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A股常态化退市新格局日渐形成

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年报披露季结束,一批上市公司也即将谢幕A股,提前“锁定”退市。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多家公司“锁定”强制退市,再加上年内已经退市摘牌的6家,今年以来强制退市公司将超过30家。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进一步显现,A股常态化退市新格局日渐形成并更趋稳固。

多家公司“锁定”强制退市

随着年报披露,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收到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有20多家公司处于退市流程中或已公告触及退市指标,再加上此前已退市摘牌的6家公司,年内退市公司将超过30家。

从退市的原因来看,近期官宣将被终止上市的公司公告给出的原因不一,不过,“财务退”成高发区。最常见的情况是年度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ST山航B的公告显示,2022年4月1日,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9日,公司披露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披露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触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逾20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A股常态化退市新格局日渐形成

*ST山航B的公告截图

从公告内容来看,收到交易所《事先告知书》的相关公司,大多数情况和*ST山航B的状况相似,触及了“财务退”的指标,基本面崩坏,可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ST银河、*ST奇信、*ST中潜、*ST顺利、*ST必康等多家公司均出现了因2022年财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导致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

此外,*ST泛海、*ST中天、*ST宜康、*ST蓝光等多家公司还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ST宜康、*ST蓝光则已锁定面值退市。

5月5日晚间,*ST蓝光发布了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十次风险提示,由于公司股票已经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终止上市。

逾20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A股常态化退市新格局日渐形成

展开全文

“微信图片_20230509121437.png” imgdesc=”*ST%E8%93%9D%E5%85%89%E5%85%AC%E5%91%8A%E6%88%AA%E5%9B%BE” alt=”微信图片_20230509121437.png”>*ST蓝光公告截图

*ST宜康近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4月27日,公司股价收盘价格为0.51元/股,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的交易类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则,公司股票自2023年4月28日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有进有出”市场更具活力

2020年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出炉,退市新规实施两年多来,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愈趋严格,渠道更加畅通,市场化、常态化和法治化的退市制度威力不断彰显。今年以来,退市多元化特点尤其明显,包括交易类退市、财务类退市和重大违法类退市等退市案例不断涌现。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全面铺开,常态化退市格局更趋稳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新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IPO更包容,退市效率也更高,即“有进有退”。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和生命线,其质量决定了市场的投资价值,必须要不断净化市场,这也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必然结果。他认为,A股市场1%的淘汰率是一个底线要求。每年退市公司数量应为50至100家,不排除将来超过100家。而“一元退市”标准将会成为未来退市标准的主流,这也是注册制改革必然的结果。“退市常态化,将使得中国股市更具活力、更有质量、更具投资价值,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对国际资本和境外机构吸引力的重要一环。”董登新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