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未来当然很复杂,未来当然很艰难,但是希望是所有人一起来扛这个复杂和艰难,比如待遇高的降下来,可不可以?

作者:李捷(抱朴财经评论员)

这年头,教授稍不注意,在公共场合发言就容易挨骂。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日前接受媒体系列访谈,他认为,中国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男性与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6岁,而平均预期寿命是78.2岁,未来还会不断提高。这意味着退休以后,还有将近30年时间领取养老金,目前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难以长期维持。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这当然就捅了马蜂窝,完全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上去了:怎么,嫌我退得太早?还嫌我死得太迟?

所以,彭教授不挨骂是不可能的。

彭希哲还表示,推行延迟退休制度,不会大量挤占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因为这两个群体几乎在完全不同的市场就业。他建议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有条件的行业或地区可以先行,逐渐把退休作为个人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强制的制度安排。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展开全文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彭教授的意思我没看明白:难道老人能干的活,年轻人干不了?灵活退休制度?你们又要玩什么花活?

01 他们薅的羊毛来自于普通民众

我们当然知道彭教授只是一只气球,先出来试试风向,但这个气球的话术实在不够高明,过于赤裸裸。

目前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难以长期维持”是事实,但要注意,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原因真的只是因为国人退休太早?这只是原因之一。

我认为至少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养老金制度提升公平性的空间非常大。

第二,人口出生率下行太快,快到让人懵圈,等于说为社保买单的人越来越少。

第一财经在2023年4月12日的一篇专栏文章《我国养老金问题如何缓解》中曾提到:

我国养老金体制由三大支柱构成, 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1年累计结余6.4万亿,占45.8%; 第二支柱是由企事业单位发起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总共4.4万亿,占31.5%; 第三支柱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只有1600多亿,占1.2%。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视为第一支柱的补充(21.5%),合计第一支柱占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的三分之二。

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有基本养老保险,所以来谈谈这个。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据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后迅速下降,至2035年全部耗尽。

据说这是谣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9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一方面是复旦教授说你们退休太早,活得太长。

另一方面是人社部发誓说“我有信心,我有钱”,到底该信谁?你懂的。

养老金的缺口来自于哪里?我认为一个巨大的缺口是来自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制度设计。

2015年已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总的原则实际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对这两点我个人认为并无不妥,老同志要敬着,何况他们是一个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少,为了改革,付出这些成本是应该的,出生于1954年的彭教授就属于此列。

至于新人,基本是和城镇职工差不太多,大家也认了。

可能有点争议的是中人。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方法,避免引起队伍的波动。

但确实也存在一个问题,改革前他们没有缴费,但现在视同缴费,这其实是个窟窿,这个窟窿由大家一起来填。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而且“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也就是说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包括教授们)退休金是可以相对比较高的。

教授们以及不少人薅的羊毛来自于普通民众,尤其是企业工人们的缴费。

这真的合适?

没错,养老金是紧张了,我也认为推迟退休是办法之一,可是办法之二难道不是让缴费比较少的人群稍微降一点退休待遇吗?当然,这只是我从常识和逻辑出发提的一个建议。

为什么工人退休可以长期拿低退休金,教授就不可以?理由是什么?

02 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

再说说人口的事儿。

说实话,每年新生儿的数量下降太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这是自1950年以来的首次,年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大关。

今年呢?有点不敢想。会不会跌破800万?等统计局的数据吧。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图源:中经数据

中国的人口数量、年龄以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分布,即老龄人口少,儿童、年轻人多。

现在已经逐渐变成倒金字塔分布,即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儿童越来越少。

影响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是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低于全年1041万的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减少85万人。

负增长,怎么办?

游戏要想玩下去,必须让年轻人心甘情愿结婚、生孩子。

但是年轻人压力大,即使985毕业也不好找工作,唯一靠谱的出路似乎是考编,考上之后正好遭遇减薪,没考上的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那么,他们到底是生还是不生?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他的收入在同辈中还可以,年薪20多万,但是他告诉我:“我五个朋友中有四个不想生孩子,剩下那个是他父母逼迫他们两口子生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时候,动物会开启自我保护机制,就是不生或者少生后代,先保证自己活下去。

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走市场经济道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发放足够丰富的福利,或许有可能。

03 追求公平与透明是最好方向

彭希哲说老年人推行延迟退休制度,不会大量挤占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因为这两个群体几乎在完全不同的市场就业。

这绝对是胡说。

应该说那些舒舒服服呆在空调房拿着高薪的老年人确实不想那么早退休,因为他们一旦退休了也确实干不了开网约车、送外卖的活,或者说他们除了混吃混喝,啥也干不了。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他们那个岗位多好啊,比如彭教授,有人捧着,有人敬着,还有媒体记者一圈围着,镁光灯打在脸上,甜蜜留在心里,讲课费、出席费直接打到卡里。

在这样的岗位上谁想退休?这岗位的人退休了,中年教授们真的就干不了?呵呵。

彭教授建议采取灵活的退休制度,有条件的行业或地区可以先行,逐渐把退休作为个人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强制的制度安排。

这一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资本家们早就想到了:

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22日公布的2023年老年人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延迟退休和继续雇用等制度的引进,允许员工根据意愿工作至70岁的日本企业已占所有企业的29.7%,与上年相比上升1.8个百分点。

工作到70岁,还有劲吗?国人告别地球的平均年龄是78.2岁,要是按这个模式,也就是只领8年退休金,或者领着低退休金拼命干活到70岁。

假如复旦教授退休金和工人一样,爽吗?

有些人确实很爽,有些人何其歹毒!

彭教授出生于1954年,他属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老人”,待遇挺好,他已经“上岸”。

假如复旦教授的退休金和工人一样,尤其是彭教授的退休金和工人一样,他还会做这样的发言吗?

未来当然很复杂,未来当然很艰难,但是希望是所有人一起来扛这个复杂和艰难,比如待遇高的降一点,可不可以?

好话说尽,实在的事也要做多一点。

在一个信息通达的社会,要想实现长期的稳定,不懈追求公平与透明是一个最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