热情,甚至很多米粉都研究过操作系统。

这些人构成了第一代米粉的用户画像。从硬件参数和技术来看,他们对小米的态度从认可变成了敬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真诚和热情,为小米树立了口碑,吸引了更广泛的普通消费者选择小米,成就了初创时的“口碑营销”奇迹。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手机一出来就大获成功的原因:随着MIUI系统的率先铺开,以及互联网上手机硬件规格和跑分的量化展示,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手机赛道的逻辑——将消费认知由满足基本功能的模糊期待,提升到性能、硬件的精确化比较。

与其说是’发烧友’群体的支持和热情,不如说是小米准确把握了手机消费市场,通过参数和跑分量化了各款机型的优劣,从而突出自身的配置优势,让’性价比’一目了然。在当时众多国产品牌手机中脱颖而出。

2013年上半年,余承东对线下门店进行调研。那时候手机卖场里很少有华为的身影。相比之下,小米非常拥挤,商家甚至在网上抢购,然后在网上溢价出售。可见小米手机诞生之初的火爆,连小米自己都没想到。

随着手机赛道的逐渐成熟,厂商对供应链的掌握已经越来越充分,小米已经无法复制同级别高性价比碾压产品的成功路径。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兴、联想、360、乐视、魅族等玩家试图打入小米腹地,他们都试图‘用小米的风格玩小米’。

小米从不回头

2015年,小米Note系列首次提价至3000元,3299元的顶配版Note一度承载了小米冲击高端的野心。但在上市初期,小米主动降低售价,将价格上限钉在了2999元。

一年后,MIX系列全面屏问世,理所当然地进入了3000元的殿堂。然而,先进的设计,如混合全面屏和全陶瓷b

客观来说,主动追求先进性和技术先锋会让小米付出巨大的学习成本。这种对硬件和参数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挺过了手机行业的叛逆期。当然,和其他人一样,过去的增长模式和环境会给未来的选择留下挥之不去的惯性。

小米“高端三代”的是与非

虽然关于’小米冲击高端’的讨论从未停止,但真正吹响小米高端号角的是2020年发布的小米10,这是一款集骁龙865、1亿像素四摄像头、三星定制AMOLED于一体的机型。无疑是小米之前堆砌逻辑的巅峰。

相对于上述略显试水的产品,小米10出来的时候,小米已经锚定高端作为长期战略。毕竟当时手机赛道的增量市场已经不在,用户换机意愿开始降低。高端成为行业内众多品牌的必然选择。

小米10系列产品的升级除了延续顶级配置外,更多的是集中在那些纸面上看不见,但实际上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部分。比如小米10不像一般的双扬声器手机那样用听筒作为扬声器音腔。而是在手机顶部独立做一个和底部一样大小的扬声器,让手机呈现同样的音量和更沉浸的立体声。

正因如此,小米10的“堆砌”并不是小米对过往经验的简单路径依赖。反而更像是小米对高端市场需求的探索。小米似乎从过去的高端道路中吸取了教训,跳出硬件寻求多元化竞争,不再把规格参数作为机型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进入高端门槛的硬件‘通行证’。至此,小米踏上了修复升级之旅。

小米从不回头

高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小米品牌建立之初,有一个短板,就是过去小米的出货和营销重心都在线上,用户一旦脱离网络媒体,就很难与小米品牌互动。全渠道人脉的缺失,不仅让小米的传播脉络更加垂直,也让其难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打造品牌调性。

为此,在高端战略发布的同年,小米加速线下布局,逐渐清晰的商业模式让小米之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了全国1000家、5000家的门店数量。与此同时,小米除了在核心城市建设地标性的全场景商城门店,还在下沉市场打了一场“消灭空白县”的战役。

小米的全线补充能力,不仅拓宽了其出货渠道,触及了全社会更多不同购买习惯的消费群体,也补充了小米销售模式中相对欠缺的“场景”元素。小米之家的统一风格,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建立了直观的品牌视觉调性和真实的品牌信任感。

小米从不回头

夏衔小蜜家园

可以看出,在实施高端战略的三年里,小米正在有意识地摆脱过去的刻板印象。在此期间,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高端机型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到去年年底,雷军喊出‘对标苹果’的时候,标志着小米高端从查漏补缺到升级换代的分水岭。

准确的说,小米对苹果的借鉴,与其说是标杆,不如说是学习。在智能手机早期,产品设计依赖键盘和触控笔的时候,乔布斯用简单的‘滑动’颠覆了业界的思维。目前无论刘海平、全屏、升降相机还是离屏相机,都很难刷新大众认知。这让小米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人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

米莱合作的全部故事

当全球顶级相机品牌徕卡向小米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时,小米突然发现,这些年来,从硬件打磨,到用户体验,再到自我突破的努力,都被外界看到了。

虽然徕卡比小米大110岁,但对这家年轻而富有冒险精神的公司有着深深的价值认同,最终决定与Xi一起探索手机摄影的新时代

连小米都不知道的是,徕卡的德国工程师里藏着很多米粉。小米11 Ultra的极致影像能力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他们在接触小米的时候隐藏了对小米的尊重和欣赏。

