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药业数千万“拜访费”曝光,研发费用骤减,擦亮眼睛小心坑


长风药业数千万“拜访费”曝光,研发费用骤减,擦亮眼睛小心坑

又一家割韭菜的IPO企业要来了。

根据上交所的消息,长风药业IPO已获受理,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长风药业计划募资15亿元,用于新建生产生产吸入制剂等项目、药物研发项目和吸入智计研发实验室建设项目等。

乍一看,似乎没毛病,但是,这家公司存在严重借IPO割韭菜的嫌疑。且听一一道来。

第一,长风药业营收激增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

2020年-2022年,长风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485.88万元、4198.57万元和3.49亿元。表面上看,公司销售收入呈指数级增长,但真实原因是因为公司基数小,且其核心产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2021年获批上市并纳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短期内迅速放量。

但是,集采是一把双刃剑。

纳入集采后虽然可以带来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但集采意味着降价,再加上采购周期原则上只有三年,期满后需要重新竞标,竞标价格可能大幅下降。

长风药业数千万“拜访费”曝光,研发费用骤减,擦亮眼睛小心坑

展开全文

什么意思呢?

往近的说,集采可能造成公司空有销售收入,但没有净利润;往远的说,一旦集采期满后,如果不能续签的话,那么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能瞬间骤减。

注意,这种担忧绝不是空穴来风。

据介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属于仿制药,原研药为阿斯利康的“普米克令舒”。目前,国内共有5家企业持有生产批文,2021年6月,除了阿斯利康之外,其余四家企业全部入围全国药品集采范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了上述5家之外,天津金耀、河北仁合益康、福瑞喜、南京力成等5家企业都在申报上市阶段,另外还有6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可想而知,潜在的竞争有多激烈。

回到公司层面。

2021年-2022年,长风药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销售收入分别为2983.18万元和3.3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71%和96.22%。也就是说,长风药业产品结构非常单一,一旦集采期满后,无论是续签谈判失败或者大幅降价,对公司来说都是不能承担的风险。

试问,公司趁2024年集采到期前赶紧IPO,用意到底是什么?

第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尚未盈利,却要募资15亿元。

2020年-2022年,长风药业净利润分别为-4.05亿元、-1.3亿元和-0.5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8.58亿元。

也就是说,一家营收3.49亿元、净利润为负,且存在集采到期后营收大幅下降的仿制药企业,一上来就想通过IPO募资15亿元。试问,这是不是把A股当提款机呢?

第二,神秘的数千万“医院拜访费”,公司业绩增长更像是销售驱动而非研发驱动。

招股说明书中,有一个数据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医院拜访费”,这一金额2022年的开支达到了2385.76万元。

长风药业数千万“拜访费”曝光,研发费用骤减,擦亮眼睛小心坑

重点来了。

根据公司的介绍,所谓“医院拜访”,主要是针对终端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日常拜访。注意,这笔费用不包括渠道维护,也不包括会议费、科普教育费和品牌宣传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拜访费”呢?大家可以细品。

而且,这里面还存在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2021年,长风药业的“医院拜访费”只有311.67万元,但是到2022年却陡增至2385.76万元。由此产生一个疑问,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不是主要得益于“医院拜访费”的大幅增长?

2020年-2022年,长风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0.26亿元、0.52亿元和1.36亿元。当然,销售费用增长并没有什么不妥,不妥的是同期研发费用却从2.02亿元骤减至1.07亿元,不增反降,这合理吗?

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猜想:

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靠销售费用增长为驱动,因此不能也不敢减少。但同时,为了美化财务报表、降低亏损,长风药业只能试图通过降低研发费用的方式实现。否则,很难解释一个营业收入只有几个亿,本该是重金投入的药企,竟然还在减少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

对长风药业来说,是不是一切的目标只是为了IPO上市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