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策略:渐入验证和兑现期

1

核心观点

随着人民币进入窄幅温和波动区间、国外扰动因素逐渐钝化,当前A股有望从经济改善预期过渡到经济数据兑现阶段。我们建议投资者注重“确定性”,经济基本面上重点关注社融结构、企业盈利的改善,行业配置上从稳增长政策发力、PPI-CPI剪刀差预期回落中寻找投资主线,结合近期外资的边际流入特征,重点关注成长与消费。

2

大势研判:渐入验证和兑现期

4月底以来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疫后企业复产复工提速以及外部扰动因素逐渐钝化,经济较强的复苏预期对投资者情绪的提振叠加赚钱效应对增量资金的吸引,有力支撑A股走出独立行情。投资者情绪充分释放后,后市A股或从经济改善预期过渡到经济数据的全面兑现阶段,下周重点关注社融增速、工业增加值等核心经济指标。

国内宏观层面,6月PPI-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随着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边际减弱,国内需求迎来边际改善,后市价格剪刀差有望延续收窄趋势。6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分项来看,供货商配送时间环比提升7.2个百分点,体现出疫情对物流供应的影响已逐渐消退;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回落3.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成本端压力边际减弱;当前中小企业PMI仍处于荣枯线之下,随着国内经济整体复苏进程加快,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中小企业复苏进程有望加快。而6月中旬以来票据利率的回升也预示着信贷市场或有所回暖,社融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国际市场层面,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调,其中ICE布油价格一度重回100美元/桶以下,这一方面在于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逐渐钝化,原油供给端的压力迎来边际缓解;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或进入衰退期的担忧,对原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对于国内市场,国际能源供给的输入性通胀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与此同时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的预期或将对国内出口增速产生一定的扰动。但是综合来看,当前影响A股的核心因素仍是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

流动性层面,北上资金继6月份大幅流入约730亿后,本周流入节奏边际放缓,其中消费板块延续近期加速回流趋势;ETF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宽了外资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途径,鉴于北上资金对成长、消费风格的偏好有望引渡到ETF市场,相关主题ETF的交易热度有望得到提升,并与对应行业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景气度。

综合来看,随着人民币进入窄幅温和波动区间、国外扰动因素逐渐钝化,当前A股有望从经济改善预期过渡到经济数据兑现阶段。我们建议投资者注重“确定性”,经济基本面上重点关注社融结构、企业盈利的改善,行业配置上从稳增长政策发力、PPI-CPI剪刀差预期回落中寻找投资主线,结合近期外资的边际流入特征,重点关注成长与消费。

1)稳增长政策和经济复苏强化下的成长板块有望维持高景气。以新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下半年仍有望贡献较大的投资增量。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长,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有望支撑相关主题ETF与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上演“强者恒强”走势。

2)下半年受益于通胀上行预期和消费边际改善的大消费板块。近期猪肉价格呈现出上行的态势,下半年随着生猪产能去化逐渐兑现,将对猪肉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业绩窗口期关注“刚需”属性较强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板块以及政策持续发力的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板块中业绩超预期改善个股。

展开全文

3

ETF互联互通开通对A股的影响

陆股通ETF当前已覆盖内地核心宽基指数以及众多高景气赛道主题指数,进一步拓宽了境外投资者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A股产生影响:1)首先将直接为ETF二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增加交易活跃度;2)有望在ETF市场继续充当“风向标”的角色,引导内地资金积极参与标的ETF;3)相关ETF场内活跃度和流动性的提高后续有望通过套利机制等推升场外份额申购从而带动产品规模提升,与对应行业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

陆股通ETF标的指数综合涵盖A股核心资产和众多高景气赛道,对于外资兼具丰富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宽基指数中覆盖沪深300ETF、创业板ETF等核心宽基产品;行业和主题ETF综合覆盖金融地产、大消费等传统经济以及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代表未来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新经济属性行业。

从持有人比例来看,陆股通ETF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相比于其他权益产品更能反映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陆股通ETF中机构投资者占比平均数约为68%,中位数约为74%,与之对应的ETF(非货币型)占比分别为47.28%和44.59%;股票型ETF占比分别为47.82%和44.86%。

首批 83只陆股通ETF7月4日单日总成交额和换手率相较于年初以来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分别提升10%和20%;陆股通ETF正式开通前一周,相关ETF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这表明陆股通ETF的开通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资金参与相关ETF交易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北上资金在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有望过渡到ETF市场,对应行业ETF交易热度的提升或与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景气度。

