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囤药”行情不具有长期持续性

作者 张翠霞 巨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随着疫情防控不断优化,市场走出了一波“囤药”行情。不仅连花清瘟胶囊“专卖户”以岭药业股价涨停创新高,誉衡药业、新华制药、仁和药业等多家企业股价也一度封板。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囤药”行情背后逻辑如何?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二十条明确指出,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从各地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来看,专业机构和人士给出了很多储备药物的清单,比如广州白云山发布了防疫明白卡,提出家里可以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以及中成药等。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导向和舆情已深入人心,于是大量家庭囤药。

同时,这些事件也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了一些刺激。那么,各地防治方案中的推荐用药,如果上市公司是独家品种的话,确实容易引起市场跟风炒作。炒作现象也跟整个产业链的不对等有关。

从众的羊群效应是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逻辑。

防疫政策调整,“囤药”还能持续多久?

我认为囤药行情不具有长期持续性。预计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窗口后,基本上就没“囤药”冲动了。所以,药品销量紧张只是一时,长期来看扩产能、降销量或而导致大量积压。“囤药”现象短期看似对医药企业有利,长期反而会造成业绩阻碍。很多医药企业将从原来的高预期回归到正常的增长逻辑,之前被推高估值的企业股价大多将撑不住。此刻,市场资金正在过渡期中离场并找人接盘,投资者看看“亢奋”下的热闹就好。

创新药研发难度较大,企业业绩提升空间有限;集采对于行业业绩的影响,将不仅“杀”估值还会“杀”逻辑;医保改革将减少不必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使用,也将极大影响医药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所以,从医药行业的估值逻辑来判断,在过度亢奋后,后期股价是站不住脚的。

投资者需注意哪些个股走势?

当下,所谓的个股风口也存在跟风现象。营收净利润不佳的一些个股,投资者误以为估值低,实际上其处于历史的低水准位,形成股价的“洼地效应”,很容易形成所谓的业绩增厚或预期改变等。

个股溢价高度空间的推进是很正常的,毕竟市场确实有情绪出现。但新冠药概念股中,一部分在市场销售和研发等有优势个股,股价已处于很高的位置,甚至已脱离基本面,此刻跟风炒作是非常不理性的。普遍涨停板或普遍爆炒的情况下,在行情的中后段,这个点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参照二级市场此前的囤货事件,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