两者的合作基于两个共同的目标。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手机摄影的表现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随时随地记录真实美好的生活瞬间;另一方面,徕卡在光学工程、色调调整、审美理解等方面的百年积累,也可以和小米一起在手机上打造徕卡原创影像风格,帮助小米实现影像的高端品味。

在合作过程中,徕卡也向小米展示了打磨一款高端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无论是对审美的深刻洞察,还是对产品的苛刻态度,这个百年品牌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名字、Logo、理念和历史。他们和移动品牌合作,想分享他们的技术和认知。

即使有许多关于如何在特定的R & ampd过程,小米和徕卡终于在图像理念上达成一致,都希望这次合作能给用户带来优秀、优雅、自由、有创意的产品。

因为疫情,联合研发;双方之间的3d和图像质量调整首先是远程进行的。虽然通讯技术的进步让大家无缝连接了视频的两端,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一次关于照片质量的讨论中,小米工程师和徕卡工程师吵了半天也吵不起来。一位徕卡工程师说了一句让小米团队终生难忘的话:

“我不知道如何让这张照片更真实,因为我不在阳光下。”

大家意识到,要想把画质和色调提高一个档次,就得一起拍,亲眼看到真实的场景,才能真正决定如何调整图像。既然已经确定了方向,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中国虎年春节后不久,经徕卡董事会亲自批准,两名徕卡高级工程师乘飞机抵达青岛。隔离三周后,他们乘高铁抵达北京,从小米科技园拿到工作证,和之前通过视频“在线聊天”的小米相机工程师坐在相机实验室里。

对于徕卡的工程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小米12S系列拍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最大限度的符合徕卡的基调和审美标准。为此,双方团队往往先在电脑上做出一个理想的效果图,然后用手机反复实拍,再对获得的照片进行调试,使其不断接近“徕卡美学”,最终完全符合要求。

这个过程是枯燥的——上百个测试场景,260个技术研讨会,近300个技术文档,只拍了25万张白平衡自动曝光的测试样张.但在小米科技园的近百个日日夜夜里,徕卡工程师无时无刻不一丝不苟,和小米团队一起拍摄、讨论、争论、评审、微调,用一点点时间庆祝每一次联调成功。

此外,徕卡工程师的生活很快变得和每一个小米员工一样: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用手机叫外卖,骑共享单车上班,去食堂吃饭。那些清晨,那些月明星夜,那些灯火通明的街道,那些阳光明媚的天空,都成了双方工程师拿着手机一次次按下快门的特别回忆。

小米手机产品经理田逸飞也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小米12S系列独有的“徕卡经典”和“徕卡传神”双重画质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但起初,“徕卡传神”模式并没有被列入徕卡的发展计划。

小米在实际沟通中指出,面对移动影像新时代,人们使用手机拍照更多是为了社交分享,对影像审美的期待与相机不同。因此,双方需要在徕卡基调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更明亮、更生动、更欢快、更适合分享的新的影像风格,这也可以展现徕卡对手机影像的审美探索。

徕卡也被小米对移动图像的理念和洞察力所感动和吸引,并很高兴加入到“徕卡生动”新模式的开发中。双方共同开发的小米12S系列产品上推出的“徕卡生动”模式,也因此成为徕卡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基调。

虽然调整上千张照片的过程很辛苦,双方的磨合沟通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但双方还是热情地坚持下来,最终实现了共同的形象追求:在整个影像的世界中,你如果能做到越真实,越人性化,越珍贵,它整个就是美的,也是最值得记录和保存的。.

与徕卡的合作将小米推向了高端的第三阶段,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甚至心理认同,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这一点几乎映射到了小米12S的每一个设计上。小米不再关注‘我的硬件有多牛逼’,而是思考它能给外界带来什么新的改变,如何通过手机给每个用户的生活增添独特的价值。

小米诞生、成长、发展、入驻的12年,也是社会被移动通信深度颠覆的12年。

12年来,人们对手机功能要求的演变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迁移,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通讯需求;移动时代,智能机重构了内容承载的主体,完成了PC向移动终端的迁移。App丰富的同时,也迫使手机硬件功能不断迭代。

人们对更好体验的要求是无止境的。用户想要一部音质更好,画面更好,性能稳定,能满足日常娱乐需求的手机。

在性能泛滥的今天,用户对手机的理解已经不是一个消费品那么简单了。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人体的延伸,成为个人与世界最重要的桥梁。再加上高频的使用时间和丰富的使用场景,一部手机必然会体现持有者的审美情趣,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

高端认知就是基于这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伴随着小米一路走来,见证着小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骄傲,也可能是在某一瞬间自我对话与产品主张的高度共鸣。这既有产品本身的价值,也有产品与创意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

小米从不回头

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似乎表明,对手机硬件功能的所有诉求,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本身:内心的自我探索、个人价值的思考与实现、对情感连接的渴望,都对手机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米高端的另一个原因其实是用产品回应人们自身的深层次需求。

有人认为,小米12S系列对徕卡而言,是最轻便的一部徕卡,但是对于小米而言,却是最深沉的一部小米。之所以深沉,其实是因为在这方寸之间,小米需要承载更多。

高端化不是一个结果,对于小米而言则是永不止息的过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