本周光伏、军工、新能源车等成长板块以及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相关ETF整体表现和交易热度位居市场前列。北上资金历来偏好成长、消费风格,持仓占比居前板块有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上半年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电力设备、银行板块,净流入额均超过300亿元;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板块年初流出较多,近期呈现加速回流态势,其中食品饮料板块6月单月净流入超过200亿。

风险提示: 政策发力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外围扰动超预期

一、ETF互联互通开通对A股的影响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内地与香港ETF互联互通于7月4日正式开通。国内ETF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是相较于美国市场中ETF的绝对规模以及在公募基金中所占比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陆股通ETF当前已覆盖内地核心宽基指数以及众多高景气赛道主题指数,这将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者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途径,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外资通过ETF互联互通机制流入A股市场。此外,ETF基金由于自身交易灵活度较高,风险均衡等特点,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通过对ETF市场的行情复盘有助于了解机构资金当前的风险偏好。

(一)画像特征

首批合格ETF标的名单共计87只,其中沪股通ETF共53只,深股通ETF共30只,港股通ETF共4只。截至二季度,陆股通ETF合计规模约为6377.75亿元,均为股票型基金,其中宽基指数25个,对应规模约2866亿元,行业指数型19只,对应规模约1646亿元,主题指数型产品39个,对应规模约1866亿元。综合来看,陆股通ETF中规模指数型产品规模占优,主题指数型产品数量占优。

陆股通ETF标的指数综合涵盖A股核心资产和众多高景气赛道,对于外资兼具丰富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宽基指数中覆盖沪深300ETF、创业板ETF等核心宽基产品,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ETF规模和数量均占优;行业和主题ETF综合覆盖金融地产、大消费等传统经济以及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代表未来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新经济属性行业。

从公募基金占比来看,陆股通ETF基金数量占比较低,但规模占比高,能够充分涵盖当前A股核心标的资产。基金数量合计83只,占当前ETF(非货币)比例为12.43%,规模合计6377.75亿元,占当前ETF(非货币)比例为59.89%。此外,陆股通ETF整体规模分布较为均衡,其中50亿元以下规模占比约5成。

从持有人比例来看,陆股通ETF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相比于其他权益产品更能反映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83只陆股通ETF中机构投资者占比平均数约为68%,中位数约为74%,与之对应的ETF(非货币型)占比分别为47.28%和44.59%;股票型ETF占比分别为47.82%和44.86%。

(二)行情展望

当前陆股通ETF只允许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无法在一级市场进行申购赎回,我们认为ETF纳入互联互通之后,预计将吸引更多北向资金投资境内的资本市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A股产生影响:1)首先将直接为ETF二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增加交易活跃度;2)北上资金有望在ETF市场继续充当“风向标”的角色,引导内地资金积极参与标的ETF;3)中长期来看,相关ETF场内活跃度和流动性的提高后续有望通过套利机制等推升场外份额申购从而带动产品规模提升,与对应行业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

7月4日,首批 83只A股ETF总成交额为230.76亿元,相较于年初以来日均总成交额提升近10%;平均换手率为3.38%,相较于年初以来日均换手率提升20%;值得注意的是,陆股通ETF正式启动前一周,相关ETF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这表明陆股通ETF的开通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地资金参与相关ETF交易的积极性。

7月4日开通首日,陆股通ETF实现开门红,其中实现正收益的有64只,占比高达77%,其中医药生物、国防军工、新能源相关概念ETF产品领涨。从本周陆股通ETF表现来看,综合考量平均涨幅和换手率,光伏、军工、新能源车等成长板块以及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整体表现和交易热度位居市场前列。

复盘北上资金的行业偏好对陆股通ETF的行情展望具有较大的意义。在港发售的跨境ETF中已包含较多的内地宽基指数,故对于北上资金来说,热点赛道主题ETF更加稀缺。我们认为北上资金在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有望引渡到ETF市场,对应行业ETF交易热度的提升或与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景气度。

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北上资金持续偏好成长、消费风格。截至6月30日,北上资金重仓板块有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家用电器。从边际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电力设备、银行板块,净流入额均超过300亿元;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板块年初流出较多,近期呈现加速回流态势,其中食品饮料板块6月单月净流入超过200亿,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首位。

