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常识,规律还有现实出发:2023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动向?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83篇原创文章:

大起大落,一言难尽的2022已经过去,加速演化,值得期待的2023已经到来。

无论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国内政策的调整,都强烈地预示着2023年将是各方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一年。

因此,2023年,无论是对国家、企业,还是对每一个人,都将是一个至关重要,在博弈背景之下,以重启,出发,开启的重要元年。

2023年,注定成为决定很多个体未来很长时间里面的财富状态,发展方向的关键转折之年,在分歧和共识交织共存的情况下,2023年,已然正式开局。

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环境背景,那就是博弈。

既然是博弈,那就讲究信息优势,拥抱积极乐观的预期同时,也要对风险和趋势具备应有的认知和研判。

经济社会,关注经济,这篇文章,就将对2023年,有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趋势事件,进行整理,分析,汇总。

并在对这些清晰可见的趋势事件的梳理基础上,深入挖掘,理清主线,研判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和不可预测,难以预估的“黑天鹅”相比,实际上,代表着明显趋势力量的各种“灰犀牛”事件和动向,对绝大多数个体的影响,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杞人忧天,意义不大,有些东西,该来总是要来,什么时候来,没人说的准,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更是无从谈起。

但是顺应趋势,认知方向,迎合时代,其实对于刚刚开局的2023年而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必要认知。

2023年,会有哪些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灰犀牛”?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展开全文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

1

2023年,中国国家的经济目标如何制定,至关重要。

中国每年都会在年初制定全年的GDP发展目标,除极少数的因特殊原因而达不到外,基本上都能达到,甚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超额达标。

一般这个官方目标的明确,都是以正式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进行确定以及公布的。

而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时间,和年度两会是同步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2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

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日前召开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也就是说,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GDP国家官方的尺度,也就是3月初,就能得到确定。

当然,在官方定调公布以前,各方研究机构,市场分析,以及各路专家和研究群体,都会对这个决定中国经济年度基调的重要指标,进行各种预测和预判。

2022年中国的GDP情况不用多说,目标和现实出现差距的结果已成定局,但是研究经济增速目标,需要有一个重要的规划背景: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我国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对应的最低年均名义和实际GDP增速均为4.73%;

到2035年人均GNI 和人均GDP将从2020年的10530、10409美元分别提高到2035年的21062、20820美元。

由于我国已经公布了2021年实际GDP规模和人均收入数据,因此计算基期可以往后挪至2021年。

据此推算出未来14年实现2035年翻一番目标的最低增速要求,人均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NI增速分别为4.5%和4.2%。

所以,从理论和国家规划出发: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实现现代化强国时,人均GDP将分别达到约2.6万、5.0万美元,是2021年1.26万美元的2倍和4倍左右,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5.3%和5.1%;人均GNI将分别达到约2.7万、5.3万美元,是2021年1.2万美元的2.3倍和4.4倍,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6.0%和5.5%。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2023年中国的GDP怎么定,实际上对应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而是数值背后,中国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为了这个数值的实现,会表现出来的态度,手段以及政策风向。

这个经济目标的制定,对于2023年,包括后续的年份,中国经济宏观大环境的走向,中观城市发展的布局,以及微观个体现实的经济体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国内国外各个维度的研判观点对于中国2023年的经济目标有很多研判和预测的观点,其实分析多少数值意义不大,更重要的,其实主动权还是在中国国家的手上:

两会后的工作重心,到底是经济增长,还是国家安全。

而在盖子正式揭开以前,实际上一切的讨论和分析,都是一厢情愿的瞎折腾。

在经历了2022年的内外经济冲击和压力,不及预期的背景之下,2023年中国GDP目标会如何制定,国家核心的关注点如何确定,将成为2023年决定中国经济走向,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点。

在中国的经济语境之下,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态度威力,没有任何悬念。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2023年,拉动中国经济的消费马车,如何复苏和回归?

2023年,对于中国而言,复苏,回归,启动的主线实际上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经济环境,商业活动,国内消费的复苏,过程成本,不可忽视。

这个成本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时间,一方面,是实现复苏的成本。

居民消费增长是经济恢复的结果,而不是经济恢复的原因。

但消费复苏不是靠刺激,就能站起来的。

居民在2022年存下了天量存款,让大家拿出来消费的前提,是大家对未来的收入更有信心了。

看的见的市场可以用政策进行调控,看不见的信心和预期,才是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实现的关键决定因素。

居民愿不愿意消费,主要取决于对未来收入的信心。

而居民未来收入信心=金融资产预期+劳动收入预期,其中金融资产的预期,占主要地位。

(资料来源:东北证券)

这里的金融资产,左手是房产,右手是基金、股票、银行理财等等。

而劳动收入预期,就是工资收入。

如果老百姓在房子、股市里都看不到赚钱希望,那要提振消费,就只能指望稳住甚至提高大家的工资收入。

提高老百姓工资收入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变好,利润在变好。

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消费的复苏和回归,不需要什么刺激和鼓励,居民收入的提升,信心的恢复,预期的重塑,才是实现国内内需市场循环的关键启动点。

2023年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成功复苏,就要看居民收入是否能够出现明显的提升。

而一切脱离这个本质去谈复苏和经济话题的,不是忽悠,就是耍流氓。

2023年,消费马车的复苏和回归,会在资产领域回暖之后,还是国家有其他办法?

