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为何成了 冬天里的一把火

马拉松为何成了

冬天里的一把

本报记者 吴鹏

史上最冷杭马没能浇灭跑马者的勇气和观马者的热情,1037人破3,国内选手包揽男女冠军,在2023年中国大型马拉松赛事中跻身前四。

杭马也不是今年浙江最后一场城市马拉松比赛,2023年的最后一天,宁波马拉松将准时鸣枪。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除了非洲朋友错失一次收割奖牌奖金的机会,其他没受什么影响。

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抵挡人民群众跑马的激情和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办马的热情。

跑马是一种大众刚需。

北京奥运会之后,运动使人快乐、运动让人健康的理念逐渐普及,低门槛、高回报的跑步,成为普通人的首选。

绝大多数运动对年龄、身体和财力有一定门槛,刚进入奥运会的攀岩、街舞、小轮车、冲浪、橄榄球是年轻人的爱,对中年人不那么友好。

足球、篮球爱好者上了岁数会力不从心,养生球不过瘾,组局没那么容易,落实场地有时也是个难题。

骑车、划船、滑雪、登山之类,既要有器材又要有场地,可以偶一为之,定期操练就不太便捷。

只有跑步没有年龄、财力、体力歧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起步。

跑步的主力军是中年人,马拉松大军的中流砥柱也是30岁到60岁的中年人。

跑步是中年人对抗岁月的最后倔强,是人到中年下的一盘大棋。人到中年爱上跑步,像老房子着火一样,会一发不可收拾。

跑步是对自己、家庭的健康投资,回报很快、收益很高。对付三高,医生和健身教练不约而同开出的药方就是跑步。

我们身边不乏健身白丁,从体育场溜圈开始,跑着跑着会上瘾,冲出家门,打卡全国,甚至以朝圣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为荣。

跑步是一种修行。有人苦修,有人清修,开始时跑者是独居动物。

从跑步到跑马,是很多人的必由之路,它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高级阶段,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

跑到一定距离和年份,苦修的跑者就从独居动物进阶为群居动物,去摇号抢名额,加入成千上万人的狂欢中。独乐乐毕竟不如众乐乐。

展开全文

瑟瑟寒风中的杭马队伍里,有推着轮椅跟脑瘫儿子第八次完赛的慈父,有63岁开始跑步、发现自己运动天赋,这次踢着足球完成全马的七旬老汉。

42.195公里的旅程,有无尽的爱,是不灭的梦。不知不觉中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他们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杭马那天,我在杨公堤的隐秀桥,本来是为朋友助威,结果跟超过一百名跑者击掌。

有个化着浓妆身穿华服的美女朝观众大喊道:天冷,多替我们加油啊。

近距离接触马拉松队伍,会理解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热,冬天里都能燃起一把火。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连续三年的调查发现,跑步的大众参与度2021年超过羽毛球和健走位列第一,今年仍居第一,在受访大众中参与度超过60%。

办马是城市的刚需。

很少有哪个城市能抵挡办马拉松赛的冲动,马拉松赛从北上广深杭辐射到县城甚至村镇,大城市办一场觉得不过瘾,还有翻桌加餐的。

国际田联对马拉松赛认证,分白金标,金标,精英标,标牌四档,跟米其林给餐厅标星号一样。

今年全世界的马拉松赛,有257场得到认证授牌,规格最高的15场白金标赛事,上海和厦门榜上有名。

中国有64场马拉松赛得到国际田联授牌,世界第一,遥遥领先。除了两场白金标,还有12场金标,19场精英标,31场标牌。

退而求其次,在中国田径协会备案的有367场。没有得到国际田联认证和中国田协报备的,有近两千场。

通俗点讲,没有认证的属于野生马拉松,800人以上规模,10公里以上距离都在此列。

说它们野生,不是调侃,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中国田协没派人来丈量线路,国家体育总局或中国田径协会不是主办或指导单位,但绝大多数比赛都是官办的,不管在省会城市还是村镇。

今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有25个城市的马拉松得到国际田联的认证,南京、北京和上海举办了3场国际田联认证比赛,并列世界第一。

马拉松人口美国第一,马拉松赛事我们第一,而达成这个成就,我们只花了9年时间。2010年的北京马拉松,还需要广泛发动,才能凑足人数。

2014年体育总局放开办赛审批权,各地办马拉松比赛的热情如火山喷发。我们用9年时间,走完了美国50年走过的路。

马拉松是城市的名片,是形象宣传片,是流动的风景——热烈的体育景观。

跑马的队伍,看跑马的观众,和城市的景观,一起勾勒出的图案就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