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为何不被资本市场认可?

李宁为何不被资本市场认可?

李宁斥巨资在香港买楼,拟发展香港业务及国际市场,却遭二级市场抛售。

文/每日财报 楚风

一则买楼消息冲击李宁的二级市场。李宁12月10日披露公告显示,公司拟斥资22.08亿港元收购一栋物业资产,并将物业的一部分用作公司在香港的总部,从而发掘香港业务的潜力及拓展国际业务。该消息发布后,11日李宁股价大跌逾14%,创年内新低,当日市值为480亿港元。

为了提振士气,12日李宁公司马不停蹄地披露了高达22亿港元的回购计划,但很遗憾市场并不买账,股价仍然震荡下行。

《每日财报》注意到,今年以来,李宁股价已不是首次大跌。10月26日,李宁股价曾重挫逾20%,背后是第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李宁整个平台零售流水只有单位数增长,电商渠道甚至出现单位数下降。

今年上半年,李宁业绩“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下滑3.11%,相比同样在港股上市的安踏和特步,同期净利润反而取得双位数增长,且毛利率增长幅度大于李宁。

斥巨资买楼却遭股价大跌

根据李宁在港股发布的公告,公司与卖方签订买卖协议,拟收购目标公司全部股权,总涉及资金为22.8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32亿元)。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成为李宁的全资附属公司,财务业绩也纳入合并报表中。

目标公司主要从事物业投资,旗下物业是一栋楼宇,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尺及总建筑面积约144000平方尺,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李宁在公告中称,建议将物业的一部分用作公司在香港的总部。

李宁认为,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拓展公司在香港的业务运营将有助于拓展其国际业务,因而具有重要策略意义。由于香港为全球少数的国际城市,且凭借其作为商业枢纽的悠久声誉,公司可加强其与不同国家的联系,并探索各种国际商机。

不过目标公司属于亏损资产。2021年及2022年,目标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3513万港元和4955万港元,除税后亏损分别为1677万港元和8036万港元,年末净资产分别为28.13亿港元和27.33亿港元。截至今年12月5日,相关物业的评估价值为24.60亿港元。

展开全文

由此可见,物业的估值正持续下跌,其背后是香港楼市持续疲软。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12月4日当周,衡量香港楼市景气度的美联楼价指数连续16周下跌,创逾六年半新低。

该消息发布后,12月11日,李宁的港股二级市场迎来巨震,盘中股价一度跌逾15%,收盘股价下跌14.29%,跌至年内新低。自此,今年以来李宁股价累计跌幅达到超过70%;若从年内最高点计算,李宁股价最大跌幅达到78%。

12月12日,李宁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准购回不超过263602958股股份,及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有关议案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根据股份回购计划,拟动用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回购股份。当日,李宁股价反弹,收盘上涨5.25%。

业绩增幅不及预期弱于同行

今年以来,李宁已不是首次遭遇股价大跌,10月26日股价重挫20.70%,创近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背后是公司业绩不及预期。10月25日,李宁披露第三季度运营情况显示,公司销售不及去年同期,电商渠道下滑尤为明显。

具体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李宁销售点(不含李宁YOUNG)在整个平台的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单位数增长。线下渠道(含零售批发)录得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接经营)录得20%-30%低段增长,批发(特许经营)获得低单位数增长;电商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在同店销售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李宁销售点(不含李宁YOUNG)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录得中单位数下降。对比去年同期,其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录得高单位数增长。

据方正证券研报,李宁收入表现不及预期,其中电商渠道主要因为线上平台客流大幅下滑,占收入缺口40%+;批发业务主要因为前置性减少发货及减轻经销商库存压力,占收入缺口20%+。

此外,据多家券商研报,由于市场销售不佳,李宁的经销商业绩压力大,库存积货严重,导致部分经销商低价倾销商品,渠道串货问题频发。

今年上半年,李宁业绩录得“增收不增利”,其中营收同比增长12.98%,净利润同比下滑3.11%。反观同样在港股上市的安踏体育和特步国际,前者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17%和32.33%,后者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76%和12.70%。

李宁为何不被资本市场认可?

不仅如此,李宁毛利率增幅也落后于同行。今年中期,李宁毛利率为48.78%,较去年末增加0.40pct;安踏体育毛利率为63.27%,较去年末增加3.03pct;特步国际毛利率为42.88%,较去年末增加1.96pct。相较去年同期,三家公司中唯有李宁的毛利率减少。

“国潮”遇阻欲发力海外

早在2018年,李宁旗下品牌“中国李宁”在海外时装秀中登场,成为中国第一个现身纽约时装秀的运动品牌,一时风光无两,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在国内市场掀起“国潮风”。2021年“新疆棉”事件后,国货更受到消费者认可,李宁又迎来高光时刻。

靠着“国潮”故事,李宁发力高端,不断提高产品价格,吃到市场红利。不过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走弱,“国潮”故事也难讲,李宁遭遇库存危机。从2022年开始,李宁就开启大规模的降价潮,不定期打折促销降库存。

今年中期,李宁毛利率不佳,背后就是打折促销。李宁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促进消费,增加了在线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力度;毛利率较高的直面消费者渠道收入占比同比略有下降,存货拨备计提较去年同期增加。

财报显示,李宁存货金额大幅增加,主要是从2021年开始。2020年末,其存货为13.46亿元,到2021年末存货达到17.73亿元,2022年末存货增至24.28亿元,今年中期存货为21.20亿元。

面对国内市场增长减速,李宁也在发展海外市场。李宁斥巨资在香港买楼,也是为了扩展海外市场。李宁在公告中称,收购物业作为公司在香港的总部,展现了公司对香港的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并标志着其落实执行加强国际业务发展的计划。

目前李宁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大陆。据今年中报显示,李宁在中国市场合计销售收入占比达到97.93%,其他地区销售收入占比仅为2.07%。

此前,李宁家族的海外市场扩展主要交给“非凡领越”。非凡领越是李宁的兄弟公司,通过对外收购来实现扩张,旗下国际品牌有堡狮龙、Amedeo Testoni、Clarks等。今年6月份,非凡领越正式登陆港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