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私多年何以维持优秀业绩?4位管理人核心体系曝光!

公转私多年何以维持优秀业绩?4位管理人核心体系曝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私募排排网”。

在大资管行业发展浪潮下,基金经理公转私现象历年来较为普遍,公募派的基金经理深孚众望之际,也确有不少业绩持续较好,甚至突破了一般基金经理的职业生命周期。

近期私募排排网从长期收益、年度胜率和回撤控制等几个维度统计梳理了公募派基金经理的业绩,一些基金经理以较为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文章标题:《10位公募派基金经理近5年“全胜”!谁的业绩能突破周期?》。

有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方法论,让他们“奔私”后继续砥砺前行?在不断的自我迭代中他们又发生了哪些改变?

针对以上问题,私募排排网邀请到聚鸣投资刘晓龙、远望角投资、远惟投资和正圆投资华通(按拼音首字母排序)四家管理人或基金经理为我们做了分享。

从大家的分享来看,普遍认为能让他们历经公募和私募、突破职业生命周期的,是各自成熟的投研体系;而在自我迭代方面,重点则体现在应对风格切换的市场,不断追踪市场脉络。

以清晰成熟的投研体系突破职业生命周期

私募排排网:

从公募到私募,您在投研方面有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可以分享?是什么让您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

聚鸣投资刘晓龙:

我的公募职业生涯从中国经济极好的2007年,过渡到经济极差的2015年中上游集体亏损的年份,所以对周期有较深认知。

从公募到私募,整体上对业绩的指导思想是从“相对收益”到“绝对收益”。对于相对收益,在并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方向,当市场关注点较高时也可以做适度配置。但是对绝对收益来说,因为没有相对排名的压力,所以更多从安全边际、绝对收益的角度考虑。

从公募到私募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多策略的做法,具体分为:逆向、成长、主题和事件驱动。在不同阶段,根据经验以及对流动性和基本面的判断,赋予不同策略不同比重,核心是在逆向和成长之间动态平衡。

展开全文

逆向天然适合做绝对收益:如果看对,无非牺牲了时间,但是最终大概率会赚钱;如果看错,由于在价格很便宜时介入,下行空间也比较有限。

另一方面,我也会重视并参与一些估值合理、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的成长机会,特别是一些符合时代趋势特点的技术颠覆,比如电动车、AI等。

我认为理想的表现是在平庸和优秀之间不断切换:在不顺利的年份能基本跟住市场的中位数水平,在运气较好的、风格更贴切的年份,取得市场较领先的位置。这样长期下来就不会太差。

远望角投资:

远望角投资成立于2014年年末,第一只产品于2015年4月份开始运作,从公募到私募,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是: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投资的理解,做更加系统性地贯彻。

在这些年来,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风格切换比较频繁,对投资的挑战加大。对于我们来说,始终不变的是对于远见的追求,远望角一直坚持通过对个股的深度挖掘来获取超额收益,以前瞻视角看待公司,强调在标的买入前做足耐心研究。在挑选重仓个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长期(两年)的视角出发,寻找有充足增长空间且估值合理的标的,并努力做到在重仓股票上获取50%以上空间的盈利。回头来看,即使在充满挑战的2018年与2021年,我们的投资表现也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另一方面是在面临各种极端市场环境挑战时能严控下行风险,远望角坚持对研究质量的把控,依靠研究深度来支撑投资决策的确定性,对于入池标的进行反复推敲和筛选,在对标的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大的宏观择时和适度有效的仓位管理来应对市场风险和波动。

远惟投资:

科技周期是带领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我们又一次处于科技革命的新的窗口期,新生产力的崛起对于整个世界发展都会产生颠覆性改变。

从我们的视野和方法论来讲,本轮科技周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我们现在看到的包括AI相关领域的变化就是沿着这个脉络发展而来。

更进一步地,本轮的科技周期还将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未来几十年的科技突破会是以互联网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向社会全面赋能的过程,这会导致人类社会的飞跃式发展,其中的投资机会和财富效应也将是深远且巨大的。

市场风云变化,跌宕起伏,影响市场波动变化的因素非常多,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本质因素存在。需要我们从多重角度观察市场,坚持对科技创新长周期大势研判、符合未来时代特征的投资方法论。坚持在中国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域动态捕捉投资机会。

正圆投资华通:

投研是没有标准教科书的,公募研究员最基础的就是要经历高强度的训练,这是公募的平台性和规模性决定的。公募研究员几乎要覆盖全自己负责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工作也非常细致,不仅要深度跟踪重仓标的物,还要大范围搜集大量的行业信息,提炼出新的投资机会。公募的投研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学会四个步骤:收集巨量信息、压缩梳理成框架、甄别比较形成投资机会、将投资转化为动态验证或调整的过程。

经历了近十年的公募投研训练,我打磨了三套体系:

第一个体系就是建立信息收集的机制,诸如梳理人脉、寻找有效的信息工具,这块随着私募平台的强大也会很有效地增强。作为成熟的投资经理,无论如何都应该有能力并且需要长时间去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机制。

