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硐——奇洞?一起探寻曲硐名字背后的故事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境内,有一颗各民族在古道上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明珠——曲硐古镇,曲硐2012年入选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曲硐——奇洞?一起探寻曲硐名字背后的故事

曲硐历史文化悠久、地热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记者一行自踏入这个美丽的村落,就从村里老人的讲述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曲硐名字的由来。

曲硐,古称奇洞、石洞,以小狮山古老神奇的岩洞得名,地方史籍中多有记载。如今在曲硐村小狮山北麓,这个古老神秘的岩洞被封口保存,立碑保护。

据介绍,奇洞形成于小狮山远古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南北迂回贯通,纵横交错,洞口开阔,洞内狭窄。人走数米之后便无法前行,深不见底,出不见口,神秘莫测。地质勘探部门多次测设,没有得出确切结论。

大保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施工队在狮山顶掘土时,偶然发现一个木料环拱的纵向石洞,因洞内无法深入探寻,后来洞口被封存,安置玻璃板面,配置灯光,建置四方木栏,并在洞口之上建有凉亭,以便进行有效保护和提供游人观赏,这个文化遗址被定名为“小狮山竖井文化遗址”。

当时在洞口不远处,发现有大量陶片和光滑的石斧、石锤等劳动工具,经省级文物部门鉴定,为新石器时期的遗物,这个文化遗址被定名为“小狮山西文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与“新光遗址”为同一个文化时期。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的远古时期,曲硐就有人类居住。

曲硐民间还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据传有一狗一猫嬉戏追尾入洞,人们常说狗有七条命,猫有九条命,狗入洞跑不通,也不知去向,而猫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出洞,故得“奇洞”之名。

“奇洞”曲折绵长,迂回辗转,故又有“曲洞”之称,且“洞”与“硐”音同意近,“曲洞”逐渐被称为“曲硐”。对于曲硐名字的由来,无论从地理,或从字音字义,还是从历史传说的角度,都有着的详细地分析记录,体现着曲硐人民一直以来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地名不仅是一个指代空间方位的地理符号,还是承载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和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地名文化资源,挖掘地名文化内涵,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通过对曲硐名字由来等曲硐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既展现了曲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激励后人,在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永平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朱祥周说。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吴鸿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