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历史有重演的特性,它会一直持续到教训被人领悟为止”。这句话适用于宏观的历史演进,同样也适用于股市循环往复的金融危机。

从1929年纽交所“黑色星期二”导致西方工业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衰退,到1987年美国迎来反弹最快、杀伤力最强的股市闪崩,再到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股市每一次崩盘的背后都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亟待发掘。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每一次股灾发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投资人脱颖而出、成就一代传奇,同样,也会有许多人被割韭菜,最终铩羽而归。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1987年的美国股市闪崩成就了保罗·琼斯的赫赫威名。在世界上大部分投资者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保罗·琼斯负责的都铎基金却获得了62%的收益。他第一个站出来唱衰美股,也从美股的闪崩中获得了惊人的财富。而在这场股灾中,金融巨鳄索罗斯却损失惨重,最终亏损离场。

美国金融史上最黑暗的“黑色星期一”究竟发生了什么?市场闪崩的背后究竟是何原因?这一切都源于1982年的美股牛市,却在1987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塌。

1、“黑色星期一”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推动,而金融行业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必然会滋生金融泡沫。所有人都知道泡沫会越吹越大,但这个泡沫何时会被戳破则难以预料。华尔街的操盘手们就是在同泡沫的膨胀率竞争,他们力求在泡沫破灭之前获得可喜的回报。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展开全文

1987年的10月16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当日收盘时下跌了5%。对于在股市中躺赢的股民来说,下跌5%并不足以引起他们的警惕。自1982年开始的美股牛市已经大大增强了美国人民的信心,而有美国傲视全球的经济体量兜底,美国人都预测这段牛市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不幸的是,一片繁荣的背后却尽是虚幻的泡沫。在美国人大胆投资和企业并购浪潮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却债台高筑、隐隐有衰退的迹象。也正是因为经济衰退导致了美股一泻千里,在美联储降温和海外游资撤资离场的双重作用下,美国股市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8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贝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展,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此话一出表明美联储加息幅度将会持续加大,股市低迷已成既定事实。

因此,在10月19日星期一,股市闪崩从香港开始,吹响了新一轮股灾的号角。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当天,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20.81点,即单日跌幅达到了11.12%。紧接着亚太股市都出现大规模暴跌,东京日经指数下跌2.35%,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2.15%。这一信号传递到欧洲也引发了欧洲股市的剧烈动荡。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创纪录地达到了10.1%,瑞士信贷银行指数跌幅也突破了10%。

此外,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指数均有大幅度下跌,而等到纽交所开市时,时任纽交所主席约翰·菲林的案头已经收到了近亿股的卖单。

10月19日上午10点半,纽交所所有股票开盘,道琼斯指数暴跌100多点。而等到10点45分时,股价已经掉到了2000点,15分钟后指数出现回落,达到了2100点。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噩梦,而这短暂的反弹或许是唯一的喘息之机。

但是正当美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会准备想办法救市时,新上任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卢德却在发表讲话时表示“不排除短暂停市,以处理订单不平衡的可能”。这番言论让股民更加惊惧,一时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这也直接导致在经过微弱反弹后,股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卖高潮。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手持股票的散户们疯狂抛售,就连利用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购买股票的投资人也加入了抛售的行列,纷纷抛售手中股票。

岌岌可危的美国股市在这番狂轰滥炸下,道琼斯指数终于跌到了1900点。美国股票市值当天蒸发了近5000亿,约翰·菲林不得不宣布,新一轮的股灾开始,并将波及到全球。

2、索罗斯的一天

在这场哀鸿遍野的股市闪崩中,就连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同样难以幸免,1987年的美国股灾堪称是索罗斯投资生涯当中的“滑铁卢”。

早在“黑色星期一”之前,索罗斯就从日本债券市场的崩盘中嗅到了几分不同寻常的味道。当时的日本还处于美国的庇护之下,正是发展的黄金期。

索罗斯从某些渠道得知了日本的一些公司正在大肆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以达到入市炒作股票的目的,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时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已经高达48.5倍。在索罗斯看来,日本的股票市场被严重高估,投资者如此狂热并非好事。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9月份,日本的债券市场终于在重负之下崩盘。

索罗斯认为债券市场的崩溃一定会影响到股票市场,日本股市的崩盘也就在眼前,因此,他将投在东京的几十亿美元转移到了纽约。

当时美国股票市场上股票出售时的市盈率为19.7倍,尚处于可控范围,相较于日本超高的市盈率,美国证券市场还相对安全,所以,索罗斯也更看好美国的证券市场。

此时的索罗斯心中也清楚美国的公债市场依赖日本的买盘,而日本债券市场崩盘必将会对美国的债券市场造成影响,但对美国证券市场充满信心的索罗斯却并未对此进行深度分析。

而另一方面,在日本和联邦德国相继调高利率的情况下,美元走软已成事实,但此时的美国当局却还是不愿意推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元此时承受着严重的卖压,最后,终于在日本证券市场崩盘的蝴蝶效应下,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股市闪崩。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运筹帷幄的索罗斯错估了日本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也错估了美国政府的金融政策,还未等到在日本股市崩盘上狠赚一笔,索罗斯就先在华尔街摔了个跟头。

