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排头兵

当好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排头兵

制造业是最大、最重要的实体经济,金融业能否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关键在于金融业能否为制造业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那么,如何精准地、高质量地实现金融对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持?

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合著的《制造业金融》一书,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清晰明确的实践路径——中国需要建立专门的“制造业金融体系”。

该书是在“金融支持制造强国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完成。该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并厘清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几个核心问题:

其一,当前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规模巨大并持续快速发展,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但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仍需“爬坡过坎”:一是资源约束加剧,中低端产业成本优势正在削弱,高端产业发展优势不足;二是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现象,基础性创新欠缺;三是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四是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五是制造业获得的金融支持持续下降。

在此背景下,作为支持制造业升级和创新的关键要素,高效、开放、富有活力的金融将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对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金融业要助力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其次,金融业要支持制造业进行前沿创新和转型升级;最后,金融业要支持制造业良性成长。

其二,当前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方法论是什么?

在该书作者看来,金融支持制造业要贯彻党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是我们解决制造业金融问题重要的方法论。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而制造业金融体系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构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该书作者认为,只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设计,就能解决一些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一些“卡脖子”问题。

展开全文

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南,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制造业金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金融的治理能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框架中,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现代化制造业金融治理体系,使中国制造业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其三,当前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拦路虎是什么?

在本书作者看来,金融业支持制造业发展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够、支持手段不足、支持方法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金融支持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金融供给与制造业融资需求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二是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手段及方法有待改善。三是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政策力度有待提升。四是金融在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仍较薄弱。

其四,当前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提出的新要求,既注重当前,又着眼长远,重点是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制造业汇聚,形成全周期、差异化、多层次、强协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当前阶段,该书作者表示,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有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制造业金融体系,实现制造强国发展战略。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借鉴融资租赁模式,发展装备制造业设备金融。四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专项用于支持制造业投资。五是发挥好抵押补充贷款PSL在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其增加对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资金的投放。六是加强金融机构发挥制造业贷款的“正向激励”,解决其风险偏好下降引发的信用紧缩问题。七是充分考虑贸易外部环境,帮助制造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总体来看,本书阐明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方向,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与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市场,加快培育制造企业金融需求的高能级金融机构,加快推广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着力完善产业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来源/《经济》杂志 记者/陈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