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的“结构化思维”

绩效评价的“结构化思维”

绩效评价无论对于项目还是部门支出而言,在实施时表面上是对绩效指标的评价,实则背后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涉及评价对象的全过程。因此,需要以结构化思维去分解,才能把绩效问题具体化。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结合案例,帮你理清思路!

构建结构化思维的关键手段,首先就要明确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分解层层子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问题树,专业的问题树能够指导评价方向、聚焦核心问题以及梳理资金线脉络。通过这样的分解,我们总结以下几个关键评价点:

“关键切分点 ”决定了能否抓到问题的核心关键点。

核心问题一般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整体框架和高度。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是指中央、省、市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资金。这项资金投入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一是支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二是脱贫劳动力(含测帮扶对象)稳定就业。三是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包括培育和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以工代赈、光伏发电试点、欠发达国有农场和欠发达国有林场发展等。

假如其中的一个项目是用于稳定就业,则稳定就业就是核心问题。

每一层分析的问题之间要相互独立、且在同一个逻辑层次在层层问题拆解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地定义核心问题。从就业来看,为了实现稳定就业,就会涉及到几个分层次的问题。如对带动脱贫人口就业的乡村生产加工车间、经营主体和发展产业的返乡在乡脱贫劳动力等给予一定生产奖补或就业补助。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一是补助给谁效果最好?补助多少家效果最佳?每户补助多少效果最优?

每一层级的问题最好控制在2-5个在问题拆分时,如果出现每一层级问题超过5个的情况,可能就要想一想这些问题是否有重新归纳总结的可能,或者问题层级是否合理,或者可以做一些取舍。如除了上述三个问题,还有:补助的年龄对象在什么范围效果最佳?这还是补助给谁的问题。

结构化找问题明确问题,做到取舍有度。

在经过对以上问题的层层分析后,我们会获得各个角度的庞大“指标池”。为了更好地串联起来,可分两步,先按照三级指标串联起来细节问题,再按照二级指标初步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一级指标问题,另外,我们要在最后组织主要问题的时候,仔细地斟酌和遴选这些问题及理解,保留能对最后的观点和建议起到强支撑作用的内容,舍弃那些相对而言缺乏佐证的“过程发现”。

上面与各位探讨了关于结构化思维的应用。相信未来,会学习到更多实战经验并且更深入地体会绩效评价的思考方式和工作理念。 【声 明】 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搜狐号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绩效评价的“结构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