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在提起丁真的时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反应是迥异的。

和长辈聊起丁真,他们的印象通常来自于电视节目中的形象,说他是“多阳光多健康一男孩”;和同龄人聊起丁真,他一般会发给你好几个鬼图表情包,上面写着各种变体的“一眼丁真,鉴定为XXXX”。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显然,互联网对丁真的解构和编排对AI产生了误导

自从在2020年底因为“被摄影师偶然拍到纯真笑脸”突然走红之后,丁真一直在互联网上饱受争议。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他糟糕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缺少教育的本质一次次地在其被营造的纯真形象下整出节目效果。不论是对着镜头造电子烟吞云吐雾的视频流出,还是杀马特时期的照片被“好兄弟”发到网上,再加上经典的答非所问“妈妈生的”和跨年倒数CPU冒烟,他本人的每一次出场都能够为网友提供大量新梗。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尽管悦刻与发布海报的门店紧急切割,这一形象还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对于丁真的调侃的集大成者可能是2021年B站UP主“我是找找”上传的《Zood》。这首用丁真音源调制的鬼畜作品用犀利的歌词和迷幻的电音讽刺他“德不配位”,不论是“1!5!”还是“都什么年代,还在抽传统香烟”都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定型文。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在几乎每一个抽象视频的评论区,人们不厌其烦地将丁真与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创作出全新的段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丁真文学;而大伙对于这些“创作”最好的赞誉,就是“根本难不倒他”。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幽默气质”,关于丁真的新闻总是牵动着网友们的娱乐神经,而他的最新作品,是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推出的纪录片《跟着丁真探乡村》。

本片于2月13日8点45分首播,每集15分钟;目前,你已经能够在央视官网上看到全部的9集内容。制作者以特定的地域(甘孜)为锚点,从历史、人文、科技等多个角度讲述了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抱着一丝戏谑的心情和强烈的好奇,我迅速地看完了全部9集。

总的来说,《跟着丁真探乡村》这档节目希望呈现的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选题上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

1 2 3 下一页 共3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0

镜头随着丁真的脚步,从草原牧民的黑帐篷走到了英国小说家笔下的“香格里拉”,从古人类遗址的土地走向天文台仰望的星空,从承载历史的茶马古道讲到了绵延至今的甘孜踢踏————这些故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娓娓道来,成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很容易让观看者对这一地区的文化心驰神往。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但这一节目也存在致命的缺陷。不谈其如同网红带货一样的后缀(很难想象“圣洁甘孜·‘真’选好物”这种逆天标题是怎么通过的),他们对丁真这一角色的定位显然是失败的。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尽管节目以他命名,但丁真在这里的作用显然不应当超过“主持人”的范畴(除了全篇描绘他自己故乡生活的第一集)——但显然,“跟着丁真探乡村”,我看到的更多是“跟”,而不是“乡村”。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很难理解在这里加入这种的对话是处于怎样的考虑

看得出来,制作者试图让丁真以一个“本地人”的视角、作为“向导”带领观众领略甘孜风情;但实际呈现出的效果是,他并没有比每一集邀请的专家学者更懂自己的家乡。

这种知识和位置上的错位让整个节目(除了第一集)变得有些滑稽。丁真贫瘠的辞藻和依然不熟练的汉语让他在每一期节目中除了念旁白之外无法给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但他却牢牢地占据了镜头,迫使观众必须听他说三遍“星星,出家门躺在草地上就能看到”。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而在第三集与考古队员谭老师露营烤牦牛肉时,当被问到“能不能吃辣”,他马上自豪地说“我是四川人”;而在回答“好不好吃”的时候,他说的是“肉都烤糊了”——这一连串的问答有一种“妈妈生的”的美感,弥漫出难以言喻的尴尬气氛。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当然,在作为旅游宣传推广大使、肩负振兴家乡旅游业使命,并且在互联网上具有超高知名度的丁真身上花费更多的笔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过度的着墨并没有体现出他对甘孜的了解,反而更加凸显出他在基本教育上的缺失和待人接物上的笨拙——即使是在和藏民的接触中,他也令人意外地有些手足无措。

