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落入“创新陷阱”的警示

梶原诚的“消失论”可能只是一种预警,但在新兴产业和未来赛道上日本企业优势不如当年,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丨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日企落入“创新陷阱”的警示

3月23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已同意接受以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提出的收购方案。图为东芝公司总部

《日本经济新闻》3月14日刊登了评论员梶原诚的一篇文章,直指“不想看到的现实正在走来”,“现在已经能想象到日企将从世界企业市值50强中消失的光景”。

这个观点在日本国内和中国社交媒体上都引发了热议——日本企业真的不行了吗?

梶原诚认为,从日经平均股指创下38915点最高纪录的1989年底至今,34年间,日本企业在一步步跌落神坛。

据调研机构QuickFactSet统计,1988年底,全球总市值排名前50的企业中,曾有32家日本企业。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等中国人至今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市值均在全球50强之列。

2009年之后,就只剩丰田一家还在“50强”中,而且其排名今年也下降到了第39位。

“对于在‘失去的30年’里与世界差距逐渐拉大的日本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弥补差距就没有未来。”梶原诚写道。

消失

让梶原诚忧心忡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曾经的日本领军企业,在全球变局的大背景之下,30年间已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竞争力。

他举了日本日用品行业领头羊花王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花王市值是当时年轻日化企业尤妮佳的10倍,而如今被尤妮佳超越。2022财年,尤妮佳的核心业务利润也首次超过花王。

展开全文

高级分析师佐藤和佳子认为,发生逆转的原因在于两家企业“对日本国力的解读和应对速度上存在差异”:尤妮佳认清了日本国内市场人口减少的现状,开拓了新兴国家市场,海外销售额占比超过六成;花王则对拓展海外市场和并购持相对消极的态度。

梶原诚进一步指出,即使是业绩大幅增长的尤妮佳,总市值也还不到美国日化巨头宝洁的7%。日本企业的前景确实不太妙。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局,国家和企业都在布局新产业和未来赛道 ,优胜劣败将更加激烈。

比如,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已被新能源汽车改变,“从2019年底以来的汽车企业总市值排名变化来看,丰田的冠军宝座已让位给美国特斯拉,德国大众也因为拖延了电动汽车上马计划,总市值被中国车企比亚迪超越”。

从近期来看,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冲击波,将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在收紧的投资预算之下,增长前景不乐观的日本企业可能会在投资者的版图上进一步边缘化。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曾流行的一个词——“漂亮50”(NiftyFifty),指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被公认为应该坚定购买和持有的50只高市值、成长型企业股票。

“现在就能想象到日本企业从‘漂亮50’中消失的光景。”梶原诚说。

陷阱

梶原诚的“消失论”可能只是一种预警,但在新兴产业和未来赛道上日本企业优势不如当年,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曾在制造业企业工作多年、现任京都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教师的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直言:日本企业陷入了“创新陷阱”。

由于过去的辉煌,日本企业容易走“延续性创新”的道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部分新技术来制造换代型新产品,或者对只是原有产品的性能、规格、款式、品种进行完善,导致在旧技术轨道上与真正的新业态、新趋势渐行渐远。

此外,日本对“工匠精神”的痴迷,往往会降低产品的性价比——为了提高1%的性能,不惜增加30%的成本,久而久之导致成本过高,价格上失去国际竞争力。

过于注重工匠精神,还会使一些日本企业重技术、轻市场,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好看不好卖”。

很多日本大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也使得更具创新意识的年轻职员难以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间接导致了日本企业的思维固化。

这一切,都使得日本企业和“日本制造”缺乏颠覆性的创新,不进则退,在全球新变局之下竞争力江河日下。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企业平均工资水平呈现低迷和增长乏力趋势。2021年,日本企业平均年薪为3.9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万元),与30年前的1991年(3.79万美元)相比,几乎没有增加。

目前,日本企业的平均工资在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中仅排在第24位,也是七国集团7个国家中最低的,已有不少日本人决定放弃经济持续低迷、工资难有上涨的日本,前往海外工作以追求更高薪酬。

变革

事实上,不少已经从中国人日常消费中消失的日本大企业,在放弃了大众消费业务后,转而探索未来产业。

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佐藤和佳子给出了日本企业的两条“突围”路径:要么“开拓下一个增长市场”,要么“掀起无法追随的创新”。

比如,抛弃了电脑产业的NEC,正在继续研发尖端的半导体技术。同样不做电脑的索尼公司,其传感器已占到全球份额的70%。另一家曾经的个人电脑巨头富士通,现在忙于搭建自动驾驶汽车的卫星监测系统。

“胶片之王”富士胶片则把做胶片的膜技术提炼出来,生产高端化妆品并研发新药,转型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曾经的家电“巨无霸”东芝,已深耕医疗产业多年,其重离子治疗技术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日本企业在光学技术产品链、医疗设备、氢能等产业中,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专利数量领先,在高端家电领域也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新一代有全球竞争力的日本企业,也在崛起之中。

比如,在日本“失去的30年”中,有一家日本企业逆势30年增长,从1990年到2021年股价翻了57倍。

这家企业就是家居用品连锁店NITORI,日文名意为“似鸟”,是公司创始人似鸟昭雄的姓氏。NITORI从北海道一家小店做起,目前共有607家店铺,海外店铺66家,其中34家在中国内地,总市值约2.4万亿日元,几乎是东芝和三菱重工的市值之和。

截至2019年,NITORI的收入和利润已实现了连续30年的正增长,有望打破沃尔玛连续32年的收入利润双增长的纪录,成为全球增长持久力最强劲的上市企业。

可以这么认为,日本企业巅峰不再,但仍保有实力,未来发展还有待时间检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