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罗志恒: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稳定信心是稳增长的关键 | 首席看2023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回望2022年,在疫情重新开放提振作用减弱、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加码、俄乌冲突冲击能源格局等多重压力下,全球经济增速急剧放缓,衰退担忧日益升温,全球经济放缓也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速。

站在当前节点,2022年已过,2023年已来,2023年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如期复苏?何时复苏?复苏过程中又会面临怎样难题痛点?对于这些社会关注的话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达了他的观点。

推动宏观经济运行

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2023年中国经济是动能切换的一年,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年预计增长5%。”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采访的开篇便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抓手,罗志恒表示,首先是积极财政拉动基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其次是稳定信心和预期是关键,要推动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最后则是既要避免陷入赤字率3%高低的无谓争论,又要避免陷入“减税万能““一切由财政兜底”的陷阱。

对于2023年经济运行节奏,罗志恒也有自己的看法。“一季度是低点,二季度因经济恢复将是全年高点,同比增速或超7%,三四季度略回落。”罗志恒解释到,财政发力是2023年的重头戏,总体方向是加力提效与防范风险,规模力度在效果前,赤字率可能突破3%,中央政府将加杠杆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2023年经济的风险在于外需大幅回落、房地产能否企稳以及房地产、金融等风险财政化。

消费活动受限制

疫情对经济影响不可忽视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近期防疫政策的转变,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恢复路径将呈现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劳动力可能出现暂时性短缺,部分地区的服务消费活动仍受限制,经济有一定压力,主要体现在12月和一季度。”罗志恒说。

第一阶段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后,则会逐步边际向好,第二阶段是伴随公众作出适应性调整,全国防疫标准逐步统一,人流、物流顺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消费上升,经济逐步向正常轨道恢复。罗志恒表示:“这主要是二季度及之后的情形,叠加今年二季度的低基数,明年二季度增速将是全年高点。”

对于经济恢复路径,罗志恒也给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期。“乐观情形下,疫情第一波高峰迅速到来、造成的影响迅速退却,经济快速回到疫情前水平;中性情形下,疫情没有出现大规模反弹,但也没有报复性消费,生产和消费的恢复有一个过程;风险情形即医疗资源出现高度紧张,居民避险情绪上升,生产活动停滞,这种概率较小。”罗志恒说。

5%增速或可达成

乐观看待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

展开全文

中国在2023年经济总量能够增长多少?又面临哪些风险?“低基数下增速回升,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罗志恒表示,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取决于疫情是否稳定、房地产能否企稳、外部冲击程度和政策对冲力度,关键仍是疫情和房地产,主要支撑力量是基建。

罗志恒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持有乐观态度“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再度偏低,预计仅3.3%,形成较低基数,只要能够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持续发力、房地产稳住,2023年GDP增速达到5%是可以预期的。”罗志恒说。

最后,罗志恒强调到,从通胀来说,虽然总体温和,但应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通胀压力主要源于猪周期上行,以及俄乌冲突、异常天气等可能引发的国际能源与粮食价格波动;央行也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别提示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罗志恒表示,预计2023年CPI增速为2.5%,其中一季度或受低基数影响突破3%;PPI同比在0附近波动,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有所减轻。

粤开证券罗志恒: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稳定信心是稳增长的关键 | 首席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