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上演“大逆转”,中国因素、通胀降温成关键

全球资本市场上演“大逆转”,中国因素、通胀降温成关键

近日,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在内的世界多个主要经济体接连公布了2022年末的关键经济数据,部分数据表现强劲,为全球经济控制衰退带来一线希望。

在市场乐观情绪的烘托下,1月以来,全球资本市场上演“大逆转”,一改2022年颓势,外资加快进入中国股市,欧股创下近一年以来最好表现,美股科技股大幅反弹,债券市场、黄金市场也迎来涨势。

经济数据给2023年开了个好头,那么衰退是否还会出现?

欧美英通胀降温

1月17日起,欧洲两大主要经济体德国和英国接连公布通胀数据。去年12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5%,较11月份的10.7%小幅回落,德国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8.6%,与市场预期相符,通胀进一步放缓。

此前一周,美国也公布了去年12月的统计数据,CPI同比上升6.5%,环比下降0.1%,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接连公布的数据表明,前一轮欧美央行激烈加息成效显现,通胀进程放缓给予了市场信心。部分民间调查也显示,欧美市场物价压力已见顶。1月份,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64.6,大幅高于预期值60.5和前值59.7。

不少机构展望欧美央行加息政策将会考虑放缓,下一轮美联储会议25个基点的加息可能性上升。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经济的传导影响,美元指数近期连续下跌,截至发稿已靠近100大关,跌至近半年来新低。跟随美元指数步伐,黄金价格也震荡上行,目前已站上1900美元每盎司。

更加超预期的是,上周率先公布2022年全年GDP数据的德国,意外突破预期值,实现全年增长了1.9%,为发达国家经济体暂时避免衰退带来“喜讯”。同时,英国公布的11月GDP也意外连续第二个月实现扩张,环比增长0.1%,打破了市场预计的-0.2%。

此前,各方对经历了“能源寒冬”和“物价疯涨”的德、英经济并不看好,官方也曾多次发出“警示”。如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还曾预计欧元区将在2022年四季度或今年一季度遭遇温和萎缩,其中以德国经济为重灾区。

展开全文

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复苏

除欧美经济数据表现好于预期,近期中国市场的变动也为全球经济反弹增添了动力。

在近日召开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表演讲。他表示,经过努力,今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资本市场上演“大逆转”,中国因素、通胀降温成关键

市场机构认为,中国疫情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可以有效抵消全球范围内欧美的经济疲软。标普全球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表示,尽管他预计今年欧洲、英国和美国将出现轻微衰退,但中国对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将有助于抵消全球的衰退。

“储蓄被压抑,需求被压抑,因此我们预计中国将出现非常强劲的增长,尤其是在今年晚些时候,”彼得森说,同时他预计“今年全球将实现净增长”。

多重因素助推,开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整体出现逆转形势。主要国家股市出现反弹,目前外资购买中国股票的规模已超过去年总和,欧股实现五连涨,尤其是英国富时100指数正在接近历史高点。去年经历了剧烈动荡的债券市场也迎来涨势,截至1月18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从2022年底的3.83%降至3.5%,作为欧元区基准的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降至2.08%,中长期债券价格上涨。

衰退或将更加温和

经济数据不断“报喜”,各国面临衰退的预期改善。就在1月1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他相信德国将在2023年避免经济衰退。

但市场对这种说法并没有全盘接单。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对71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的概率仍高达61%。近四分之三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软着陆”不会实现,虽然目前美国通胀预期改善,但是就业市场仍然面临潜在危机。调查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后美国企业将开始加速裁员,全年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将月均减少7000。

就业市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大洋彼岸的欧洲和英国,用工市场的“历史性紧张”情况并没有改善。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用工困难,服务业通胀率仍然高企。而金融与科技行业则受到大环境影响,面临成本飙升、需求降低多方压力,包括巴斯夫、飞利浦、西门子等传统巨头企业纷纷开启裁员。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由暖冬天气带来的能源价格降温和中国的重新开放可能会帮助欧洲经济在2023年延缓衰退。市场倾向于认为,现在谈避免衰退为时过早,欧美央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在通胀趋势放缓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体的衰退或将更加温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