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黄金需求创55年新高,台积电3纳米芯片进入量产时代 | 财经日日评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为什么说未来一到两年

新冠抗原市场热度将有所降温?

全球黄金需求创下55年新高

12月30日消息,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CC)的数据,在全球央行采买影响下,今年全球黄金需求量已达到1967年以来新高。仅仅在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就买入了近400吨黄金,创2000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新高。官方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的购买量以土耳其为首,达到31吨,这使黄金占其总储备的29%。乌兹别克斯坦以26吨紧随其后,而卡塔尔在7月进行了自1967年以来最大的月度收购记录。

历史上,上一次出现这种规模的黄金购买最终导致全球货币体系巨变。1967年,欧洲中央银行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黄金,导致了黄金价格的挤兑和伦敦黄金储备库的崩溃,最终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消亡。(华尔街见闻)

|点评|全球黄金需求增长主要是受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了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俄罗斯的美元储备被冻结这波操作引发了各国央行的担忧,纷纷开始调整自身外汇储备结构,从而推动了黄金需求的暴涨。

此外,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和高通胀压力交织,叠加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预期升温,加剧了市场的避险情绪,增加了对黄金这类避险资产的购买需求。目前,俄乌的紧张局势还在延续,地缘政治风险给全球经济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各国央行加强黄金储备的趋势仍将持续。

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超9%

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646,调升147个基点。2022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5889基点,贬值幅度超过9.23%。这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近年来录得的最大贬值幅度。

今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振幅超15%,并在9月下旬跌破“7”关口,随后又在12月初强势收复这一重要关口。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升值达到6.47%,2021年同样实现年度升值,升幅超过2.28%。(澎湃新闻)

|点评|波动幅度增加,韧性十足,是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两大关键词。从外部因素看,年内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全球多数国家央行均屡次上调政策利率,为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从内部看,中国央行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有序加大稳增长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增加了汇率贬值压力。

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一定程度贬值,但是,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却出现了明显升值。并且,不同于诸如日本等央行直接干预汇率,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出现不理性波动时采取的措施极少,却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充分展现出人民币汇率所具有的韧性。

华润置地接盘华夏幸福124亿元资产

12月30日消息,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拟与华润置地签署《华夏幸福南方总部资产包整体转让协议》,约定将其各自持有的4家下属公司股权,以及标的股权公司的142亿元往来债权转让给华润置地。其中股权转让价款为4元,债权转让价款为124亿元,以上合计金额为124亿元。

展开全文

华润置地将通过受让上述标的股权公司,间接取得上述标的股权公司开发的武汉长江中心项目、武汉中北路项目和南京大校场项目,以及标的股权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此外,华夏幸福表示,本次交易回笼资金将主要用于偿付公司及下属公司金融债务,有效推动公司债务重组落地实施。(央广网)

|点评|自去年债券违约以来,债务缠身的华夏幸福资产抛售动作频繁,在今年年底更是加速了资产出售步伐,尤其是本次涉及南方总部资产出售的规模之大,将大幅缓解其债务压力,推动其债务重组计划取得重要进展。

华润置地成为此次资产的接盘方也并不令人意外,具有资金实力的央企房地产公司收购民企资产已成为当下趋势。对于华夏幸福来说,首先是要活下来,通过偿还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否则啥也谈不上了。

茅台超额完成营收目标日赚1.7亿元

12月30日消息,贵州茅台12月29日晚间发布了2022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司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16.2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增长19.33%左右。其中,茅台酒实现营业收入约1077亿元,对比2021年度增长约15.24%;系列酒实现营业收入约157亿元,同比增长约24.70%。照此粗略估算,贵州茅台日均营收约3.48亿元,日赚约1.72亿元。

今年6月,在茅台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丁雄军曾提出,2022年实现营收1259亿元的目标,增速15%,较去年增速目标提高4.5个百分点。按照目前披露的数据,茅台完成了今年的营收目标。(华尔街见闻)

|点评|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并创下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茅台稳健的业绩增长态势。在今年疫情反复、消费疲软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取得这一亮眼业绩,实属不易,这或得益于茅台今年在产品与渠道方面所做出的诸多努力。

近年来传统代理渠道收入增长乏力,茅台今年开始了直销渠道的布局,“i茅台”平台协同线下自营店,拉动了直销业务收入占比大幅增长。未来,随着茅台产能扩大计划的落地,茅台各业务线有望持续放量。不过,考虑到茅台超千亿的体量基数,以及疫情后消费市场的复苏回暖仍需要时间,茅台来年的业绩增速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

台积电3纳米芯片进入量产时代

12月29日,台积电正式宣布启动3nm芯片的大规模生产。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台南举行的扩大产能仪式上表示,当下对3nm芯片的需求“非常强劲”,在3nm量产之际,台积电将在新竹和台中建造2nm工厂。