在这样的基础上,丁真还被安排了大量“用我们的话说,这个叫马鸡”(第二集)以及“如果有狼也没事,我会保护你”(第三集)之类的桥段,像是为了巩固丁真动物伙伴的人设;但是这一部分的剧本写得太过用力,给人一种他可能是德鲁伊的错觉;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而在探寻古人类遗址之后突然就地搭“朵确”(玛尼堆)更是令人感到迷惑——不管从哪一种说法来看,藏民的这种习俗都带有浓烈的土地和家园情节。在古人类遗址(皮洛遗址)周围搭石堆“求平安”,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异域风情”,让人难以共情。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方。就像刚刚提到的第一集、也是互联网因为“丁真”的话题性关注最多的一集,他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就较为自然。和父母的对话、与弟弟的互动,都展现出一种具有本味的纯真来。

这种所谓的“纯真”并不是早些时候在丁真身上营销的那种平面化的“纯净”,而是一种生活上的自然——而这种自然与他上了多少学、抽了多少烟毫不相关。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第一集,丁真在家中显得更为放松而自然

包括在讲述茶马古道故事的第六集中郭老师和丁真在泸定桥上的对谈——我不好说这一对谈是不是剧本,但是“藏族人都认为卢沟桥是唐东杰布建造的”这一事实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出来,相比其他凸显丁真藏民身份的插入显得要自然得多。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3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0

在丁真本人离“学识渊博”相去甚远的时候,他就不该成为一则纪录片的主体。如果要达到较好的节目效果,他可能得是第二集中提到的、英国小说家希尔顿所著《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张姓老人——但他不仅不懂英语,连汉语都磕磕绊绊。

在观看完《跟着丁真探乡村》之后,我感受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主次不分。也许这档节目中的镜头又会成为丁真梗图的素材源泉(显然已经成为了),但一直以来丁真现象(即他突然一炮而红、获取大量屏幕资源)的主要症结都不在于丁真本人。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尽管在官方说法中,他们总是说让丁真红起来就可以带动家乡发展,但是一个人在网红时代下的出名与一个地区脚踏实地的建设之间显然存在巨大的鸿沟。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互联网上冲浪的年轻人们,不论是喜欢丁真的还是讨厌丁真的,很大程度上都不会真的特意跑到理塘来一句“还是看看远方的雪山吧”——个人与家乡的联系在网红效应中被割裂,理塘挂着丁真的画像,但是丁真不在理塘。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丁真粉丝为其创作的绘画作品 图源weibo@雨子酱小朋友

就拿这次的《跟着丁真探乡村》来说,事实上许多丁真的粉丝并不在乎节目所呈现的人文内容,而更在意在屏幕中、在央视的舞台上跟多地看到他的脸;而除非像我一样要写这篇文章,对丁真无感的大伙也不可能特意去看这样的纪录片。当地方宣传成为了粉丝向作品,它还能算是“个人带动地方”吗?我深感怀疑。

B站知名Rapper卦者灵风在2020年底用一首名为《杨玉环》的歌曲批评了这种现象。他把丁真比作一笑倾城的杨贵妃,讽刺了仅仅因为颜值将一位普通的藏民男孩推上流量的快车的行为。在歌曲中,他不但疾呼“美女对江山并非是一剂良药”,还指出“只需有个贵妃,无需贵妃是谁”。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对于丁真来说,他也许至今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大红大紫、又成为那么多人攻击的对象。他得到了利益、得到了编制,也被完全改写了人生道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杨玉环”的比喻看上去相当恰当。

我想,袁枚绝句《马嵬》的中心思想与灵风对丁真的看法暗合:“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別,泪比长生殿上多。”

《跟着丁真探乡村》本有机会用更多的笔墨描写“石壕村”,描写“银河”。它明明选了最好的切入点,写了不错的台本,甚至蕴含着藏人特有的哲思——但它终究落了窠臼,把镜头对准了那个衣着光鲜的少年,仿佛潺潺流水被浮木阻断。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一无所知的丁真行走在在充满底蕴的故乡土地上,竟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处于二战前夕英国的希尔顿将香格里拉描述为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国,不论是康维、马里森还是布琳克罗小姐,不论离开还是留下,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稻城亚丁,《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

在《跟着丁真探乡村》中,《消失的地平线》中文译者和老师问丁真:“你觉得你找到自己的香格里拉了吗?”

他把头转了过去,没有回答。 

丁真,在故乡陷入迷茫

上一页 1 2 3 共3页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