值得拭目以待。但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提升消费,提升收入的成本,从哪里来?谁来买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2023年影响中国国内经济最大的外部变量,是什么?

2023年影响中国经济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仍然在美国的对华政策和美联储的利率指挥棒情况两个方面。

从全球经济走向的维度来看,2023年最大的分歧和不确定性,在于美联储加息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降息。

这个没有多少讨论的意义,主动权在美联储和美国国家资本利益集团的手上,这是一个不可控,不可预测的全球经济风险变量。

货币政策是具有影响滞后的效应的,实际上,2022年除了敏感的金融市场以外,2023年,美联储高利率的影响所带来的实质性的冲击,才会开始显现。

虽然从美联储当前预期管理看,2023年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步伐会放缓,可能再有3次左右就会暂停加息。

美联储今年的议息会议,1月26日有一次,3月23日有一次,5月4日有一次。

预计5月4日的议息会议加息完,就有可能暂停加息。

后续是否还会加息,得看5月份到时候的通胀数据才能知道,现在说还有点太早。

但总的来说,如果美联储今年再加息3次,哪怕每次是加息25基点,那么美联储的利率也将加息到5%利率。

目前看,美联储在今年下半年就直接降息的可能性很小,最多就是从6月份开始停止加息,然后维持下半年利率在5%上方。

所以,这意味着,2023年全球金融市场将实质性承受全年的高利率冲击。

而从中国经济在2023年对外贸易和出口这架经济“头马”的角度出发,2023年,中美关系走向所带来的对应影响,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中美关系可以说一度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在台湾问题上,华盛顿在中方的底线附近进行疯狂的“极限试探”,尤其是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让本已脆弱的两国互信雪上加霜。

此外,华盛顿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在经贸领域不断加码对华制裁,在高科技产业链上大搞“脱钩”政策等,这些做法不仅冲击了中美双边关系,也危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2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走向何处,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或将成为影响中国2023年经济走向,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和风险。

这两个变量和动向,对于所有身处中国经济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在2023年,是绝对值得持续关注,保持理性谨慎的一个关注要点。

究竟是灰犀牛冲击,还是时代红利,或许,只有时间和结果,能够给出答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值得关注和警惕的人口风险:2023年,“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带来哪些冲击和影响?

人口问题,从2023年开始,将注定成为长期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灰犀牛关键因素之一。

2023年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发布。

年鉴中,2022年的全国人口出生率预估,创下历史新低。

图片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

2022年,中国的全国人口出生率已经跌至0.752%。

成为继韩国之后,全世界第二个出生率跌破1的国家。

也是有史以来,出生率下降最快的现代国家之一。

曾经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根据最新的人口预测,将在2023年4月中旬被印度的人口赶超。

中国将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

人口规模决定了国家未来的潜力,也决定了试行错误后的恢复力。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赶超美国的窗口期可能也只剩下这一代人的十几年了。

2015年,我国采取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但到了2019年,出生率已经低于2015年。 三儿的解放也已经提上日程,但对人口的刺激作用明显很小。

可以说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萎缩期。 根据人的生长发育特点,人口年龄结构调整按10年期计算,如果维持现在的出生率,20年后,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等人口问题。

人口危机,成为了当下中国需要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支持下,2022年有人预测2023年将迎来一波人口生育高峰期,但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年关之际,“阳”声一片,人们对于新一年的人口情况又转变为较为悲观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今年的出生人口极有可能会创新低。

另外,据民政部最新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544.5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同比下降7.49%,创下2007年同期新低。从历年数据看,2013年至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下降51.5%。结婚人数、初婚人数的下降势必会对未来的人口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叠加受疫情冲击,已婚群体推迟生育计划,这都将加剧2023年人口情况的严峻性。

数据不会骗人,现实也无法回避,没有人,谈什么经济,价值,发展?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处于边际效应尾端,后续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创造想象力,从何而来?

2023年,国家对于人口和生育的关注,将成为一条重要的,也是必然的主线。

虽然对应的经济影响是中长期才能看到,但是很现实的是,一切阻碍生育和人口增长的行业,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未来可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5

外部大环境的持续衰退,经济停滞,中国如何破局?

