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被迫集体搬家,台海局势如何走向?

台积电被迫集体搬家,台海局势如何走向?

文案作者:风雨如歌

早在上个月,台积电被曝出打包了大批设备搬到美国,一起前去的还有300名工程师。

12月7号,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了迁机仪式,拜登亲自出席,这也意味着,美国强迫台积电集体搬到美国,已经是进行中了,今天300人,明天又300人,迟早要把台积电吃干抹净。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值得深思的,我个人认为,促使美国把台积电搬空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开展困难重重。

“再工业化”战略是奥巴马2009年提出的,当时美国已经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严重后果,于是希望让工业回流,此后,美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比如在宣传上,不断宣扬中国制造业成本远高于美国。

最著名的就是波士顿咨询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

报告中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能够使美国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让制造业回流。

当时这份报告在网络非常轰动,我也看过这份报告,说实话我当时是非常震惊的,一方面又觉得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又觉得,波士顿咨询这么权威的机构应该不会出错吧。

事实证明当时的我心智太年轻,美国“再工业化”有没有成功,数据是最直观的。

2009年,制造业占美国GDP比重为11.7%,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是11.19%,也就是说,经过十多年的“再工业化”,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尽管有一些零星的制造业迁回美国的案例,但总体而言,“再工业化”战略没有取得多么大的进展。

最典型的就是川普时期大力推进的威斯康辛州富士康项目,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川普把这个项目当政绩来推动,要创造一万三千个就业岗位,结果几年过去了,现在已经人去楼空,没人提了。

美国再工业化之所以困难重重,成本高、工人缺乏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根源在于这是逆规律而动。

美国是一个金融帝国,全球化的美元是其命脉,美元要全球化,就必须花出去,体现在贸易上,就是美国常年逆差。

这对于美元全球化是有利的,但对美国制造业严重不利,常年逆差会毁灭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全球化美元和强大的制造业,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偏偏美国就是要兼得,那就只能在付出极高的维持成本后,依然留不住。

展开全文

既然直接“再工业化”进展缓慢,那就干脆来个变现的“再工业化”,直接把台积电打包搬到美国,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再工业化”了。

当然,台积电在美国的未来还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现代制造业是需要配套的,需要大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供应商距离越近,综合成本越低,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项目搞不下去,缺乏配套生态是很大的原因。

台积电同理,台积电是植根于整个台湾岛的产业链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其背后需要一整个配套生态,美国能把台积电搬过去,但绝无可能把整个生态搬过去,因此,单纯打包一个台积电的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不过,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动机,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主动引爆台海危机。

对于台湾,美国再好的办法不是武装保卫台湾,而是按“乌克兰模式”进行操作,俄乌战争后,美国通过政治压力,逼迫盟友们大幅减少了和俄罗斯的来往,盟友利益受损,美国自己大赚特赚,很明显美国想重复这一操作。

还有就是美国国内的资本,美国企业每年在华销售额超过7000亿美元,且还在稳步增长中,这对一部分美国资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它们主观上是不愿意脱钩的。

如果能引爆台海问题,迫使我们出兵统一,美国就可以此为借口,利用政治压力迫使这部分资本对华硬脱钩,强行把世界拖入新冷战,这正是拜登的计划。

在制造业层面,也有可能迫使一些制造业回流,虽然这是逆规律的,但是在今年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欧盟顶着4倍于市场价的价格,去购买美国天然气。

尽管经济是基础,但在某些特殊的时候,政治是可以压倒经济的。

而在引爆台海之前,美国必然要带走台湾岛上值钱的东西,让我们统一的收益降到最低。

而现在台湾岛上最值钱的物件,无疑是台积电和它的人才队伍,随着台积电这块压舱石的逐渐离去,美国引爆台海危机的概率将不断上升。

美国今年可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事实掏空中美建交三个原则,明年保不准还会通过更激进的法案,未来几年,台海局势将高度紧张。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国通过强制搬迁的手段带走台积电,结果不全是对自身有利的,至少从其他盟友的角度来说,感到寒心的概率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美国当年能够战胜苏联,最关键的原因是它能够创造一个繁荣的朋友圈,冷战时美国的盟友明显比苏联的盟友强得多,能够为美国提供不少助力,而苏联的盟友由于国力较弱,不仅不能为苏联提供多少帮助,反而需要苏联不断援助。

所以网上有一种调侃的说法,“苏联的盟友都是放血包,美帝的盟友都是加血包”。

而创造繁荣朋友圈的关键,就在于美国通过产业转移,所构建的供应链体系,美国通过将一部分产业转移给盟友,表面上是美国吃亏了,实际上盟友得到产业后,发展了起来,有了钱,能消费更多美国产品,双方互利互惠。

既然跟着美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那自然跟美国走的国家就越来越多,中国当年抛弃苏联阵营,选择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美国治理体系下,所提供的产业转移机遇。

而苏联一边,无法提供产业转移不说,苏联市场也不大,导致贸易获利空间小得多,小弟难以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形势便愈发有利于美国。

而现在的美国,已经完全变了个样,不仅不再提供产业转移,反而要把已经转移出去的产业重新抢回去,对外交往中不再互利互惠,而是要求单方向利好美国。

台积电可不是一般的企业,是台湾的核心企业,连这个级别的都要拿走,盟友们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理不可能好受,美国盟友的离心力会越来越大。

比如欧盟,最近就因为美国的电动车补贴问题,控诉美国威胁欧洲的汽车产业,要和美国打贸易战,具体内容在上个月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虽然欧盟对美国展开贸易战是为了自身利益,但客观上这种矛盾可以被我们所利用。

只要美国继续这样“损盟友以肥己”,盟友体系的内部裂痕一定会越来越大,我们能纵横捭阖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正常的国家、经济体都是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要求他们忽视自身利益诉求,无条件为美国利益效力,就像让打工人付费上班一样,可能有一些极端个案,但普遍是不现实的,这样的企业也绝对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