二、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全球大类资产表现相对分化:股市层面,国内外股指当前处于不同周期,A股经过近两个月强势上涨后本周出现小幅回调,而美股则是延续超跌反弹走势。其中纳斯达克指数领涨,涨幅为4.43%。大宗商品层面,俄乌冲突影响逐渐钝化、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的担忧对能源价格形成一定压制,天然气价格近期大幅下跌后本周出现回调,而原油价格则继续下行,未来能源价格在较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作用下或进入宽幅震荡区间,粮食和贵金属同样呈现出不同幅度下跌。

国内市场方面,A股自4月底以来呈现强势上涨态势,当前阶段上行压力逐渐增大,上证指数本周受到年度均线压制出现回调,科创风格表现占优。其中科创50和创业板指领涨,涨幅分别为1.38%和1.28%,上证50指数领跌,跌幅为1.71%。

继上周普涨行情,本周市场风格表现有所分化,其中稳定风格表现占优,金融风格领跌;近三个月以来,成长和消费持续领涨两市,是市场主线行情,·而金融风格表现波动较大。

本周板块表现相对分化,农林牧渔、公用事业、电力设备等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6.63%,3.19%和2.51%;建筑材料、房地产、煤炭等板块领跌,跌幅分别为4.76%、4.36%和3.63%。进一步细分来看,受益于近期猪肉价格呈现出上行态势,生猪养殖(申万))本周领涨两市,涨幅高达13.64%;汽车指数经过前期大幅上涨后上周迎来小幅回调,本周企稳回升动能较为充足,6月份汽车销量继续维持高增,后市有望支撑汽车板块延续高景气。

北上资金继6月份大幅流入A股约730亿后,本周流入节奏边际放缓,合计净流入约35.61亿元,其中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延续近期加速回流趋势。

三、大势研判

4月底以来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疫后企业复产复工提速以及外部扰动因素逐渐钝化,经济较强的复苏预期对投资者情绪的提振叠加赚钱效应对增量资金的吸引,有力支撑A股走出独立行情。投资者情绪充分释放后,后市A股或从经济改善预期过渡到经济数据的全面兑现阶段,下周重点关注社融增速、工业增加值等核心经济指标。

国内宏观层面,6月PPI-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随着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边际减弱,国内需求迎来边际改善,后市价格剪刀差有望延续收窄趋势。6 月份制造业 PMI 重回扩张区间,分项来看,供货商配送时间环比提升 7.2 个百分点,体现出疫情对物流供应的影响已逐渐消退;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回落 3.8 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成本端压力边际减弱; 当前中小企业 PMI 仍处于荣枯线之下,随着国内经济整体复苏进程加快,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中小企业复苏进程有望加快。而6月中旬以来票据利率的回升也预示着信贷市场或有所回暖,社融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国际市场层面,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调,其中ICE布油价格一度重回100美元/桶以下,这一方面在于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逐渐钝化,原油供给端的压力迎来边际缓解;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或进入衰退期的担忧,对原油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对于国内市场,国际能源供给的输入性通胀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与此同时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的预期或将对国内出口增速产生一定的扰动。但是综合来看,当前影响A股的核心因素仍是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

流动性层面,北上资金继6月份大幅流入约730亿后,本周流入节奏边际放缓,其中消费板块延续近期加速回流趋势;ETF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宽了外资配置A股核心资产的途径,鉴于北上资金对成长、消费风格的偏好有望引渡到ETF市场,相关主题ETF的交易热度有望得到提升,并与对应行业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提升相关行业景气度。

综合来看,随着人民币进入窄幅温和波动区间、国外扰动因素逐渐钝化,当前A股有望从经济改善预期过渡到经济数据兑现阶段。我们建议投资者注重“确定性”,经济基本面上重点关注社融结构、企业盈利的改善,行业配置上从稳增长政策发力、PPI-CPI剪刀差预期回落中寻找投资主线,结合近期外资的边际流入特征,重点关注成长与消费。

1)稳增长政策和经济复苏强化下的成长板块有望维持高景气。以新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下半年仍有望贡献较大的投资增量。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长,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有望支撑相关主题ETF与股票市场形成共振效应,上演“强者恒强”走势。

2)下半年受益于通胀上行预期和消费边际改善的大消费板块。近期猪肉价格呈现出上行的态势,下半年随着生猪产能去化逐渐兑现,将对猪肉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业绩窗口期关注“刚需”属性较强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板块以及政策持续发力的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板块中业绩超预期改善个股。

四、近期重要事件一览

五、风险提示

政策发力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外围扰动超预期

来源:金融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