第二个体系是如何框架性地处理好信息。首先,我们要处理的知识领域很多,有社会性的认知、政策面的趋势解读、产业竞争侧的、客户群体的需求画像、技术环节的可行性分析和技术路径竞争。在这方面,我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去建模,建模的过程贯穿了“系统论”的方法学,并且是用算法的模式去思考、去推演。这样做的效果和GPT类似,一开始因为框架是零散在不同的领域,效果不出众,但是一旦框架丰富起来,彼此的推演串联在一起之后,就会出现类似于ChatGPT的突变。

第三个体系就是价值观体系。在我梳理各种知识框架之后,我把投资市场不同的价格呈现、风格的轮动归于基于价值观的投票模型。我定义价值观是指找到一个社会、一个产业或一个群体的趋势,并以此导入到投票模型中,这样我能够识别出市场发出的投票信号代表了一种什么定价趋势。我会在长中短期里权衡取舍,进而找到一个可行的组合。

把握市场脉络,以稳中有变的打法应对市场不同风格

私募排排网:

投资是一件需要“坚持”又需要“变通”的工作,近几年来市场风云变幻,您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市场的,这期间做出了哪些调整?

聚鸣投资刘晓龙:

总说A股牛短熊长,实际是“牛长熊短”。我们之前统计从2011年1月到2021年12月指数月度涨跌幅。沪深300和创业板指都是71个月上涨,61个月下跌,确实比不上纳斯达克88个月上涨,44个月下跌,但A股上涨时间比下跌时间要多。我们还统计了美国和中国股票型和偏股型公募基金(原因:业绩公开、可每日跟踪、高仓位运作)的长期收益率,从2011年到2021年两者涨幅的中位数都在10%左右。

但为什么感觉A股赚不到钱?因为高波动率掩盖了A股长期赚钱的真相。这11年中纳斯达克指数4次回撤超20%,而创业板指是11次且有2次超过50%。从持有角度来说,美股更能让人长期持有,因为回撤和涨幅都不会很剧烈;而A股的高波动会勾起追涨杀跌的人性。

这两个统计给我的启示是:1.要对A股有信心,长期来看它的收益并不差;2.每次在跌得多、市场悲观时,要敢于入场,并且最好分散投资。

近几年我遵循“多策略”的打法,动态调整组合,追求投资风险收益比。比如,在2018年流动性和基本面双差的年份,组合以逆向为主;2019-2020年由震荡转牛市,在维持逆向的底仓之上,参与了一定程度的成长;而在2021-2022年由震荡市转熊时,布局从成长逐渐过渡回逆向。目前我对市场风格的判断大致是主题震荡市,整体布局以逆向+主题为主。

远望角投资:

作为一家追求绝对收益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需要争取净值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有效的回撤控制,远望角一直以来都在寻求实现这两者的平衡。

对待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关注市场的变化,完全从自下而上基本面选股的角度来做投资;一种是过多重视波段操作,而忽视了对于公司基本面的挖掘。

远望角对待市场的态度是保持适当独立又不完全对立:适当独立具体是指在选股的过程中做好基本面深度研究,排除噪音,建立投资逻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与市场不完全对立则是指尊重市场,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屁股决定脑袋,也针对市场特殊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应对。

例如,2021年之前,远望角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选股的方式来构建投资组合,在2021年,市场上大多数参与者都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投资环境面临重大改变的情形下,远望角一方面坚持以前瞻视角,深度基本面研究选股,另一方面与自上而下跨行业景气比较相结合,把握到了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追求远见与尊重市场,两者都重要,但是两者有很大的冲突,如何把这貌似冲突的两个思维方式融合在投资过程中,对每个投资人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探索,远望角也继续在这一条道路上探索,追求进步。

远惟投资:

最近几年市场波动非常大,貌似年年不同,实际又相互关联。近些年市场的大趋势的节奏和科技创新长周期越发相关,在长周期的趋势当中,需要结合中国核心优势以及科技进步的时钟节奏。

这几年来,我们坚持聚焦于科技新周期对未来时代主要矛盾的回应。从芯片自主可控,互联网,到新能源,进而到当下的人工智能,都是在行业研究的深度、持续挖掘到符合市场节奏的优秀的投资标的,不断适应、跟随市场的变化,结合中国核心优势,顺延技术进步的发展脉络,把握投资节奏。

比如,对于新能源的投资,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一个电力能源大幅消耗的时代,必然导致可再生能源和发电等技术产生新发展。目前的双碳目标最终都是基于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我们国家的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造业及工业上有着强大的积累和调整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在能源结构的变革中,能源本身的能源属性在下降,而其制造属性在增强,这正是中国制造优势所在。

近期的人工智能实际对我们在科技类的基础建设,半导体自主可控,信创类的安全相关服务等方面的投资都提出了需求,这也是我们国家近些年突破并形成一定优势竞争力的方向。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