他将做空东京股市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了标准普尔期指,但10月19日当天,道琼斯指数就创纪录地下跌了22.6%,索罗斯的美梦沦为了泡影。

而与此同时,日本股市却在政府的救市之下稳定了下来,并在单日恐慌性卖压后,出现了小规模的反弹。

日本政府允许四大券商进场护盘,虽然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四大券商可以操纵股市,但迫于当时全球性股灾的蔓延,日本政府这一破釜沉舟的举动还是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在世界股市一片惨淡之时,日本股市却出人意料地幸免于难。

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和日本股市的护盘成功让索罗斯腹背受敌,迫于当下局势的诡谲,索罗斯决定抛售掉自己手中的几支长期股票份额全线撤退,尽量减少损失。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能如他所愿。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1987年10月22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操盘手们听说雷曼兄弟将会在开盘时抛售几千份合约,而这一抛售背后的主导者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索罗斯透露出的这一不同寻常的信号让许多人都慌了神。

因此,当索罗斯开盘前卖出的1000份标普500期合约使得价格大幅跳空低开时,芝交所的交易员们还是一片茫然。按照索罗斯的计划,他会将价格锁定在195-210之间,但由于消息提前被暴露,索罗斯抛售出的合约压根没有买盘,直到标普500指数跌到198,交易商才开始发力,猛砸被抛售的股票。

短短几分钟内,股价快速反弹,甚至一度回升到了230,而也正是这短短的几分钟,让许多人一夜暴富,也让索罗斯亏损了2亿多美元。索罗斯机关算尽还是没能止住其巨额亏损的颓势,或许他从东京撤退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宣告了他此次行动的失败。

在这场闪崩的美国股灾中,索罗斯可谓是最大的输家。据统计,索罗斯在这场闪崩中大约损失了6.5亿到8亿美元,量子基金跌幅达到了26.2%,这一数字比美国股市的跌幅还要高很多。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然而,或许也正是这次的惨败让索罗斯痛定思痛,并于1997年狙击东南亚金融市场,掀起了又一轮的金融风暴。

3、股灾发生之后

“黑色星期一”期间,全球股市的暴跌令各国政府都十分心惊,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救市,希望能挽住股市暴跌的颓势。

香港当局紧急宣布闭市,美国政府也开始向股市注资,逐步拉回股价。全球股市在海湾战争的消息传来时又经历了一次大幅波动,在这之后便逐步趋于平稳,并在美联储降息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复苏。

而回过头来反思1987年美国股灾,其中有几点问题则值得我们深思。

从最表层的原因来看,美国股市这次史无前例的闪崩关键在于华尔街推行程序化交易,以及伴随程序化交易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计算机程序的引入使得股票和指数期货能够被快速交易,而一旦股价出现下跌、上涨趋势,就会触发计算机程序的买抛机制。再加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对冲原理,这就导致了在此次股市的急剧下跌中形成了盲目的大量抛售股指期货的行为。

这也使得整个股市大跌的同时引发了羊群效应,散户入场后更是加剧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股灾一触即发,股市闪崩也在意料之中。

然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作为股灾核心的美国,在这场大溃败中则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依照索罗斯的事后分析,他所有判断的失误归根究底在于对美国经济的过度自信和对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的疏忽。

在索罗斯看来,1987年美国股灾,华尔街遭受重创和东京安然无恙其实预示着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而这背后更是代表了两国生产与消费的此消彼长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现在看来,这话有些过于严重,但1987年的美国股灾也确实验证了美国经济在长时间的繁荣后又陷入了相对衰退的时期。

美国股市暴跌的根源在于在经过了长达5年的牛市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已经无力支持股票市场的持续性上涨。而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在释放出给股市降温的信号后,却错误地导致了股市恐慌。一系列巧合性事件的发生让美股泡沫在短时间内破灭。

这出乎美国的意料,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在金融一体化纵深发展的情况下,世界金融市场的风险性将进一步加剧。

和前后几次的股灾相比,由于里根政府积极救市,果断采取了多种手段下场护盘,1987年股灾虽然杀伤力强但持续时间短,没有引发新一轮的大萧条。

而借着这场股灾,我们也能看出股市的波动性确实难以预料。在此次股灾结束后,美国证监会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引入了熔断机制,通过分阶段强制休市的手段尽量避免类似的闪崩再次发生,而关于2020年的美股熔断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原创             1987年美国股灾,索罗斯:世界金融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股市的波动变化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无数人渴望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中日进斗金,但却总是一批一批地被割了韭菜。

从根源上来说,没有一个经济体能支撑股市持续不断地上涨,涨跌都是必然的,而综合国际局势以及从大资本家操盘来看,买涨买跌的背后还是信息壁垒的限制。

在一国股票市场上,散户与大的金融机构之间天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放眼全球,华尔街却能够利用手中的资本在世界股票市场上到处狙击。

从长远来说,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是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必然要迈出的一步,但基于美元在货币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基于美国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打造稳定、安全、合理的世界金融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