此前,有消息称,台积电1nm新厂将落地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最早或于2026年动工,2028年量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占据55%以上的份额,在7nm制程和5nm制程工艺的占比更是分别高达85%和90%。(华尔街见闻)

|点评|在三星3nm芯片量产半年后,台积电终于也宣布量产。台积电作为芯片代工厂界的“扛把子”,技术上未必比三星落后,毕竟更加先进的芯片也已经在研制过程中。市场需求不稳定,可能才是台积电没有选择抢先量产的原因。三星量产3nm芯片后,即便可以供给集团旗下公司使用,依旧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高昂的售价,较低的良品率,是三星3nm芯片无法大规模打开市场的原因。

反观台积电,即便能在技术上提高良品率,但芯片价格却无法压低。而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3nm制程的芯片为现阶段的消费电子产品带来的性能提升显得“无足轻重”,现有产品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产品搭载3nm芯片将成为一个性价比不高的“噱头”。

华为预计2022年营收与上年持平

12月30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新年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369亿人民币,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华为2021年营业收入为6368亿元。徐直军称,华为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徐直军表示,在未来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数字化与低碳化是确定的产业方向和机会。为了完成2023年的经营目标,华为将有四大措施:第一,继续保持强研发投资;第二,坚持以质取胜;第三,积极进取,抓住机会,多产粮食;第四,继续推进变革,激发组织活力,导向冲锋。在2023年,有质量地活下来。(界面新闻)

|点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外部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华为今年营收能够止跌企稳,难能可贵。下半年华为Meta50等一系列新品手机的发布,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极大地提振了终端业务表现。在新能源车领域,华为与多家车企合作造车,并出售专利许可,新能源车业务正在成为华为业绩增长的又一个强大引擎。

华为的传统通信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因为国内5G基础设施建设高峰已过,国际项目开展困难。正如任正非曾说的“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对于华为来说,稳住营收规模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如何提高公司整体净利润水平,是华为所要面对的更棘手的问题。

海底捞海外品牌特海国际上市首日涨42%

12月30日,海底捞的海外品牌——特海国际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在港交所通过介绍上市,首日上市便赢得开门红,盘中一度涨幅达100%。截至收盘,特海国际较开盘价7港元上涨至9.94港元,涨幅达到42%。

业绩上来看,特海国际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和2.46亿美元,对应期内亏损额分别为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亿美元和5572万美元,亏损率分别为14.2%、24.3%、48.3%和22.7%。这意味着在过去三年半内,特海国际亏损总额达2.93亿美元。粗略估算,仅2021年,特海国际的亏损额1.5亿美元几乎占到海底捞的全年亏损额的四分之一。(综合财联社)

|点评|首日的股价表现,或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海国际未来的看好。海外业务是海底捞多年来重点发力的方向,甚至在疫情暴发后仍逆势扩张开店。但特海国际的持续亏损没能为海底捞带来业绩增量,反而成为拖累。在此背景下,分拆上市或更有利于海底捞几大业务板块的独立差异发展,降低不确定因素,避免负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国际采用的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融资,这或是考虑到当下港股市场低迷,加之自身业绩不佳,从而选择了风险最低的上市方式,毕竟只要取得了上市地位,获得融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周五股指走势分化沪指全年跌15%

12月30日,沪指全天红盘运行,创指震荡走低翻绿。板块方面,传媒板块全天走高,教育板块今日反弹回暖,大消费板块活跃;医药股持续调整,赛道板块震荡走低。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超3200只个股飘红,两市成交持续低迷。

回顾2022年,A股全年两度探底,沪指由年初的3600点高位一度下探到4月27日的2863点,之后企稳回升至3300点附近后再度于10月末下破2900点关口,最后沪指再度回升并稳固在3000点上方。另外,深成指今年跌幅达25.85%,创指今年跌幅达29.37%,沪深300指数今年跌超21%,上证50指数今年跌超19%。北向资金2022年累计净买入900亿元,自陆股通开通以来连续9年加仓A股。(新浪财经)

|点评|周五三大股指高开后有所分化,沪指全天较为坚挺,而创指则高开低走。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场内投资者延续“躺平”姿态,成交量持续低迷。从盘面上看,整体题材较为散乱。

2022年,几乎全球所有国家的股市悉数下跌,A股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等一系列“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影响外,A股前两年机构抱团炒作带来的后果也在2022年得到了集中体现,以至于一度引发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场内信心不足,缺乏增量资金入场,无法产生对后市的一致性预期等问题几乎贯穿A股全年。不过,A股估值再度来到相对低位,越来越多的稳经济政策正在陆续出台,现阶段投资者更需要以相对乐观的态度,迎接2023年的到来。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 | 魏英杰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订阅《每周来份晓报告》

把握前沿趋势,挖掘数据里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