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超预期收官,未来可期 ——12 月经济数据点评

济超预期收官,未来可期 ——12 月经济数据点评

工业生产降幅低于预期。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继续放缓但高于市场预期。主要支撑来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此外部分消费相关制造业也有温和反弹。分行业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因冬季供暖需求同比增速明显扩张,采矿业则继续放缓。制造业方面受到疫情扰动,

具体细分类来看,

第一,消费类相关制造边际改善。疫情防控政策完全放开后,消费回暖的预期可能已经提前推动库存回补。

第二,汽车制造持续收缩。或与本月车企减产降库存力度较大有关。

商品零售回暖,消费同比超预期回升。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升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商品零售的回暖为主要贡献,其中必选消费的修复尤为明显。餐饮收入则因疫情冲击,同比降幅持续扩大。

具体而言,12月社零数据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餐饮收入受疫情强扰动。

疫情放开一方面压制了实际感染人群的外出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的恐慌情绪,继而冲击餐饮这一接触性消费。

二是必选消费恢复明显。

粮油食品类及饮料类同比均有回升。本月疫情感染人数迅速扩张,带动中西药品零售额同比增幅的大幅扩张。相比而言,可选消费则表现偏弱,整体消费需求还待修复。

三是汽车消费显著回升。

一个是12月处于购车税收优惠及补贴等政策的切换期,消费者可能提前购买,透支部分需求;此外封控限制解除,线下看车不再受阻。叠加春节假期临近,厂商优惠幅度加大,刺激消费需求。

展开全文

四是地产后周期消费依旧较弱。

房地产行业摆脱当前的困境还需时日,竣工端下行对地产后周期类消费的滞后性拖累还未完全显现出来,预计相关商品消费偏弱的表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多因素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升。

制造业投资增速扩张。

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叠加企业长期预期修复,厂商加大资本投入的意愿增强,后续内需向上修复及政策支持将部分缓和出口回落带来的制造业投资压力。

基建投资维持强劲。

除基数外,本月基建投资的高增还来自政策、项目及资金的三重推动。

房地产投资边际温和改善。

一方面是低基数影响,另一方面可能随着政策对房企的支持力度加大,部分房企有能力重新开工。考虑到居民信心恢复及房企存量项目出清无法立即完成,新开工及销售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还要一定时间,地产投资短期内可能维持负增。

劳动参与率下降,城镇失业率小幅回落。

12月城镇失业率略有下降,根据统计局,12月失业率的边际回落来自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一方面12月临近春节,不少农民工返乡;另一方面本月疫情放开后的第一轮冲击造成感染人数的增加。但我们认为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短期的冲击,而非长期的趋势。明年出现长期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风险并不大。

中国总人口出现拐点。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少于上年末,是建国以来非自然灾害阶段首次人口增幅转负,也意味着长期拐点的到来。2022年人口抽样时点在11月,所以12月份疫情防控放开之后的“超额死亡”并非人口下降的原因,人口内生趋势已经确定性下降。所以,如果考虑到12月份的“超额死亡”,则2022年实际人口数量可能下降更多。目前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快速下滑。居民的生育意愿很难通过政策进行有效刺激。所以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人口可能都会持续下滑且速度较快。而且短期来看,新冠疫情的蔓延会导致居民生育计划的推迟和死亡率的上升,预计2023年人口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新生儿相关的行业的风险值得警惕。

12月至1月可能是周期的底部。

12月经济数据表明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弱于市场预期,这其中部分来自短期因素的支撑,如低基数效应、低温天气、部分政策退坡前的需求透支及疫情放开对药物需求的显著拉动。随着上述因素贡献减弱,后续经济的走势更多还是依赖内需的实际修复情况,我们认为随第一轮冲击减弱,居民及企业预期将渐趋稳定,国内经济向上修复具备一定动能。一方面是在场景限制解除、收入预期逐渐好转、预防性储蓄释放及促消费政策拉动下,消费有望逐级上行,另一方面预计投资相关也将增强经济活力。

我们认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应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底部。疫情对需求端的冲击和春节前后劳动力的阶段性短缺可能在2月份之后逐步改善。12月份金融数据中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大幅上升和商品消费数据的意外回暖表明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消费意愿已经开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而改善。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会出现逐级向上的复苏趋势。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不确定性。

作者:

尤春野 执业资格证书编号 S1190522030002

2023.1.17

*风险揭示:尊敬的投资者,我们郑重提醒您理性看待市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包赚不赔的投资,投资者应理解并始终牢记“买者自负”的原则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投资准则,防止不顾一切、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理性管理个人财富,安全第一。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并不构成对任何股票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邀约或意图。再次提示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