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足坛名嘴何辉专访(下):5虎将需要适度轮换,俱乐部商业运营请打开全新视野

足坛名嘴何辉独家专访(下):“5虎将”需要适度轮换,提升成绩与竞争力不要本末倒置,俱乐部商业运营请打开全新视野

(本文所有实拍图由团队摄影师甘宇轩、龙国恩提供)

作者:丛硕鸣(大佬鸣)

原创             足坛名嘴何辉专访(下):5虎将需要适度轮换,俱乐部商业运营请打开全新视野

承接专访上半部分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五个大问题里,名嘴何辉会更细致、精确对之前涉及的热点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说明,此外也会涉及到别的领域谈细节、谈趋势、谈发展、谈理念……在“跳出体育看体育”这个范畴,普通话评述层面笔者认为最厉害的是梁宏达老师;而在粤语评论员中,倘若何辉称自己是第二,不知圈内谁敢自认第一了?他的知识面真的很广,可以给大家不一样的又与足球息息相关的体验。

下面就为大家呈现专访下半部分的全部内容。

鸣:留队的5虎将,目前看似乎并没有赛季初预想的那么乐观,他们确实承包了进球,也引领了防线,但就是很难带领球队制胜、甚至拿分,您觉得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像蒋光太并未伤愈,吴少聪、严鼎皓近乎场场踢满90分钟,您觉得这样用他们有问题吗?怎样用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辉:这里有几点可以说,年岁、时代不一样未必可以比较,长大的环境不同会促使对事物的看法、使命感、价值观等因素发生变化。拿世界网坛的格局做一个类比。看看近些年有多少新星横空出世,但当他们面对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费德勒这些早在大家心中视为老将的球员时,依然会被他们彻底打败。年轻人似乎没有那种霸气、赢球的决心,感觉不到这一层的东西,所以他们赢不了。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身处的环境也决定着他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能力。像黄博文、郑智,其成长的环境与现在队中的杨立瑜、韦世豪有很大不同,和蒋光太的成长环境也很不同,所以说球员和球员之间是不可以直接比较的。让这五名球员带起这支广州队青年军,有点一厢情愿。这不仅仅是广州队,纵观世界足坛都一样,看看西班牙,近一年涌现了多名实力强劲的新星,他们所运作的模式以及个人的气质,同样做不到可以带领一支球队获胜。他们可以做到配合默契,但像一个领袖一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些年轻人目前还做不到……

还有一点,留守广州队的5名球员,过往和他搭配的是那些人,现在又是什么人?当你身边的队友是世界级球星时,开个玩笑你真的可以把球给他之后自己就去睡大觉,他们可以解决一切,久而久之对你来说就会成为惯性。不可以改善吗?不是!但这不是几场比赛就能搞定的,而且很看球员自己的参透能力。所以刚提到韦世豪,并非所有球员都没有带动,起码韦世豪就在做他平日并不擅长的事情;此外还有精神层面,韦世豪现在戴上了队长袖标,就应该有一个队长的样子,不要那么急躁,不要那么容易被激怒,场上倘若出了状况,你猜应该是那个“救火队长”。再观察一下吧,我觉得会越来越好的。

展开全文

现在这样的赛制,比赛全部踢满不现实,幸亏间歇期休息时间足够长,给球员调整恢复的时间充分,事实上不少球队比如中后卫、后腰的位置,如果球员本人说没事,也确实可以一直踢。不过近几场比赛发现广州队的严鼎皓有些累,适当时候可以调整一下。现在有不少大数据的参考,不知道广州队的情况如何,关键还得看球员个人的感觉吧。我觉得让他们适当休息一下,未尝不可。

鸣:说说争议颇大的韦世豪,现在教练组让他回撤拿球组织进攻,这样就浪费了他门前的得分功力,加上广州队如今进球难,很多球迷觉得不应该这样用他,这点您如何看?在目前没有引援的情况下,韦世豪是回撤中场参与进攻组织好,还是留在锋线助力球队进球好?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杨立瑜呢?给大家感觉问题最多的是他,但目前进球最多的也是他?您觉得如何用他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其潜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帮助球队赢球呢?

辉:其实我说的韦世豪回撤组织的这个观点,是球队没有选择下的无奈之举,即便让韦世豪出现在最前端,根本得不到供应,放在那个位置多少场球,也是无用功。实际上这件事还没发生的时候,我在解说里就有提出,记得是赛季第一场比赛,就是这样的效果呈现。我不是吹嘘自己什么,但事实上随后教练组和韦世豪做的改变,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你说这个矛盾实则没有办法,就好比一桌菜端上来了,但没有筷子,韦世豪即使硬要他做这双筷子也必须做,难道用手抓着吃吗?好不好吃,吃得饱不饱,都是后话,但如果你连筷子都没有,吃都没得吃!这是没有选择下的做法,有些无奈吧。

