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俱乐部”无益于解决全球问题

点睛

近年来,七国集团(G7)成员国就世界贸易、气候变化等议题分歧不断,在七国集团峰会上,与会各国非但不能取得共识,反而一度出现拒签联合公报等“闹剧”,使得该会议往往成为展现美欧、美加、英法等多对西方矛盾的一扇“窗口”。

为期3天的七国集团峰会,于当地时间6月28日闭幕。

不出意料,本次峰会核心议题依旧是乌克兰局势。七国集团表示,将加强对俄罗斯制裁,并为乌克兰提供必要的财政、人道主义、军事支持。

会议遭到不少人士批评,认为七国集团这一“富国俱乐部”无助于解决全球问题。欧洲多地民众游行抗议七国集团、北约双峰会,谴责西方主要工业国恶化了乌克兰局势和粮食危机,抱怨近期物价飞涨。

专家表示,七国集团虽在会议上借反俄“秀团结”,但欧美之间的分歧仍表露无遗。

内部分歧不断

七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组成。6月26日起,上述国家领导人共赴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埃尔茂宫召开七国集团峰会。

乌克兰局势是本次会议当之无愧的热点话题。6月27日,七国集团发表声明称,将向乌克兰提供28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83亿元)的援助,并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无限期支持乌克兰”。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伍慧萍分析,在近期西方国家召开的一系列首脑峰会上,如何应对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已然成为贯穿各场峰会的主导性议题。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将该议题作为展示其内部团结的工具。

伍慧萍注意到,作为本届峰会的“东道主”,德国邀请了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塞内加尔和阿根廷的领导人与会。“德国邀请的多是在俄乌冲突中立场相对中立的国家。这显示出西方欲拉拢更多国家接受其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以‘展现团结’的意图。此外,德法意罗四国领导人选择在G7峰会前集体访问乌克兰,同样意在释放民主国家团结合作的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邵峰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就乌克兰问题“站队”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但在抵制俄罗斯的具体动作上,各国之间仍存在“温差”,这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也有体现。

会议期间,美国曾提出希望七国集团能联手限制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但各方最终未能就此达成一致。

6月26日,英国、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同意将禁止从俄罗斯进口黄金。但在随后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各国未能就此达成共识。

邵峰指出,在七国集团中,美国是从俄乌冲突中获利最大的一方,其他成员国则未必能从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中获利。例如,德法等欧盟国家在冲突爆发后,正面临着严重的难民问题,若继续对乌克兰实施援助,也会加剧财政包袱。出于舆论压力,这些国家表面上不得不继续跟随美国表态,暗地里对美国的做法其实颇有怨言。

美国“底牌”渐少

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遭到了不少批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七国集团目前只代表10%的世界人口,如果不与广大的国际社会开展合作,这一“富国俱乐部”将无助于解决全球问题。还有人士表示,七国集团能否真的兑现承诺尚待观察。

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德国首都柏林、慕尼黑和会议举办地加米施-帕滕基均出现抗议活动。在慕尼黑市区,数十名学生举着写有“醒醒吧!G7”的讽刺漫画海报,抗议者说,七国集团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解决全球饥饿等问题上行动乏力。

邵峰认为,美国依旧主导着本届七国集团峰会的主题,这使得乌克兰问题成为会议焦点。美国不断在会议上就乌克兰等问题借题发挥,将“民主价值观”作为团结盟友、针对俄罗斯等国的抓手。而各国就气候环境等议题进行讨论时,则明显缺乏紧迫性。

邵峰表示,美国将其定义的“民主”作为号召盟友的旗号,以划分阵营和搞“小圈子”作为制衡俄罗斯、搞大国竞争的主要工具。这实际上显示出在美国经济愈发不乐观、国际威望也相对下降的背景下,其手上可打的“底牌”也越来越少。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泠汐

策划:彭奕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