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拉开帷幕,今年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而在不确定性突出的当下,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3月2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与会嘉宾就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的变化、应对和解决方案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共同努力维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进行了探讨。

姚洋: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月2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

变化:供应链从考虑成本到关注安全,“多”变得重要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门特区政府前经济财政司司长、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委员会主席梁维特指出,现在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对供应链来说,主要从成本的因素考虑在哪里生产,但是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安全,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因为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制裁的影响。在将来,为了有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多”这个词变得更加重要。他举例说,可能会需要准备多个生产基地,培训员工掌握多个技能,企业多投资等。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从航运角度分享了近两三年来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的新形势和变化。他指出,前年去年出现“一箱难求”“一仓难求”,很多产品运不出去,码头积压,这让外贸企业很痛苦,于是有些客户就开始了多元化的包括区域化的措施,把供应链和产业链拉到自己身边,越近越好。此外,降碳环保绿色的要求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答题。

冯波认为,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除了有挑战,也带来了新希望和机遇,包括催生新的产业,例如新能源的生产加注。此外,客户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关心也孕育和培育新的市场,如新兴市场、第三国市场还有区域化市场等。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提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他指出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的制造枢纽,但跨国企业在对中国供应链进行投资的同时,也采取供应链去风险的策略,迁出一部分产能到其他市场,即“中国+1”,此外还有企业需要把战略性要件回迁到本土市场。他指出,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答案,而像是不同模板有不同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具体策略。重要的是在商业合作中确保是共赢的。

中国已处于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水平,对周边是利好

在商业运营中,企业想免受政治,包括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这现实吗?有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新的地缘政治变化已是全球面临的现实,企业多元化多国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同时也需要合理地评估风险。比如需要考量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企业把业务迁出了中国,“目前看来,按中国经济的比例和贸易体量来说,迁出的部分仍是相对较少的。”

展开全文

姚洋认为,部分制造企业将生产设施外迁至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他说,三十年前中国大陆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的时候,来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还有韩国等外来资本涌入,而今天中国大陆的人均收入按实际价值计算已经达到了台湾、澳门三十年前的水平,中国目前已经处于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水平。“这不见得是件坏事,对中国来说可能反而是件好事,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已经升级了。”

此外,他还指出,这对中国周边的东盟、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利好,他们与中国的制造业将更加紧密地融合,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的地缘政治状况。他举例说,过去十年苹果手机生产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即使其将部分生产设施迁至印度或周边国家,仍有部分中间部件需要从中国进口,这也会驱动中国的产业升级,世界会更加的创新。

针对美国政治影响中国产业外迁的问题,姚洋认为产业外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地缘政治加速了这一进程。“从美国的角度,他们必须要承担更高的成本,这是美国人要应对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人要应对的问题。中国出口增长仍然是强劲的,中国向更多的周边国家出口,而不是直接向美国出口。游戏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世界的生产中心。”姚洋坚信,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对高端行业来说,完全离开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至于中美脱钩的问题,姚洋并不认为中美在脱钩,“或许一些美方势力想与中国脱钩,但是非常困难。”他说,比如在最有争议的半导体领域,美国采取了“小院高墙”的策略,美国政策的制定者认为要与中国脱钩的话成本极高,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所谓的惩罚性措施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从数据来看,中美贸易已经恢复到了贸易战之前的程度,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达到史上第二高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结构也未有实质性的变化。

“我不认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国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将仍然是最主要的世界制造业枢纽。”姚洋说,也许未来美国在脱钩方面的努力将加速东南亚工业化,“这可能与他们最初的想法事与愿违。”

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部分中国产业致力于实现国产化,全面国产化会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吗?姚洋认为,这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中国一直在强调要维持一个开放共融的国际环境,过去四十年的经验证明这是我们国家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一个保障。但是在一些领域,美国人对我们的打压非常厉害,比如在芯片领域,我们不得不自己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美国人这么做事实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芯片迭代非常快。”

他表示,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仍然在,只不过是美国拒绝,“我不想要这些红利,我也要把中国打趴下”。他认为,美国既不能把中国打趴下,又把自己拖在很快就要落后的赛道上。而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是远远领先于美国,但美国为了限制中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增收250%的关税。“这对谁有好处?我觉得美国现在整个政策完全是乱套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短时期内特别是有些企业受到的打压限制非常多,但是在中长期来说,只会加速中国赶超美国的步伐。”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蒋小天 发自海南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