引援的话现在没有资源做这件事,所以从第一场比赛开始我就一直在说另一名球员:杨立瑜,希望可以见到一个强硬点,愿意回来带起全队攻势的他。如果真的有更多人可以做这件事,那么韦世豪自然可以更多出现在禁区里,但在这件事还没有发生之前,你让他整天站在禁区里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其他人可以做到这件事,可以替代韦世豪,那么才能解放韦世豪,才能让他更好更专注去攻门。我觉得杨立瑜完全有能力做这件事,所以之前一直提他。

杨立瑜目前进球最多,大家对其评价并没有最好,这其中我觉得也没啥矛盾,大家还记得吗?他曾是中超助攻王,基本技术、意识,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对其而言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我也说了很多年了,或许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惯性:他踢球相对比较温柔,不够强硬,经常避免强烈的身体接触,这倒不是说对或者错,但是在现在的广州队里,是需要他用比较强硬的姿态带动全队的,他还像以前那样踢,效果肯定差了不少。比赛中可以看到,当把球给到杨立瑜,他可以保证球不失,但比较少看到他拿着球勇往直前进行突破,他向来如此。不过现在这样的局势,他还是如此稳妥处理球,看对方一紧逼就倒脚,他就起不到带动性的作用了——我传给你,你回传给我,那你又怎么带动我呢?这些细节可能还是需要杨立瑜本人思考更多了。感觉在刚刚结束的这场比赛里,杨立瑜在这点上似乎有点改善,看看接下来会不会持续向好发展吧。他需要有这样一种心态:父母把我养成年了,现在是时候轮到我去闯天下了!

鸣:广州队的青训成果总算在今年有了一定的展示,您觉得乐观吗?未来可期吗?在您的理念里,怎样的青训模式才是健康的,才是符合中国足球情况的,才是有成效的?广州队青训目前做的如何?最大的不足在哪里?您预测还要多久才能出全国顶级水准的人才呢?

辉:这个我真的不敢讲,能否真的做到未来可期。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还有看整个足球圈大环境的变迁,还有资源的投入,还有所有人对足球的投入,我感觉不是太乐观。事实上,当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可持续性的要素:这是他的兴趣!他很喜欢做这件事!哪怕做一辈子都愿意!而不是因为更容易挣钱,又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这方面我觉得也值得大家深思一下,青训出不了成果,是否也源自于此?

其实关于这一点,贝克汉姆曾经也跟我说过,非常简单,首先你必须让有兴趣的那批人去做这件事,练习——比赛——练习,不断重复,慢慢累积。至于模式的话,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包括大数据模式,高位逼抢模式,或者说阿贾克斯的训练模式,还是瓜迪奥拉的培养模式,千变万化,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人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和热忱。还有一点要注意,虽然体育运动可以衍生出很多产业、GDP、金钱,但回归本质体育运动是一种文娱安乐的活动,在所有体育运动的范畴里,真的可以挣到很多收入的人,其实是很少数的。很多人参与,其实收入并不多,但如果没有这份热爱作为基础,甚至就不会有这个项目的诞生。比如足球,倘若大众没兴趣,最直接的情况:那就不会有人去看球了。

鸣:您在解说里谈及广州队取得了细节上的进步,不能一步登天,一点一点来就算输球也没关系,能和大家具体谈几点,您观察到的进步的具体细节是什么吗?您觉得到底还要多久,或者还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广州队才能从量变完成质变?

辉:你说到的部分在电视解说里不可能做得到,是需要停机,最好就是等比赛踢完,哪个位置发现有问题,就按停录像,然后有针对性地跟球员说,跟观众说,相信才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件事我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德国队就是这样去做的;还有我曾经跟过的一位教练:郭家铭先生,当我们是16、17岁的时候,他不经常在训练中练体能,而是踢很多的小组对抗赛,而且在对抗中不时叫停。当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到位时,他一觉得不妥,会立马叫停训练,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质问,让你明白为什么这样处理不对。有时候球踢进了,他也会喊停,向防守一方解析丢球的原因等等诸如此类。以前我也在解说里多次提及,这是需要在比赛后好好看回放,认真对每个细节进行分析、思考、探讨与调整的,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具体情况具体问题的确要具体分析,但用这样的方式,球员印象会更深,也更能做到不重蹈覆辙,不再犯下曾经的错!球队是一个整体,需要配合需要互补,而不是简单的各施其职,因此只有这么去做,整个防守、整个进攻才会有真的进步。直播不会停下来,很多观众可能理解不了,但在职业足球的领域,可以挖掘、发现、探讨的东西实则有太多了!好像我前几天解说的一场比赛,一个世界顶级的中后卫在己方禁区内做的一个看似简单的解围动作,差不多每一个瞬间都可以停机,都可以给大家分析,他具体要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所有的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有属于他的缘由,都值得回味。如果平日我们的球员可以这样去做,不管能够汲取多少其中的养分,哪怕只有一丁点,相信他再去比赛,都会很不一样——原来世界顶级球员在出现这样的危险时也选择大脚解围,我也选择稳妥一点处理吧……那么你就可能在1000次的回传中,避免了一次致命的犯错。这一切需要积累,要一点一点学习,学完之后还要在实战中用上,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刚才说的这一切都可以在广州队球员身上予以体现。好比杨立瑜,他就有不少可以在细节上做得更好的地方,如果他真的这么去做了,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如果是说细节,真的多到你无法想象,包括空场比赛下的提醒,就是细节,有做和没做会很不一样,目前看很多中超球队并不重视这些。

