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导 读

本周迎来2023年双12大促物流高峰。据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据预测,今年中国快件量预计将达1300亿件,其中,约8%产生于大学校园,即108亿件。

与高校快件量的高速增幅不够匹配的,是大学校园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部分校园封闭快递无法进入、大量快递无处安放、缺乏统一有效的配送模式与安全监管等问题比比皆是。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展开全文

11月14日梆子井学生公寓外菜鸟驿站失火/来自北京交通广播官方微博

“之前失火的废墟已经被清理干净了,这个驿站是这两天恢复的。”12月13日下午3点左右,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在中国传媒大学梆子井学生公寓北侧的停车场内,露天摆放着几排码满快递的货架,部分大件快递堆放在雪地里,用简易的彩条布遮盖,上面已经覆上了一层雪。不时有学生前来这个菜鸟驿站自助取件。这个驿站在11月14日发生了火灾,当时的快递几乎全部被烧毁。一位传媒大学的学生说,因为学校距离较远,一般会把快递寄到宿舍的地址,失火前这个驿站有顶棚,现在担心的隐患就是怕有危险的包裹或者存放不当。

另一位学生则感觉现在这样简易的驿站太草率了,拿取快件也不便,货架标得不是特别明确,找的时候比较麻烦,空间也比较小。她希望此后可以在附近重建一个更完善的驿站,方便住在梆子井宿舍的同学拿取。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12月13日梆子井学生公寓外的菜鸟驿站/记者拍摄

在驿站的两台自助扫码出库仪上贴着“停车场内管理通知”,写明因失火事故,“除以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未到期的快递驿站车辆外,其他快递车辆不能再随意进出停车场内停放。请您及时变更快递收取地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延误。”记者了解到,这一菜鸟驿站并未设置在校园范围内。对于这家驿站此后将何去何从,记者咨询了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部门、菜鸟、驿站所在的朝阳区三间房属地等,都未得到明确答复。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出库仪上贴着“停车场内管理通知”/记者拍摄

在停车场外,停着顺丰、德邦等快递车辆,快递小哥们正在雪中等待学生们前来寄取快递。德邦快递小哥说,附近没有快递柜,只能到了后打电话联系学生,然后在门口等他们出来。如果遇到学生取不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放在公寓楼门口的货架上,但是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就不太方便了,或者有的学生因为担心货品丢失不愿意让他们放在货架上,他们就只能拉回去改时间,再重新派送。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梆子井学生公寓外多家快递公司快递员正在收派件/记者拍摄

在京通快速以北的中国传媒大学中蓝大学生公寓,院内搭建了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帐篷,设置了菜鸟驿站。一位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说,除了京东和顺丰,其他快递公司的快递都可以在这个驿站拿取。此外,学校里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也设有快递驿站,如果有快递到了会收到信息,之后去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驿站自助找到快递,扫身份码出库就行了。她说,驿站自助取件比较方便,一般两三分钟就可以拿到,人多的时候最长需要10分钟,只要不是一两周不拿堆积很久的快件,一般都会被放置在比较显眼的位置。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中国传媒大学中蓝大学生公寓内搭建的驿站/记者拍摄

一位负责中国传媒大学快递收派的网点负责人透露,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快递驿站约有1000平米左右,各快递公司在这里租赁货架。由学校来管理这个驿站的消防、安全设施,梆子井发生火灾后,就更加规范了,线路老化的换了线路,灯管全部换成防爆灯,按消防等级进行配置。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感到校园的派送难度相对较大,有的学生快件到了会及时来取,但也有部分学生特别不积极。比如学生在上课或者有其他事情,快递员经常无法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有些快件要在驿站搁置7~8天。还有的学生离校外出做课外的活动,甚至半个月不能取件,导致积压的货是较多,只能设置专门放置积压快件的地方。他算了算,中国传媒大学校内加上中蓝大学生公寓所有快递公司的快件日均大约在1万件以上,如果学生10天不能来拿的话,如果遇到双12或者双11的时候,可能会累积将近10万件快递积压在驿站。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梆子井公寓学生正在自助取件/记者拍摄

北京圆通网管副总经理汪浩表示,除了大促期间,高校物流压力最大的时间段还有开学季和毕业季,“货到了,人还没到校”的情况较为普遍。以今年秋季开学季为例,物流高峰期出现在8月15日到30日期间,北京圆通的高校快件量占比从平时的8%提升到10~12%,按照北京圆通日均快件量180万件计算,每天约有20万件快递寄往各大高校,由于收件人还未到校,部分货品无法及时投递,造成大批快件的积压。

汪浩说,现在学校内能给快递服务的空间大都不够,容易导致爆仓或是出现大面积的积压。还有一部分学校快递进不去,只能在学校门口安排专人摆摊设立代收点,根据学生上下课的时间通知他们出来取快递。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快递服务点位,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快递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市容市貌、快递的服务都是不好的展示。如果学生不及时提取快递,还容易造成快递包裹的积压,如果再遇到下雨、下雪这类恶劣天气,一旦积压出现以后就容易发生丢件、包裹破损等等问题。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快递快递收发区域/记者拍摄

