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在江西兴国与吉安交界处,横亘一条数百里的雩山山脉,山脉的西端偏南位置的兴国杰村乡,盘踞着一座少有海拔上千米的山峰,名叫云峰嶂,当地人称之为九山岭,是兴国县的最高峰,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人烟稀少,相隔很远的地区才有山高林密的乡村,梯田层层叠叠,景色宜人,给人以古朴、宁静的美。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江南春色正浓,处处桃红柳绿,九山岭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便是当年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上将和他的家人一行,来到这里为母亲严招胜扫墓。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这是萧华第一次来到这里为母亲扫墓,距他离开家乡参加红军已经是28年了,但他并没有母亲安葬的确切位置,只是听当年与母亲一起打游击的“老苏干”(老苏区干部)的回忆,介绍,才知道母亲是因为敌人围山追捕,在枪林弹雨中她脱了阵,大家走散了,她再也没有从这雾气茫茫的大山中走出来,至于她怎样牺牲,具体牺牲在什么地方,遗体在何处,无人知晓,只是知道这座茫茫的大山深处就是母亲的安葬之地。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展开全文

萧华,为1916年出生于兴国潋江镇肖屋村,居住在萧家有祠堂里,他的父亲萧能赇、母亲严招胜都是早期参加革命工作,他的家成为兴国党组织的交通站。小小年纪的他就跟随着参加了革命,13岁就担任了少共兴国县委的书记,成了城人闹革命的头领。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后来,井冈山下来的红军,在这里轰轰烈烈闹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这里誉为“模范兴国”,还制定了土地法,举办土地革命训练班,萧华参加了培训班,组织少年先锋队,这群人后来都加入了红军队伍。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然而,1934年10月,萧华随中央红军主力大部队开始长征,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当时为了所谓的彻底根治“匪患”,叫嚣“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特别是对“匪属”那更是疯狂屠杀,那些曾经被红军惩治的“返乡团”更是为非作歹,一时间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尸横遍野。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被定为“匪属”的萧华母亲严招胜,只好将4岁的妹妹抱给别人家做童养媳,6岁的弟弟委托村里人看管,随着区苏政府转移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当时,敌人控制了县城和交通要道,游击队隐入山高林密的乡村。兴国城区苏政府往兴国、于都两县之间的雩山山脉转移,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便于游击队与敌人周旋。西街妇女萧能河与严招胜一起参加游击战争,她们都是四十多岁的妇女,没有枪,无法与敌正面作战,只能为游击队照顾伤员和做饭。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1935年1月,雨雪纷飞,天帘低垂,由于敌人加紧“清剿”,游击队转移到了大山高深处的九山岭一带隐蔽。快要过年的时候,游击队粮食没有了,油没了、盐没了,衣衫单薄的游击队员饥寒交迫,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眼看着伤病员越来越多,怎么办?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看到这情形,严招胜自告奋勇地乔装下山去筹粮食。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征得游击队长的同意后,严招胜和队友萧能河两人,乔装打扮,挑着竹箩,摸黑下山。她们避开敌人岗哨,找一些山区单家独户的群众家里,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了两担粮食,天刚黎明就挑着粮食匆匆下山。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不料想刚来到山下,就遇到围山敌人巡逻兵。她俩一见势头不好,撒腿就往山里跑。眼看敌人越追越近,千钧一发之际,严招胜为让挑着更多粮食的战友萧能河早回游击队驻地,便果断地掩护她先走,自己则用手故意拨拉着树枝,弄得哗哗作响,把敌人引了过来,萧能河终于挑回了粮食,但所有的敌人都包围过去追严招胜方向,她却再也没能从这大山中走出来。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后来,敌人撤退之后,萧能河带着战友们在这一带的深山中满山遍野地寻找她,找呀,找呀,只见在她跑过的那弯弯的山路上,洒满了斑斑血迹,但就是没有找到她的人。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优秀的兴国儿女,为了战友、为了革命,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36岁。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这时,回九山岭为母亲扫墓的萧华上将,沿着萧能河指点的母亲引开敌人的方向这条弯弯的路上,只见山花烂漫流水潺潺,满目青山,白云悠悠,杜鹃染红的山岗田野,老游击队员告诉将军,他母亲牺牲的1935年的清明节,这一带满山杜鹃犹如燃烧着的火把,特别的鲜艳夺目。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听到这里,萧华看着眼前浸染了母亲鲜血的山野,尽管没有找到母亲牺牲的确切地址,但他觉得母亲已经化作了群山峻峰,化作了九山岭的护卫神,她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将军对着高高的山峰一声长呼:妈——。泣不成声,将军的呼唤久久回荡在山间旷野。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这一天晚上,他回到老家住宿的地方,奋笔疾书,吟诵成祭母诗一首《哭严招胜同志》诗云:辞别故乡去远征,母亲送别五里亭,儿跟毛委员去杀敌,娘在家乡干革命,红旗插到南京城,公忙勿忘寄家音,征师凯旋回兴国,山歌满道迎亲人,青松挺拔严招胜,鞠躬尽瘁为人民,凭借黑夜才狼嚎,雄居东江唱黎明,烈士忠骨埋桑梓,鲜花朵朵祭英灵。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萧华故居

原创             上将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却不知安葬地,只好在路上写诗烧纸哭祭母

次日,萧华把诗写在纸上,来到母亲引开敌人而牺牲的这条路上,燃烧祭母,在这条长长的,弯弯的山路上,至今景色分外美丽,每年杜鹃花牺牲鲜艳,当地村里人都说,寄托了萧华将军对母亲永久的怀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