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但整改之路还很长

6月12日,知网发布消息,正式开启个人查重服务。收费标准是1.5元/千字,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免费查3次。

个人查重,曾是知网备受诟病的问题。过去知网查重服务只对机构开放,再由学校给予学生一次或几次不等的查重机会。这种有限的机会,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只好求助各种地下渠道,想方设法查重。

这种模式不仅花费不小,还容易上当受骗。而机构的查重服务,还被曝光有内部人员拿来转卖牟利的情况。可以说,曾经的查重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毕业前的“大山”,学生们的吐槽、抱怨由来已久。

现在开放个人查重了,虽然不免费,但起码提供了一个正规的渠道。根据知网的说法,个人查重“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这或许能减轻点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从现有信息看,这多少算是一个进步。

当然,也有学生说这会儿本届毕业生早都答辩完了,知网少了点诚意。这倒不必太求全责备,有改进终归是值得鼓励的。

不过,知网被指摘的问题,远不止查重这一个。知网遭受批评,重要原因是因为数据库收费过高、连年涨价,连中科院都表示买不起了,只能弃用。在网上一检索,因收费贵弃用的高校和单位可谓比比皆是。

而且,知网的版权收益问题,眼下也悬而未决。哪怕赵德馨教授等知名人士起诉知网胜诉了,但问题还在。论文作者的劳动成果,平台用来牟利,作者自己不仅毫无收益,还要付费下载。这个现实悖论让人觉得荒诞。除了一事一议、挨个起诉之外,知网如何从平台层面理顺逻辑、从制度上化解矛盾,全社会还在盯着。

换句话说,知网的问题很多,开放个人查重只是其中一小步。这一小步应该鼓励,也会在未来的具体使用中迎来各种社会评价,但知网应该明白,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说一千道一万,所有现实都指向一个对知网最致命的“元问题”:如何在取得市场头部地位之后,保持知识平台的公益属性,而非肆意妄为?

知网被指责的收费、傲慢、霸道等等,其实都是垄断之下的衍生议题。目前知网已经拥有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知网收纳6000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99%,在高校市场的占有率近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如何在这个状况下,还能坚持公益,兑现知识共享的平台初衷,克制滥用垄断地位的冲动,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解决方案只能回到反垄断的大框架里。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也表明了知网问题的“规格”。知网的问题不会再停留在舆论口诛笔伐的层次,必须纳入社会治理的视野,将之作为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市场完善。

个人查重在相关部门调查不到一个月即发布,多少让人们对后续进展抱了一些期待。客观来说,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盈利和公益的平衡,理想化期待与现实可行性的妥协,并不是很容易。但知网的问题如果解决好,无疑为处理类似问题打了个样,对国内学术市场、知识空间的良性发展来说可谓善莫大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