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持续的供应链中断、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以及全球不平等加剧等各种力量的交织,正将世界拖入持续的低增长期。

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也必然无法独善其身。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0%,仅为2021年的一半左右,迎来80多年来最大幅度的衰退,2023年增长率预计为1.3%,2024年小幅反弹至2.9%。

这将带来“低增长与高通胀的”的“滞胀”风险,对发展中经济体尤其不利。

劳动力市场失衡可能持续存在,高额债务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通货膨胀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造成了冲击。

预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将高达7.1%,新兴市场将达到9.8%。

未来五年,发达经济体的平均通胀率预计为3.0%,新兴市场率为5.4%(2016-2021年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平均通胀率分别为1.6%和4.3%)。

持续的高通胀率导致全球消费价格上涨,其中新兴经济体所受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其借贷成本大幅增加。

通货膨胀(CPI)对新兴经济体(黑色)的打击比发达经济体(灰色)更严重

相比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受到低增长经济环境的冲击更大。

疫情、房地产疲软、供应链中断、商品需求下滑、不平等加剧等因素都阻碍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国家内部的不平等也在加剧,脆弱群体面临收入锐减和就业难的困境。

实际上,这些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情况在中国,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

当然,这是大环境影响,中国不是唯一,但是绝对是主要的受冲击对象之一。

这种环境背景之下,中国该如何突围,或者说保存生机,熬过全球经济寒冬?

这是非常考验中国国家管理的智慧和水平的关键时刻。

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方向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这里有共鸣的朋友,请不要忘记点个赞。

大环境的经济破局,国家如何出力和行动,实际上对应到个体来说,就是难得的时代机遇和人生风口。非常具有高度关注的意义和价值。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6

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是否能在2023年回到复苏轨道?

回到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现实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是否能走出至暗时刻和低迷阶段,对于中国经济2023年的复苏走向,至关重要。

中国的房地产复苏是绕不开的话题,并不是说去考虑买房投资,而是这关系到经济复苏的步伐。

当然,一些负面和看空中国楼市房价的情绪,声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严谨现实的经济规律和逻辑出发,2023年,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缓慢复苏,是一致的预期。

预期≠共识,更不等于必然过程和结果,实际上,对于看空唱衰的群体而言,2023年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和必要:

难道真的以为中国楼市和房价崩盘了,会给这样的群体带来抄底,捡便宜的机会?

放一百个心,就算真的走到这一步,这样的群体要关心的,绝对不是不劳而获,躺赚发财,而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回顾2022年,楼市降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核心原因:

一个是过去三年大家收入不稳定,不敢买房;

二是房企之前的高周转模式,遇到了严厉的去杠杆,产生了现金流危机,导致供给端最先出问题,让老百姓也不敢买房了,怕交不了楼。

当时间来到2023年,笼罩在楼市里的最大危机,已经,或者正在得到缓解和解除。

站在2023年初,再去回头看2022年的那些不确定性,楼市、疫情、美联储加息,这些在2023年到来之际,都有了都更清晰明朗的迹象。

但是也仅限于此,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当下最多只能说重获确定性,而实现真正的复苏,并没有那么容易。

利好这个东西,听到和装到口袋里面,是完全两回事。

2023年可能仍然很难,但一定不会比2022年更糟糕了。但是真正的趋势向好,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房地产是绕不开,也是重要的风向标,值得保持关注。

而对于那些指望好城市核心房产“白菜价”的心态和群体,本质上,和躺在地上等着天上掉馅饼,没有区别。

一线城市和核心头部城市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走向,在2023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复苏关键风向标。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尊重常识,敬畏规律,看清方向,顺应趋势,才是正途

总的看下来,2023年虽然值得期待,是一个全新的年份和开始,但是从尊重常识,敬畏规律的角度出发,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向和复苏进程,国内国外各个维度,是事实存在一些趋势动向会持续产生影响的。

文章最后,站在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独家的观点和建议:

1,尊重常识,后疫情时代,过去三年大疫带来的“疤痕效应”,需要时间和过程去消化,在经济真正恢复以前,保持相对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应该是最基本的生存认知。

2,2023年上半年,短期风险大于盈利确定性,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而言,现金为王的逻辑会延续到关键节点。

2023年,对于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是5月份。

3,除了能看到明显的趋势动向的“灰犀牛”,还要对2023年随时有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做好冲击提前量的准备。

4,最大的可能灰犀牛,新冠病毒后续的发展走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

看清方向,顺应趋势,适者生存,只有先好好生存下来,活的稳定,才有谈发展和未来的资格。

以上,就是基于现实,从尊重常识,敬畏规律的角度出发,对2023年,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和后续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灰犀牛”动向和趋势事件,进行的专题分析和解读独家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

@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