部分学校虽设有快递柜,但由于格口数量与快递数量相差较大,仍易造成快件无处安放的情况。

在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旁的一个小门内,设立了两排快递柜,约有200多个格口,旁边还有三四个货架棚,按快递公司分类放着一些体积较大或长时间未取的快递。

负责这一区域的圆通业务员夏东海正在往快递柜里投件。他说,学校对快递员进出有时间限制,早上是9:30~11:30,下午是2:00~4:00或5:00,就得赶着先送学校的快件,如果不早过来的话很可能就没有可用的快递柜了,当天这个学校的快件就送不出去了。在双11期间,仅圆通一家快递公司在这个学校一天就有两三百个快件,每天只能第一个赶到这里投递,因为第二个赶到的时候快递柜就不够用了,只能码在地上,给学生打电话让他们来取。有的学生上课接不到电话,就只能放在外面的货架上。

前来取件的研三学生小秦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如果遇到现在北京这种下雪天,快递放在外面的货架上其实是不太方便的,此前有一次因为下大雨,她和同学们的快递都泡了。如果遇到开学季或者双11、双12这些物流高峰期,这里会堆积很多快件,需要先找到相应的快递公司,再从一地的快递堆中找到自己的快递,需要找很久。她希望校内可以建设一个快递驿站,方便学生寄递快件。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圆通业务员夏东海正在往快递柜里投件/记者拍摄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望京校区,学生们收取快递的点位设在校门口,也是类似“快递柜+货架”的设置,约有600多个快递格口。大一学生小张说,因为买快递比较多,一般会攒上两三个快递一起取,在架子上找快递挺麻烦的。此前取件不便的时候,曾花钱请人跑腿有时候学校快件量比较大还会出现几大袋快递堆积的情况,他希望校内可以有收取快件的地方。

圆通速递北京朝阳区广顺分公司总经理尚晓东的辖区内共有5所大学,学生过万人,日均快件量过千件。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他们与学校、街道沟通,希望在学校里边建设这种服务性的驿站。目前片区里中央美院已建设好了驿站,其他的这些学校正在谈。其他的学校目前都不让快递进校,基本上都是装了快递柜,但是快递柜的数量也不够用,再加上现在快递的尺寸偏大,有一些快递没有办法投到里边,就只能放在快递柜旁边的货架上。因为做不到快递员派送的时候给同学打电话,同学就能接到,所以配送困难还是比较大。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望京校区)快递收发区域/记者拍摄

有数据显示,北京有本专科院校92所,另有30所高职高专等其他类型高校,高校数量位列全国前茅,也是全国高校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一位负责北京地区高校快递业务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高校快递业务量占总快递量约8%,但仅有50%左右的高校在校内设有专门的快递服务中心,另一半则只能在校外投递快递柜或“摆摊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雨蓉指出,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面临不少困境,存在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服务流程和专业监管等问题。

第一,快递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的便捷性,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但这种服务的方式和校园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现在很多校园实行封闭管理,或者是对进出校园的人员有限制。第二,因为校园本身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区,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对快递、外卖这种服务形式依赖性更强,就造成了校园这个区域快递的需求量较大,但是校园的快递相关设备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数量供给不够,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第三,快递设施专业性不强,特别像场地方面,很多使用一些临时场地或是临时搭建的设施,造成了环境差强人意,脏乱差,安全性也有一定的隐患,比如一些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快递的丢失、污损,也容易给学生的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另外,还会造成了一些环保问题,比如废旧的包装、填充物的废弃,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望京校区)快递收发区域/记者拍摄

此外,由于校园快递缺乏规范化管理,并无相关行业标准及完善的管理办法,加之校园快递的经营涉及到快递企业、院校等多方参与,因此在校园快递业务的对接及合作方面很难达成共识。同时,校方对校园快递主管部门划分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在日常经营中容易存在管理盲区,甚至存在无人监管的状况。不少校园并未有效实施集中统一的配送模式。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刘丙涛说,在消防安全监管方面也存在难度。比如,有些高校内部因为场地的限制,使用简易的空间当驿站,消防部门会要求学校做到专人看护,禁止这些驿站内快递占用消防车和通道。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消防安全隐患,比如说有些快递点,存在私搭乱接电线、可燃物没有及时清理、电动车充电箱周围堆放了可燃物等情况,消防部门也会当场要求整改。此前,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大兴区各职能部门,组织快递负责人召开了培训会,也对他们进行约谈,要求全员开展消防技能实操实训的培训,要求每人都达标。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梆子井公寓外的菜鸟驿站露天货架上的电线/记者拍摄

高校探索“快递柜+驿站”模式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中央美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南区)/记者拍摄

