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煤理论有哪些?怎样指导配煤?

文|汇锦数能-掌上煤焦

配煤理论是在黏结成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概括为以下三种:

(1)胶质层理论。该理论认为配合煤中各单种煤胶质体数量及塑性温度间隔△t重叠搭接的好坏是决定焦炭质量的关键。△t重叠搭接越好,越有利于黏结。因此,单种煤塑性温度间隔越大,越有利于与其他煤配合。以炼焦煤中的主要煤种气、肥、焦、瘦煤为例,其中肥煤软化温度最低,△t最大,且流动度也最大,因此是配煤中不可缺少的煤种,焦煤次之,而瘦煤的软化温度及固化温度最高,且△t小,几乎与气煤不重叠。由此可见,仅气煤与瘦煤配合炼焦是不可行的。

(2)互换性理论。按照煤岩显微组分的性质,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产生黏结物的活性组分,另一部分是不能产生黏结物的情性组分。该理论认为,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数量比例及惰性组分本身的强度是决定焦炭质量的关键。一般变质程度高的煤惰性组分强度大,因此,可按照各单种煤中活性组分、惰性组分的数量以及惰性组分的强度进行配合,甚至可采用某些添加剂代替或增加某些组分,以调整比例和强度。

配煤理论有哪些?怎样指导配煤?

(3)共碳化理论。不同煤料配合或与沥青类物质配合后一起干馏称为共碳化。该理论认为,共碳化与单种煤单独碳化相比,焦炭结构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煤与沥青类物质共碳化时,沥青类物质不仅是一种黏结剂,而且使焦炭显微结构中的各向异性程度增加,此作用称为改质作用。通常,随着煤的变质程度提高,改质作用增强,当超过肥煤,改质作用下降,即对高、中挥发分的煤具有较大的改质作用。

根据配煤理论,可选择不同的配煤参数,结合基础试验绘制出配煤图,用以指导配煤。选用的配煤参数有煤化度一黏结性参数;煤岩参数一黏结性参数;组分平衡指数一强度指数;以及煤料性质结合炼焦工艺参数等。

更多煤炭知识、配煤软件、煤焦进销存软件、煤焦实验室系统等相关内容,关注“掌上煤焦”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