球队在要求成绩之前,要做到竞争力的提升,不要本末倒置,这个“本”,就是球队各个环节的进步,才会有心目中能够达到的理想成绩。不能纯粹追求我要赢什么,我要赢多少场,我要拿多少分,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质量如何很重要。好比我要做贵价菜,但我的材料是便价货,那么做法就得升级才行,这样才会更有质量。

鸣:最后,谈谈俱乐部运营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广州足球俱乐部目前出现财务运营危机,包括整个中国足球大环境都不好,很多俱乐部都活不下去……在此基础上,广州队可以说开辟新路,积极运营,包括直播带货、努力寻求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但感觉在解决资金问题上还是杯水车薪。与此同时,大家看到了世界豪门巴萨最近的一系列运作,主席拉波尔塔三下五除二,通过球员交易、售卖电视直播权等等运作,就解决了资金问题,令人好生羡慕。当然,咱与世界豪门似乎没有可比性,但在您看来,中国职业俱乐部就真的无法进入一个良性运营的状态吗?没有财团注资,背后没有大靠山,就真的活不下去吗?职业足球在中国永远都是“赔本赚吆喝”吗?这算是伪职业吗?如何发展才是健康的?我们有可能做到吗?

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涉及了诸多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认同巴萨或西甲,和广州队和中超在规模上不同,但回到足球发展的根源,其实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在球队身上,它能否赢得冠军,能否持续赢得冠军,阵容是否足够强大,有哪些球员,谁来执教……但这些年我一直在说,所有顶尖体育运动乃至所有行业的发展,其规模性一路扩大,并不是只有资金来源这一点,与此同时,它的规模型发展其实不是仅仅在一线队的范畴。这点非常重要!然而这种规模,除了如何建立青训网络,小球员来到俱乐部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可持续的体系,世界豪门各有各的做法,但都有一套体系支撑。这一切和一线队拿不拿冠军没关系的!

此外,还有大家看不到的,商业运营,同金融街、商业银行的联系,其实欧洲顶级豪门几乎每天都会跟银行通电话交流,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另外,还有很多的细节,比如一草一木,球场管理、草地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同步、按比例发展,整个行业才会兴盛起来。为什么在欧洲管理球场草地都是大生意?很多球迷只会说草地很漂亮,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整天在英超直播里提及一家足球场草地公司,它原来是生产地毯的,荷兰的公司,如今差不多全英格兰所有的职业球场草地都是它们在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可见这家公司的规模有多大。要记住,所有这一切不仅仅是在足球领域,当你做得好的时候,可以向外发展。再举个例子,利物浦俱乐部与本市的大学的医科,有很多数据层面的联系,这些对医学研究都是宝啊,因为近乎没有正常人像这些运动员一样,三天踢一场比赛,持续十几二十年,他们身体的数据对于医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但反观我们,在足球发展的过程中,有注重这些吗?好比今年的中超,你可以看到有的比赛开球时,直播镜头竟然对着太阳,这一切都需要有人重视,需要共同进步,整个行业才会繁荣昌盛。

回到巴萨,你说的很多东西都涉及到这部分,其实是可以直接比较的:我们的金融业也有一定规模,但它与足球、与足球控股的公司联系又有多紧密?依靠卖东西来支撑一支球队,说老实话不太现实,只能说在困难时期尽力去做。回过头来将其进行对比,即便巴萨卖东西,量可以非常非常大,这里不仅仅是靠俱乐部的名气,还有供应物流的问题,这些装备绝对是有市场的,但一环扣一环,其中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不可能带来好的收益。广州队的一些装备,过去是否有和广州队的成绩相互配合进行售卖呢?没事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什么,当有事的时候你才会醒悟,这一切在当年根本没做好!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到欧洲的著名俱乐部球场参观,首先一定会去它的博物馆,广州队历经这么多年,是否有一个给大家可以买票进行参观的博物馆呢?说实话,做这些有成本,但不算大,包括请一些足球名宿过来与球迷共同分享当年的轶事,当年的奖牌,这些成本高吗?不高,但因此建立的参观者的归属感,包括消费的规模,就会上升一个档次。我所提及的规模化发展,就包含了这一切。这些相关的产业链,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将其忽略了?如果你是球场有就行了,球迷能入场看球就行了的心态,完全忽略细节,那么规模就不可能做大,做长远。留下的尾巴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只能自食其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足球的土壤里,似乎比比皆是。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专访心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不知道是否让您在名嘴何辉的专访中体验得到,笔者认为确实有不少与细节相关的观点值得回味,认真思考后可谓获益良多。或许这就是跳出体育看体育的模式,在实际足球评论中的应用吧。希望大家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最后祝足坛名嘴何辉先生一切顺利,事业蒸蒸日上,继续为大家带来精彩独到的足球点评。

发表评论