在“安全重于一切”的现实下,“拒绝入内”成了许多学校管理成本最低的一种选择。如何在学校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快递投送模式?调查中,记者发现也有部分高校正在探索完善校园快递服务。

在中央美术学院,南区和北区分别设有一个快递服务驿站。驿站外有成排的快递柜,部分大型包裹则放置在驿站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看管和协助收派。驿站内外都放置了多组灭火器,并安装了摄像头。中央美术学院研二学生小李感觉取快递挺方便的,住在南区的她可以在南区的驿站取快件,北区也有属于北区的快递柜和驿站。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中央美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南区)内配置灭火器、摄像头/记者拍摄

中央美术学院妈妈驿站位于学校北区,负责人刘晓锋介绍,目前驿站的快递柜有475个格口,驿站内还有足够容纳300多件快递的货架,能够满足物流高峰期的收派件服务。他说,过去收派件只能在学校门口人行便道上摆摊,不安全,还容易丢件,在马路边上也影响行人走路。现在搬到校内,有快递柜也有货架,方便多了。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工业大学主校区快递柜/记者拍摄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工作人员正在快递柜处清理超时未取的包裹/记者拍摄

在北京工业大学主校区游泳馆西侧和北侧安装了多排快递柜,有约3000个格口,校园快递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快递柜处清理超时未取的包裹,超过两三天的包裹会放入驿站货架,提高快递柜的使用效率。旁边有专供拆解包裹、丢弃快递包装的区域。不远处一个简易房内是京东快递小蜜蜂驿站,北边是一个约百平米的简易棚,存放了部分包裹,现场工作人员说,遇到双11、双12物流高峰期,这里就是临时存放区域。东侧的楼内则设有校园快递服务站,集合了中国邮政、韵达、丹鸟、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有专人协助收派。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快递服务站/记者拍摄

一位来取件的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说,收到短信通知后就过来取,如果是放在快递柜里的话随时都可以来取,全天24小时都行,如果放在在驿站里的话,遇到取件高峰可能需要排队,但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工作人员帮忙取件的效率比较高,最长也能在10分钟之内取到件,收取快递的方式比较灵活。另一位学生则说,因为设置专门的拆包裹和丢弃快递包装的区域,有一些能拆的包装就可以现场拆开了,把箱子丢在回收箱内,取出东西放到包里带走,十分方便。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正在拆包裹/记者拍摄

解锁智能化、无人化设备

智能化无人配送设备也正在尝试落地高校。今年11月开始,北京顺丰在中国人民大学投入了无人车派送。北京顺丰校园业务负责人孙小波说,根据提前调查踏勘,对无人车在校园内行进的路线进行了规划,在人大校内设置了6个停靠点,学生的顺丰快件到了以后,他可以选择无人车派送,可以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停靠点位,以及自己方便的时间取件,无人车会按时按点送到,快到了的时候自动给他打电话,寄件也是一样。这个无人车相当于一个移动的丰巢快递柜,学生们就不用再跑到快递服务中心去取件了。无人车稳定投放后,单日派件量约为150件。

下一步,北京顺丰还将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投入无人车配送服务。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顺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无人车/北京顺丰供图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无人化物流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配送,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优化了校园物流管理流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雨蓉认为,首先,快递企业需要创新服务,来适应校园快递服务的需求,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就把围墙拆掉,设立一些能够两边开门的快递柜,快递员从校园外可以投放或收取快件,学生从校园内通过扫码可以在另一边把柜门打开。包括一些新型设施可以投入校园。第二,要加大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无人快递车、无人机。第三,改善校园管理,在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与快递的服务对接,搭建可以让各方共同参与的平台,比如,可以组织有勤工俭学需求的学生来衔接快递和校园内学生之间的关系,代收代发快件。

多方联动

建立校园快递标准化配送体系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工业大学内,工作人员正在卸快递/记者拍摄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认为,所有的大学的都应该允许快递送到校园指定的地方,给他们一个绿色的通道,在指定的路线指定的地方来进行作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服务,快递公司和学校两方面都应当进行协作,用协议的方式来规范双方的行为。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建议,通过多方联动,共同推进校园快递标准化配送体系的建立。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把快递柜设置在校内,校方也需要积极挖潜校内资源和空间,通过“集中+分散”相结合的供给快递柜、快递驿站的服务。在快递入校的路线和时间上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开与学生的上下学行进的路线发生冲突的空间,设置相应的标志标识牌,快递车身贴上提醒标志,甚至通过车内一些发声、发光的方式,来提醒来往的学生,保障校内交通安全。高校的主管部门、行业的主管部门都有必要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制定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如何破局?

北京工业大学内学生正在取件/记者拍摄

每所高校也存在差异化的校园情况,在标准化基础上,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细化校园快递终端运营模式,整合各快递企业资源,打造各高校主导下的“终端统一”配送体系,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合理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不断推动高校校园快递的规范化运营,为高校师生带来更优质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朱艳婷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